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无废城市|市级“无废细胞”典型案例⑫:上海市青浦区珠溪中学 2024-09-25  来源:上海环境

为高标准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根据《上海市“无废细胞”建设评估管理规程(试行)》《上海市“无废细胞”建设评估细则(2023版)》的要求,经各区“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推荐、市行业主管部门综合评估,评出了首批30个市级“无废细胞”(←点击查看名单),在各类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方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今天一起来看无废校园

上海市青浦区珠溪中学

单位简介

珠溪中学位于江南古镇朱家角。学校秉承“以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为本——让生命之溪流淌”的办学理念,坚持培育“崇德·尚美·乐学·善思”的珠溪学子,紧跟当前环保意识增强的趋势,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学校以生态教育基地“珠溪晓苑”为平台,开设了“小溪流”和“德行珠溪”系列校本课程,将生态教育和德育教育有机融合,统筹推进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管理,积极开展“无废”理念宣传,促进师生形成绿色低碳的学习与生活方式。

主要做法

多维联动开展“光盘行动”,培养拒绝浪费的良好习惯。学校通过国旗下讲话、广播校会、班队会、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多种途径,大力倡导“光盘行动”,厚植节俭理念。通过丰富的校园活动,让珍惜粮食、拒绝浪费的理念深入人心。学校结合大思政课堂,将袁隆平与“一粒米”之间的传奇故事深植于学生心中;开展丰收节主题研学活动,前往周家港“乐稻心田”研学基地开展“做一回小小村书记”研学体验活动,亲身体验下田割稻、制作米糕,强化学生节约粮食的意识。学校还将“光盘行动”推广至家庭和社会,鼓励学生在家、在外吃光碗里最后一粒米、盘里最后一根菜,实现校家社的多维联动。

微信图片_20240930090110.png

多维创新开展课程创建,开拓课程融合新视域。学校整合项目化学习内容,聚焦跨学科学习,努力寻求课程建设和“无废校园”建设工作的最大公约数,设计了“我在珠溪晓苑当花匠”项目化学习大主题,设计推动长期项目化课题《实践创造价值,活动变废为宝——校园堆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校园堆肥原理和方法,提出充分利用学校食堂厨余垃圾,解决珠溪晓苑肥料来源问题的方案,实现变废为宝。在学科融合的实践中,学校引导学生进行牛奶盒、空纸盒等废物改造,拓展思维。在美术学科中,学校注重废物利用与创意表达的结合,鼓励学生用废弃的布料、纽扣、树叶等物品进行艺术创作。

变废为宝

“校园堆肥”实践活动评价表

微信图片_20240930090113.jpg

微信图片_20240930090116.png

多维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塑造无废校园新境界。学校开展“大手牵小手,校园齐守护”和“文明劝导随手捡”活动,营造人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良好氛围。党员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学校卫生死角,进行地毯式清洁,共同维护绿色、美好的珠溪家园。同时,学校携手朱家角镇文明办,开展文明街道创建工作,并向过往的行人发放《市民文明手册》,发挥城市主人翁意识。

工作成效

通过持续推广“光盘行动”,学校成功营造了珍惜粮食、拒绝浪费的良好氛围。学生们逐渐养成了节俭用餐的好习惯,不仅减少了食堂的浪费现象,还带动了家庭和社区的节俭风潮。通过“校园堆肥”“变废为宝”等实践活动,实现了废弃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与项目化学习紧密结合,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这些创新实践不仅减少了垃圾产生,还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创新思维和环保责任感。指导教师的相关课程也因其创新性和实效性,被评为区中小学“生态劳动”精品课程。《我在“珠溪晓苑”当花匠》荣获市级项目化学习成果一等奖。学生的变废为宝作品也在区级创新比赛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