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青浦区生态环境局执法大队 2022-06-02 来源:青浦环境
2022年自上海本轮疫情发生以来,青浦区生态环境局执法大队积极响应局党组号召,主动担当,恪尽职守,披坚执锐,在两个月的披肝沥胆,历险抗“疫”中,冲锋在前,第一时间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与广大志愿者共同为人民群众筑起疫情防控“铜墙铁壁”。他们是冲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志愿先锋,也是守护生态环境的环保铁军,以实际行动诠释生态环保铁军的使命与担当,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贡献力量,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奋力攻坚。
一、 党有号召,我有行动,志愿服务淬炼“硬核担当”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头星!局执法大队队员在面对疫情这样的“洪水猛兽”之时,历经“抉择”,毅然而然选择了“知而不畏,行而不惧”。他们第一时间积极响应号召,化身“大白”、“小蓝”、抗疫“多面手”,有的参加拔点攻坚支援队,深入徐泾镇村居开展清零攻坚行动;有的奔赴隔离酒店,担任点位长,做好隔离人员的沟通、协调对接等志愿服务工作;有的入驻封控社区,担任志愿服务工作。“疾风知劲草,淬火炼真金”。他们在疫情支援主战场、服务民生最前沿、急难险重第一线经受重重考验。在“风雨”之中,在“烈日之下”,迎难而上、愈战愈强,以坚定的信念、过硬的素质、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快速成长、“淬火成金”,且在关键时刻彰显了“拉得出、冲得上”的“战斗”执行力的同时,也充分展现着“召之能来、来之能战”的环保铁军精神。
二、闻令而动,忠诚履职,保障一线“战场”环境安全
为加强新冠疫情期间医疗废物和医疗污水监管,切断新冠病毒传播途径,合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区生态环境局执法大队迅速响应,周密部署,持续开展涉疫点位专项检查行动。
全面覆盖,动态跟进。专项行动将发热门诊、方舱医院、收治点、转运点、隔离点和医废暂存点等全部纳入监督检查范围,并根据区疫情防控涉疫点位的安排、调整情况,动态实时更新检查点位名单,做到所有点位以两天为一周期全覆盖检查、新进点位启用即跟进及时性检查。
线上点兵,精准对接。大队积极调配执法骨干力量组建涉疫点位检查工作组,采取线上远程定点检查帮扶的方式,每名队员对接4-5个涉疫点位,全面摸排掌握医疗废物和医疗废水的产生、运行、管理情况,紧盯重要点位、关键环节,发现问题立即上报,并积极协调帮扶指导,全程跟踪问题闭环。
集结冲锋,现场帮扶。大队认真梳理分析各涉疫点位存在的疑难点问题,科学研判,针对性地作出进一步部署,抽调5名执法人员紧急集结,驻队封闭办公,联合监管、监测力量赶赴涉疫点位现场帮扶,全力指导、协调解决医废贮存、污水消毒、余氯自测等环节存在的物资、技术难题。
常抓不懈,守牢底线。目前专项行动已覆盖47处涉疫点位,累计发现问题92个,发出整改通知书2份,均已完成整改,且连续多日无新增问题。面对平稳有序的现状,执法人员并未放松警惕,点位检查常抓不懈,切实守牢阻断医废、污水传播疫情的底线,坚守至胜利一刻。
三、精细入微,主动出击,整治街面“黄色”医废隐患
线上+线下,专项巡查全覆盖。区生态环境局执法大队根据上级部门相关要求,将黄色专用医疗废物袋装垃圾专项巡查工作作为新冠疫情防控阶段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联合街镇力量通过现场检查及视频巡查的方式,对核酸检测点、隔离点、主要干道、道路卡口、商圈、沿街商铺、之前发现问题的点位等开展街面黄色垃圾袋清扫行动。
压实责任,形成清单促整改。执法大队对发现问题情况形成问题清单,通过工作群及时通报,第一时间移交街镇和有关部门处理,落实“即知即改”管理要求。同时,要求各街镇将相关要求强化传达到基层村居,确保一线工作人员全面知晓掌握黄色专用医疗废物垃圾袋的使用和管理要求,从源头上规范垃圾源头分类管理,压实责任,督促整改,坚决杜绝黄色垃圾袋露天堆放、黄色垃圾袋与其他垃圾袋混放、未按规定采用鹅颈结式扎法、用黄色垃圾袋装生活垃圾等情况。
总结反馈,保障安全见成效。执法大队通过开展每日调度、总结各街镇专项行动整治成效,分析问题点位,对重复出现及问题严重的点位予以重点关注,及时通报相关街镇开展整治及源头管控工作。截止5月31日,执法大队出动598人次,巡查5760个点位,共计发现229个问题点位,涉及397个黄袋。下一步,执法大队将继续加强街面黄色垃圾袋巡视工作,发现问题快速处理监督整改,确保区域环境安全可控。
四、民呼我应,纾忧解困,扎实做好各类信访工作
动态排摸,企业情况早知道。坚持向前一步、主动作为,与属地各街镇、工业园区等建立“复工复产信息群”,每日掌握新增复工企业信息。汇总复工企业地域、行业、产污及周边小区分布等数据,强化排摸、精准定性,研判可能引发的群体性矛盾,抓早抓小。
精准发力,企业问题早发现。根据排摸结果,分类制定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工复产信访案件处置方案。针对信访“高风险”企业,结合复工复产自查表,分类指导,创新检查方式。以电话、微信、视频等方式,第一时间掌握企业各类环保设施运行状况,确保设施开启正常,企业排放达标。针对重复反映的异味影响,联动市环境执法总队、市环境监测中心充分利用走航监测、无人机等科技手段排摸污染源,精准排摸污染源。
提速提质,群众诉求快办理。在全面掌握复工企业信息的同时,为及时响应群众诉求,制定了“三个24小时、一个10分钟”机制,即24小时信访热线专班值守,24小时跟踪办理信访事项,24小时专人专线答复诉求。同时,接到举报后迅速组织执法人员,10分钟内完成响应,昼夜出动。抓实受理、处置、反馈各个环节,守护百姓环境健康。
民呼我应,细致耐心作答复。工作人员将调处情况与投诉人积极沟通,安抚情绪,时刻秉持“换位思考”角度进行调处,切实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实到位,努力提升群众满意度。做好辖区内环境质量的守门员,疫情期间我局受理信访投诉近47起,均得到有效处理。
五、创新监管,精准帮扶,排除复工复产环境风险
精心组织“重”落实。在收到区安委会关于做好复工复产安全生产要求和市局相关通知后,5月3日制定了本区复工复产企业环境安全生产工作提示,下发给各街镇、园区和相关企业,要求针对性落实好各项环境安全防控措施。5月18日.通过开设云会议,向各街镇、园区、企业环保负责人和环保第三方共500余人传达环境安全等文件要求,培训环境安全隐患自查要点,布置具体工作、压实相关责任,督促企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落实好环境污染风险和环境安全风险防范各项措施,确保复工复产稳妥有序。
优化方式“重”实效。执法大队为便于企业开展环保治理设施及安全工作自查自纠,梳理排查要点开发了“企业复工复产环境设施和安全自查”小程序,依托青浦环境公众号中“云小二”、“随申办”等平台资源,在全区复工复产企业中推广运用,督促复工复产企业及时在小程序平台填写好环保设施安全自查和困难诉求等各类信息,及时准确掌握每家企业复工复产动态,通过微信、电话等非现场方式开展帮扶纾困,有效指导企业做好复工复产环境安全自查,目前共有420家复工复产通过小程序上报自查情况,共计发现49处隐患,所有隐患已基本落实整改。
梳理问题“重”整改。执法大队组建10人检查小组,针对企业不同情况,分类采取非现场或现场检查的方式,对复工复产企业开展帮扶指导,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和风险隐患,及时建立问题清单,督促企业落实整改,想方设法帮助企业解决疫情企业复工复产遇到的问题。截止5月31日,执法大队共检查复工复产企业278家,涉及环保设施1228台套,发现问题和隐患数37个,目前均已落实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