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青浦区环境状况公报 2015-10-2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和《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第二十七条“市环保局应当每年发布本市年度环境状况公报”的规定,现发布2014年度《青浦区环境状况公报》。
综述
2014年,青浦区环境保护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深入推进国家生态区建设,积极实施污染减排和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等重点工作,深化环境监督管理,着力解决影响本区科学发展和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全面改善环境质量,环境保护工作稳步开展。2014年,青浦区环保局获得了中国环境保护领域最高社会性奖项----第八届中华宝钢环境奖。
2014年,青浦区域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较2013年有一定幅度改善;全年降尘平均值为4.7吨/平方公里·月;淀山湖富营养化状况与2013年基本持平,饮用水源地及骨干河道水质有所改善;全年声环境质量整体良好。
2014年,全力推进国家生态区建设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安排的60个项目中,45个市级项目完成41个,15个区级项目完成13个;环境治理与管理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开展了全区环境公共环境安全整治等环保专项行动,完成了年度污染减排任务,加快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污染源监控等各项环境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环境监测、环境执法、环境宣教等环保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夯实。
环境质量状况
一、水环境质量
2014年,淀山湖富营养化状况基本持平,饮用水源地及骨干河道水质有所改善,青西地区河流水质明显优于青东地区。
1、淀山湖
2014年淀山湖全湖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为58.7,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与2013年(58.8)基本持平。除总氮和总磷为劣V类,基本达到Ⅱ类水质标准。
图1 2014年与2013年淀山湖各功能区富营养化指数比较图
2、饮用水源地
2014年,全区饮用水源地水质总体达到Ⅲ类标准,水质综合污染指数为0.68,与2013年相比(0.76)有所改善,改善率为10.5%。
图2 2014年与2013年饮用水源地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比较图
3、骨干河流
2014年,青浦区骨干河流水质综合污染指数为1.61,与2013年(1.95)相比有所改善,改善率为17.4%。青西片区河流水质明显优于青东片区。
图3 2014年与2013年骨干河流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比较图
本区自2014年6月5日起开始正式实时发布空气质量指数AQI,各空气质量监测指标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物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年均二级标准,细颗粒物和二氧化氮未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年均二级标准。
1、可吸入颗粒物(PM10)
2014年,青浦区PM10年均值为68微克/立方米,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年均二级标准限值(70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77微克/立方米)下降了9微克/立方米,改善幅度为11.7 %。
图4 2013-2014年PM10年均浓度比较图
2014年PM10月均浓度变化趋势与2013年大致相同,与全市PM10月均值变化趋势也基本相同,整体优于全市水平。
图5 2013与2014年PM10月均浓度变化趋势比较
2、二氧化硫(S02)
2014年,青浦区S02年均值为25微克/立方米,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年均二级标准限值(60微克/立方米),与2013年(25微克/立方米)持平。
图6 2013-2014年SO2年均浓度比较图
2014年SO2月均浓度变化趋势与2013年保持一致,与全市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整体劣于全市水平。
图7 2013与2014年SO2月均浓度变化趋势比较
3、二氧化氮(NO2)
2014年,青浦区NO2年均值为43微克/立方米,未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年均二级标准限值(40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47微克/立方米)下降4微克/立方米,改善幅度为8.5%。
图8 2013-2014年NO2年均浓度比较
2014年NO2月平均浓度变化趋势和2013年保持一致,与全市NO2月均值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整体优于全市水平。
图9 2013与2014年NO2月均浓度变化趋势变化图
4、细颗粒物(PM2.5)
2014年,青浦区PM2.5年均值为67微克/立方米,未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年均二级标准限值(35微克/立方米)。PM2.5有效监测天数365天,年日均浓度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日均二级标准限值(75微克/立方米)的天数为253天,达标率为69.3%。夏阳点位PM2.5年均值为67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64微克/立方米)上升3微克/立方米,上升幅度为4.7%。
图10 2014年监测期间PM2.5各级天数情况
2014年,青浦区PM2.5月均值变化呈春冬季高、夏季低的特征,主要是春秋季大气扩散条件较好,颗粒物浓度较低;冬季整体风速较小,扩散条件不利,颗粒物浓度较高。与全市PM2.5月均值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整体劣于全市水平。
图11 2014年青浦区PM2.5浓度月均变化图
5、总悬浮颗粒物
2014年,青浦区共采集总悬浮颗粒物样品60份,样品浓度范围在39~340微克/立方米之间,年均值为127微克/立方米, 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年均二级标准限值(200微克/立方米)。与2013年(162微克/立方米)相比,下降了35微克/立方米,下降幅度为21.6%。
图12 2013-2014年青浦区总悬浮颗粒物年均浓度
图13 2013与2014年青浦区总悬浮颗粒物月均浓度变化趋势图
6、降尘
2014年,青浦城区降尘平均值为4.7 吨/(平方公里·月),比2013年上升了0.2吨/(平方公里·月),保持在较低水平。
图14 2013-2014年青浦区降尘年均浓度
图15 2013与2014年青浦区降尘月均浓度变化趋势图
7、酸雨
2014年,青浦区降水样品的pH值范围为4.01~6.96,降水平均pH值为5.47,较2013年的5.92下降了7.6%;出现酸雨(pH<5.60)样品的频率为60.6%,较2013年的34.0%升高了26.6个百分点,酸雨情况比去年严重。
图16 2013-2014年青浦区和全市降水pH平均值和酸雨频率
图17 2013-2014年青浦区月均降水pH平均值和酸雨频率
2014年青浦区全年声环境质量整体良好。区域环境噪声昼间(55.8 dB(A))、夜间(46.9 dB(A))时段均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要求,与2013年度相比均有改善;道路交通噪声昼间时段(67.4 dB(A))达到功能区标准要求,夜间时段(61.1 dB(A))略高于相应标准要求,与2013年相比有所改善 ;Ⅰ、Ⅱ、Ⅲ类区功能区昼间平均等效声级分别为52.4 dB(A)、52.7 dB(A)、55.2 dB(A),夜间平均等效声级分别为44.2 dB(A)、44.1 dB(A)、48.7 dB(A),均达到相应功能区要求。
国家生态区创建
2014年,国家生态区建设按照《上海市青浦国家生态区建设规划》及其《实施方案》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细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取得阶段性成效。
生态系列建设
在生态镇(街道)建设中,朱家角镇、练塘镇获“国家级生态镇”命名,进入持续改进阶段;赵巷镇、徐泾镇创建“国家级生态镇”已向环保部备案,待命名;重固镇创建“国家级生态镇”通过市级考核验收;金泽镇获“上海市生态镇”命名;华新镇、白鹤镇以及夏阳、盈浦、香花三个街道完成生态建设规划编制并开始实施。其它系列创建中,以东方绿舟为载体的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通过市级考核验收;西虹桥低碳开发与建设导则、淀山湖新城生态建设规划和上海青浦现代农业园区生态建设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通过水利部审查;青西郊野公园生态化建设持续推进。
生态重点工程建设
重点实施了以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60个项目为基础,区政府35个重点投资项目为载体的95个重点民生工程建设,总投资67.3亿元,截止2014年底,完成83个工程,开工启动率100%。
生态细胞工程建设
岑卜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规划通过评审;张马村、金前村、新港村和蔡浜村创建市级生态村通过评估;华新镇6个行政村和白鹤镇5个行政村创建区级生态村。2014年,全区共完成了4家绿色学校、22家绿色家庭、2家绿色旅游饭店、4家区级绿色社区、2家环境教育基地和2个安静小区的创建。截止2014年底,全区共创建83个生态村(市级6个、区级77个),26个绿色社区(市级3个、区级23个),25所绿色学校,180户绿色家庭,16家绿色旅游饭店,6个环境教育基地(国家级1个、市级1个、区级4个),25个市级安静小区和4个扬尘污染控制镇(区)。
生态机制建设
制定并下发了《国家生态区建设工作督办管理办法》,区委督查室牵头组织开展了对全区生态机构建设、黑臭河道、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项目等重点工作专项督查;制定了国家生态区效益评估制度,成立了青浦生态文明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了国家生态区建设社会群众监督机制。
环境建设与管理
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
2014年是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年,45个市级项目中除4个项目因政策原因外其余41个项目全部完成;15个区级项目中,2个项目暂缓实施,其余13个项目全部完成。
污染减排工作
重点减排项目方面,年度国家重点减排项目朱家角污水厂二期扩建工程、污泥干化项目完成建设并投入试运行;青浦区污水收集管网完善工程(续建101.3公里)完成建设;青浦区污泥高温好氧堆肥处置场投入试生产;上海盈明畜禽有限公司沼气工程投入使用。污水厂扩建和提标方面,商榻污水厂二期扩建项目建设完成;白鹤污水厂二期扩建及一期提标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徐泾污水厂一期提标改造工程落实招标建设工作。
减排三大体系建设方面,监测体系方面完成了区内国控污水厂出口化学需氧量、氨氮在线监控设施更换验收工作;统计体系方面完成了2013年度环统工作和国控重点企业季度统计直报工作;考核体系方面完成了2014年度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方案和减排工作督查管理办法,并实施了督办。
清洁空气行动计划
区政府批准实施了《青浦区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4--2017)》,建立了工作推进机制,实施月度报告制度,加强工作推进跟踪督促。制定并实施了青浦区空气重污染应急工作方案,明确了重污染天气应急启动条件、程序、措施和责任部门,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启动了本区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重点企业污染治理工作,开展了首批9家重点企业的VOCs专项治理和87家重点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调查摸底工作。完成了236台锅炉、炉窑的清洁能源替代,完成了18家餐饮服务场所油烟气在线监控系统安装。完成了复旦附中及朱家角镇泰安五期建筑工地扬尘在线监测和赵巷镇扬尘污染控制镇的创建工作,完成13家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环保化改造。
环评管理
认真执行“批项目、核总量”制度,共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449件(登记表225件,报告表160件,报告书34份),试生产256件,环保竣工验收259件,夜间施工审批22件,竣工验收备案6件,明确否决3个项目;全力推进104产业园区新一轮规划环评,白鹤、徐泾、练塘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完成编制并进行评审评估,华新、朱家角、金泽镇开展了规划环评编制工作,“一园三区”开展了跟踪环评;全面提升环境准入门槛,制定并实施环评优化发展指南,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环评审批中,综合考量资源能源利用、污染排放强度、清洁生产等因素,作为项目审批的依据和要求,助推产业能级提升。
污染源监管
强化重金属管理,完成了3家电镀企业废水处理设施改造,2家电镀企业停产整改,4家电镀企业建设了中水回用设施,3家电镀企业关闭了镀镍金生产线;强化危险废物管理,共开展危险废物检查165厂次,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24份,立案处罚9家,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合格率达93%以上;强化辐射安全管理,共开展辐射安全检查191次,对4家核技术利用单位下发了责令整改通知书,立案处罚1家,新发7家企业辐射安全许可证,延续和变更22家企业的辐射安全许可证;强化危险化学品管理,完成了14家ODS(消耗臭氧层物质)企业的调查工作,开展了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企业污染场地历史遗存场地情况的现场调查与评估(20个农药仓库和2个白蚁防治点);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审核,2014年共完成24户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和验收;强化区域联动,有效处置了太浦河锑浓度异常跨省界环境突发事件。
环境执法
进一步强化环境执法,在全区范围开展了环境公共安全整治、“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等环保专项执法整治行动,共组织出动执法人员1560多批次、3622多人次,对4681多户次企业进行了专项执法检查,对283户次违法企业进行了立案处罚,处罚金额1730万元,法院强制执行案件129件。完成关闭风险企业14家,其中黄浦江上游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企业9家;完成了3家重金属排放企业污染防治设施改造、3家企业重金属在线监测设备安装;对70家环境风险企业开展每月1次的巡查,消除环境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危险废物产生企业13家,废品交投站等一般固废收集和处置单位9家,对3起非法收集、处置危险废物的事件进行了严厉查处;有效处置环境突发应急事件4件,均未造成污染物扩散和次生环境问题。
同时,不断加大行政责任追究力度,严厉打击环境犯罪行为,全年共向公安部门移送9件环境犯罪案件,追究环境犯罪刑事责任11人;联动供水、供电部门对一些环境违法企业实施了限电停电、限水停水措施,并每月将环境违法企业名单公布在政府诚信平台和环保局官网,形成舆论压力。
环境信访调处和意见提案办理
2014年,共收到环境信访件3485件,调处信访件3136件,信访调处率90%,按时办结率100%。在反映环境问题的投诉件中,其中反映大气污染的1770件,占51%;油烟气污染的324件,占9%;废水污染的487件,占14%;噪声污染的716件,占21 %;固废和电磁辐射等其他污染的188件,占5%。年内,共有18 件重点难点环境信访件以领导包案的形式进行督办。
2014年,区环保局受理区人大代表书面意见8件,政协提案17件,办结率100%,满意率100%。
环保能力建设
环境监测方面,完成制定了青浦区特色监测能力建设与提升方案,开展特色站实验室建设;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开展以PM2.5为重点的区域空气污染物成因及控制对策研究;建成和完善了3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完成本区AQI(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发布系统建设,并于6月5日起在区环保局官网正式对外发布;完成太浦河上游金泽断面水质自动站的建设;开展了区域生态安全评价及生态预警体系研究,提出区域整体环境监测预警体系。
环境执法方面,实施了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加快建设移动执法体系;区环保系统继续实施“三监联动”机制,以提高环境执法效率为核心,统筹全局监测、环评、法制等资源力量予以保障;制定了环境犯罪案件移送办法,建立了环保司法联动机制;强化联合执法研究,区环保与区水务局成立了华新联合执法中队,探索解决区域环境问题合力机制。
环境管理方面,进一步深化精细化管理,在对一类污染物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编制了危险废物全息管理办法和放射性污染“零风险”监管办法,拓宽环境监管广度和深度。开展了青浦区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对在用的固体废物信息管理系统、环评审批信息系统、污染物总量管理信息系统、环境监测LEMS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整合。
环境宣教方面,区环保部门联合教育部门编制了《青浦区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教育课程》,建立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体系;深入企业社区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召开企业责任关怀体系座谈会;组织一类污染物企业、危险化学品使用企业、危废产生企业学法座谈;开展“暖心送”环保常识进农村活动;配合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和I DO基金会举办“I DO 幸福林·为爱种希望”百对新人植树大型环保公益活动;开展“6·5”世界环境日期间系列宣传活动,召开2014年度青浦区环境质量状况公报新闻发布会,举行环保志愿者成立仪式,发放环保宣传画、宣传册等宣传资料,加大桥梓湾广场电子显示屏滚动宣传环保的频次和内容等等;开展防治污染、环境犯罪宣传片以及新环保法和PM2.5小知识的大型展板巡回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