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青浦区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2021-06-17
2020青浦区
环境状况公报
QINGPU ENVIRONMENTAL BULLETIN
上海市青浦区生态环境局
SHANGHAI QINGPU MUNICIPAL BUREAU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目 录
概述
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一、环境空气质量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
三、声环境质量
四、辐射环境质量
五、生态环境质量
主要工作进展
一、污染防治攻坚战
环保三年行动计划
水污染防治
大气污染防治
土壤污染防治
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总体进展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环评制度改革
三、其他重点工作
排污许可
长三角一体化建设
保障措施
一、环境执法
二、环保投入
三、环境监测
四、环评管理
公众参与和监督
一、建议提案办理
二、信访调处
三、环保宣传
2020年青浦区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概述
2020年,青浦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牢牢把握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新青浦、新生活”总体目标,围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工作核心,全力落实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部署,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生态环境质量得以持续改善,助力青浦实现全面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2020年,青浦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提升,全区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85.5%、较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淀山湖为轻度-富营养化水平;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Ⅱ类水质标准要求,应急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Ⅲ类;19个市考断面水质目标达标率为100%;质量评估断面均已达到水功能区类别要求;声环境质量整体良好。辐射环境保持正常本底水平。全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为64.3,等级为良;农村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62.8,等级为良。
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一、环境空气质量
2020年,青浦区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天数313天,较2019年(283天)增加了30天;AQI优良率为85.5%,较2019年(77.5%)上升了8.0个百分点。其中,优105天,良208天,轻度污染43天,中度污染9天,重度污染1天(图1)。
图1 2020年青浦区空气质量各级别分布情况
全年共出现53个污染日。其中首要污染物为臭氧的有36天,占比为67.9%;首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PM2.5)的有15天,占比为28.3%;首要污染物为二氧化氮的有2天,占比为3.8%(图2)。
图2 2020年青浦区污染日首要污染物占比情况
1. 细颗粒物(PM2.5)
2020年,青浦区PM2.5年均值为34微克/立方米(图3),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年均二级标准限值(35微克/立方米),与2019年(41微克/立方米)相比,降幅为17.1% 。日均浓度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日均二级标准限值(75微克/立方米)的天数为350天,达标率为95.6%。
图3 2019-2020年青浦区及上海市PM2.5年均浓度比较
2020年,青浦区PM2.5月均值变化呈春、秋、冬季高,夏季低的特征(图4)。PM2.5最大月均值出现在1月,月均值为58微克/立方米;最小月均值出现在9月,月均值为26微克/立方米。由于夏季大气扩散条件较好,颗粒物浓度较低;冬季整体风速较小,扩散条件不利,颗粒物浓度较高。2020年青浦区与全市PM2.5月均值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青浦区PM2.5浓度整体劣于全市水平。
图4 2019-2020年青浦区及上海市PM2.5浓度月平均浓度比较
2.可吸入颗粒物(PM10)
2020年,青浦区PM10年均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图5),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70微克/立方米),与2019年(51微克/立方米)相比,降幅为13.7%。
图5 2019-2020年PM10年均浓度比较
2020年,青浦区PM10月均浓度呈现春、冬季高,夏、秋季低的特征;最高浓度出现于12月,月均值为62微克/立方米;最低浓度出现于7月,月均值为30微克/立方米。变化趋势与上海市及去年同期基本一致(图6)。
图6 2019-2020年青浦区及上海市PM10月均浓度变化图
3.臭氧(O3)
2020年,青浦区环境空气中O3的日最大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数浓度为160微克/立方米(图7),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日最大8小时平均二级标准(160微克/立方米),与2019年(170微克/立方米)相比,降幅为5.9%。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160微克/立方米)天数为329天,达标率为90.1%。
图7 2019-2020年青浦区及上海市O3的日最大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数浓度比较
2020年,O3日最大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数浓度基本呈现夏、秋高,春、冬季低的特征(图8)。9月份浓度最高,为206微克/立方米,12月份浓度最低,为75微克/立方米;O3日最大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数浓度的变化趋势与2019年基本相同。
图8 2019-2020年青浦区及上海市平均O3指数月均值比较
4. 二氧化硫(S02)
2020年,青浦区S02年均值为6微克/立方米,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限值(20微克/立方米),较2019年(7微克/立方米)下降1微克/立方米,改善率为14.3 %(图9)。
图9 2019-2020年二氧化硫年均浓度比较
2020年,SO2月均浓度的变化趋势与上年度基本一致(图10),整体呈冬季高、夏季低的趋势。整体呈冬、春季高,夏、秋季低的趋势。4月浓度最高,为8微克/立方米,7月浓度最低,为4微克/立方米;SO2月均浓度与全市水平基本持平,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图10 2019-2020年青浦区及上海市平均SO2浓度月均变化比较
5. 二氧化氮(NO2)
2020年,青浦区NO2年日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图11),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年均一级标准限值(40微克/立方米),较2019年(37微克/立方米)下降了2微克/立方米,改善率为5.4%。
图11 2019-2020年NO2年均浓度比较
2020年,青浦区与全市NO2月平均浓度与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总体呈现冬、春、秋高,夏季低的特征(图12)。12月份平均浓度最高,为56微克/立方米,2月份和8月份平均浓度最低,为20微克/立方米;青浦区NO2月平均浓度变化趋势与上海市基本相同,NO2浓度整体优于全市水平。
图12 2019-2020年青浦区及上海市平均NO2浓度月均变化比较
6. 一氧化碳(CO)
2020年,青浦区环境空气中CO的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数浓度为1.0 毫克/立方米,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日均一级标准(4毫克/立方米),与2019年(1.0毫克/立方米)持平(图13)。
图 13 2019-2020年青浦及上海CO 的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数浓度比较
2020年 CO 的 24 小时平均第 95 百分位数浓度每月基本呈现春冬高、夏秋低的特征(图14)。1月份达到全年最高值(1.4 毫克/立方米),6、7和8月份为全年最低值(0.6毫克/立方米)。2020年和2019年CO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数浓度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
图14 2019-2020年青浦区及上海市平均CO指数月均变化比较
7. 总悬浮颗粒物(TSP)
2020年,青浦区总悬浮颗粒物年均值为76微克/立方米(图15),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年均二级标准限值(200微克/立方米)。与2019年(97微克/立方米)相比,下降了21微克/立方米,降幅为21.6%。
图15 2019与2020年青浦区TSP年均浓度比较
与2019年相比,2020年本区总悬浮颗粒物月均浓度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各月均已达年均二级标准(图16)。
图16 2019与2020年青浦区TSP月均浓度变化比较
8. 降尘
2020年,青浦区各街镇降尘的变化范围为3.0~4.5吨/平方公里·月,其中金泽镇、朱家角镇、盈浦镇、夏阳镇降尘浓度相对较低,华新镇、白鹤镇、赵巷镇相对较高,全区平均为3.5吨/平方公里·月,较2019年(3.8吨/平方公里·月)略有下降(图17)。
图17 2019与2020年青浦区各街镇降尘情况比较
9.降水
2020年,青浦区降水样品的pH值范围为4.16~6.84,酸雨(pH<5.60)出现的频率为43.7%,较2019年(28.4%)上升了15.3个百分点(图18)。
图18 2019-2020年青浦区年均酸雨频率比较
2020年本区各月降水的酸雨频率波动较大,1月最高,为90.0%;4和5月份未出现酸雨情况(图19)。
图19 2019-2020年度青浦区各月份酸雨频率比较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
全区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2个国考断面、17个市考断面全部达到水质目标类别,全部断面达到Ⅳ类或优于Ⅳ类,氨氮、总磷较2019年分别改善19.7和15.7个百分点,水质目标达标率为100%。
1. 淀山湖
2020年淀山湖全湖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为58.9,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与2019年(56.5)评价类别相同(图20)。
图20 2019-2020年淀山湖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比较图
2.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
青浦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为金泽水库,2020年,金泽水库水质各项指标均已达到Ⅱ类,水质综合指数为0.36(优),较上年改善7.7个百分点。青浦区应急饮用水源地监测点位为太浦河取水口,2020年,太浦河取水口水质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Ⅲ类标准,水质综合污染指数为0.51(优),较2019年(0.60,优)改善15个百分点。
图21 2016-2020年饮用水源地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比较图
3. 市考断面
根据《上海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的要求,青浦区19个断面为市考断面,其中包括2个国考断面。
2020年,青浦区2个国考断面全部达到水质目标类别,17个市考断面全部达到水质目标类别(图22),水源保护区和准水源保护区水质优良率(市考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为100.0%。
全区市考断面(含国考断面)达标率为100%。在2019年(100%)全面达标的基础上,全部断面达到Ⅳ类或优于Ⅳ类,水质优良率达到68.4%,比2019年上升10.5个百分点。
图22 2019和2020年市考断面水质类别比较图
三、声环境质量
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区域环境噪声昼间时段较上年下降1.0dB(A),夜间时段较上年下降0.5 dB(A),评价达到“一般”以上水平的占比分别为100%和86%。道路交通噪声昼间时段较上年上升0.6dB(A),夜间时段较上年下降0.5 dB(A),评价达到“一般”以上水平的占比分别为100%和74%。1类、2类和3类功能区噪声昼间夜间时段等效声级均已达标。
1.区域环境噪声
2020年,区域环境噪声昼间时段的平均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2.4 dB(A),比上年下降了1.0dB(A);夜间时段的平均等效声级平均为46.2 dB(A),较上年下降了2.2 dB(A)(图23)。
图23 2016~2020年青浦区区域环境噪声变化趋势图
根据《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HJ 640-2012)评价,昼间时段有100% 的测点达到“好”、“较好”和“一般”水平,夜间时段有86%的测点达到“较好”和“一般”水平(图24)。
图24 2020年青浦区区域环境噪声等级分布图
2.道路交通噪声
2020年,青浦区道路交通昼间时段的平均等效声级为66.3 dB(A),比去年上升了0.6 dB(A);夜间时段的平均等效声级为60.6 dB(A),比去年下降了0.5 dB(A)(图25)。
图25 2016~2020年青浦区道路交通噪声变化趋势图
根据《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HJ 640-2012)评价,昼间时段评价100%达到“好”、“较好”和“一般”的水平,夜间时段评价为“好”、“较好”和“一般”水平的路段占监测总路长的74%(图26)。
图26 2020年青浦区昼间和夜间时段道路交通噪声等级分布图
4. 功能区噪声
2020年,青浦区1类功能区噪声昼间和夜间时分别为48.1 dB(A)和43.5 dB(A),月2019年相比,昼间时段下降4.1 dB(A),夜间时段上升5.8 dB(A); 2类功能区噪声昼间和夜间时段分别为54.5 dB(A) 和47.0 dB(A),与2019年比,昼间和夜间时段分别上升2.7dB(A)和5.2dB(A);3类功能区噪声昼间时段和夜间时段分别为56.1 dB(A)和45.1 dB(A),与 2019年比,昼间时段上升3.6 dB(A),夜间时段下降5.4 dB(A)(图27)。
2020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评价,本区1、2、3类功能区昼间、夜间时段均已达标。
图27 2016~2020青浦区功能区噪声监测结果图
四、辐射环境质量
2020年,全区辐射环境保持正常本底水平。
1. 电离辐射
2020年,全区电离辐射环境保持正常本底水平。青浦报国寺点位空气中γ辐射全年累积剂量为70.6 nGy/h,处于正常的本底水平;
淀山湖地表水中U、Th、226Ra、40K、总α、总β、90Sr和137CS等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71μg/L、0.248 μg/L、4.04 mBq/L、210 mBq/L、0.009 Bq/L、0.204 mBq/L、3.2mBq/L和 <0.065 mBq/L,处于正常水平。
报国寺土壤中238U、232Th、226Ra、40K和90Sr比活度分别31 Bq/kg、49 Bq/kg、32 Bq/kg、5.0×102 Bq/kg和<0.7 Bq/kg,处于正常水平;
2. 电磁辐射
2020年,全区电磁辐射环境保持正常本底水平。青浦工业园区工频(50Hz)的电场强度为0.311μT、磁感应强度为0.0173V/m;综合(0.2-3000MHz)电场强度为1.51 V/m,基本处于正常环境背景水平。
随机对22个不同的移动室外机房产生的电磁辐射(0.2-3000MHz)开展监督性检测结果均低于对应频段规定的标准限值要求。
五、生态环境质量
2019年,全区生态环境状况级别为“良”,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为64.4,高于全市平均62.5,仅次与崇明和金山。2020年,青浦区农村环境状况指数87.0,评价为“良”,在9个郊区中排第三;农村生态状况指数62.9,评价为“良”,在9个郊区中排第二;农村环境综合质量指数77.4,评价为“良”,在上海市9个郊区中排名第三。
1. 土地利用状况
2020 年,青浦区解译区域总面积为668.9 km2,主要包括11 个土地利用类型(表1)。其中耕地面积最大为245.9 km2,占36.8%;其次是其它建设用地为106.4 km2,占15.9%,城镇建设用地65.7 km2,湖泊64.3 km2,坑塘50.0 km2、河流48.8 km2,有林地38.5 km2,农村居民用地37.0 km2,草地8.9 km2,其它林地3.3 km2,滩涂0.0 km2,分别占9.8%,9.6%,7.5%,7.3%,5.8%,5.5%、1.3%、0.5%和0.0%。
2020年,青浦区生态用地459.7 km2,占68.7%;建设用地209.2 km2,占31.3%;生态用地/建设用地比为2.2。与上一年相比,全区生态用地/建设用地比值无变化。
表1 2019-2020年青浦区各类型土地利用情况
年份 | 耕地 | 有林地 | 其他林地 | 草地 | 河流 | 湖泊 | 坑塘 | 滩涂 | 城镇建设用地 | 农村居民用地 | 其他建设用地 |
2019 | 243.9 | 38.1 | 3.3 | 8.0 | 49.8 | 64.3 | 50.3 | 0.0 | 62.9 | 38.0 | 110.3 |
2020 | 245.9 | 38.5 | 3.3 | 8.9 | 48.8 | 64.3 | 50.0 | 0.0 | 65.7 | 37.0 | 106.4 |
2. 全区生态状况指数
2019年青浦区生态环境整体评价良好。生物丰度指数为29.8,植被覆盖指数为65.0,水网密布指数为100,土地胁迫指数为14.9,污染负荷指数为0.3,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为64.4,评价为“良”,高于全市平均(62.5),仅次于崇明和金山(图28)。与上年度相比,生态状况变化度(ΔEI)为0.1,评价为“无明显变化”。
图28 2019年全市各区县域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对比图
3. 农村生态状况指数
2020年,按照《农村环境综合评价技术规定》要求,结合《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定》计算表明,青浦区农村生物丰度指数为29.8,植被覆盖指数为65.0,水网密布指数为100,土地胁迫指数为85.1,人类干扰指数为36.4。2020年,青浦区农村环境状况指数87.0,评价为“良”,在9个郊区中排第三;农村生态状况指数62.9,评价为“良”,在9个郊区中排第二;农村环境综合质量指数77.4,评价为“良”,在上海市9个郊区中排名第三(图29)。
图29 2020年各郊区农村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对比图
主要工作进展
一、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环保三年行动计划
截止2020年底,青浦区第七轮工作任务清单的9个专项74个项目全部完成,完成率100%。
(二)水污染防治
在全面完成二级水源保护区194家工业企业关闭清拆的基础上,持续加强水源地排污隐患排查整治长效管理,完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各类要素的“一张底图”,开展卫星遥感叠图,加强风险源巡查。全区10家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全部达到一级A及以上排放标准,全区污水收集处理能力达到42.9万吨/日,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95%以上。完成4.06公里污水管网完善工程建设,青浦区污泥干化焚烧项目建设基本完成。完成91个、232万平方米小区雨污混接改造。完成产业结构调整项目469个。全区“198区域”用地减量化立项总面积193.96公顷、验收220.90公顷。实施河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完成32公里中小河道整治、113条断头河整治、175公里村级河道轮疏。完成30个点位河道疏浚底泥监督性抽测。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1600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94.5%。全区1936条河道、23个湖泊、246个其他河湖、3579个小微水体全部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建立“19+60+42”(即19个市考断面、60个近水断面、42个远水断面)的水环境监测、评估和考核体系。新建和改造16座水站。完成45个固定污染源、60套水质自动监测设施的安装联网。完成36家化工园区外的化工企业评估。
(三)大气污染防治
完成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20年目标任务。完成全区313台燃油燃气锅炉的低氮燃烧提标改造任务(实际完成383台)。推进新一轮工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深化治理,完成58家企业治理任务。开展油品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劣质油品。启动全区25家年销售汽油量大于2000吨的加油站安装油气在线监测,1家已完成。推进餐饮油烟在线监控和第三方治理。编制完成2020年空气重污染大气减排清单。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污染治理,核发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标志4028台。持续实施秋冬季攻坚行动,确保重大活动期间环境空气质量。强化扬尘综合治理,2020年全区道路、建筑工地、混凝土搅拌站、码头堆场扬尘平均浓度比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
(四)土壤污染防治
建立土壤污染重点企业隐患排查制度,完成50家重点企业隐患排查报告备案,8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落实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拆除设备土壤污染防治备案9家。开展3家工业园区和1家生活垃圾处置企业周边土壤和地下水监督性监测。对99家土壤重点企业和一般企事业单位开展土壤污染环保专项检查。建立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完成70幅出让地块调查专家评审。开展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核算工作,全区共开发利用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38.3万平方米,全区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建立农用分类管理制度。落实了练塘镇28亩农用地严格管控措施;建设用地减量化地块土壤检测全覆盖。开展2个复垦农用地土壤治理工程试点。3个非正规生活垃圾堆点整治项目已完成。
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一)总体进展
完成青浦国家生态文明建范区申报前期的预备工作,完成青浦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区实施方案中68项任务,完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完成全区11个街镇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达标评估工作。基本完成青浦区“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各项任务。编制完成《青浦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评审稿)》
(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全面落实第二轮中央督察中涉及到青浦的燃油锅炉废气超标排放违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不到位、污水厂提标改造降低验收标准、违法处置固体废物多发频发、港口码头污染治理存在短板等问题整改工作。2020年11月底,上海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青浦区开展为期1个月的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试点)。
(三)环评制度改革
进一步扩大产业类、环保治理类、社会服务类以及基础设施类四类建设项目环评豁免。规划环评和建设项目环评联动,一园三区(青浦工业园区、张江高新区青浦园、出口加工区)17个建设项目实施联动区域环评豁免,120个建设项目实施联动区域环评告知承诺。全面推进“一网通办”,实现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网上办”、“不见面”和“零跑动”。实现环评审批事项申请材料和审批时间“双减半”。
三、其他重点工作
(一)排污许可
积极开展排污许可发证登记。制定《青浦区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清理整顿和2020年排污许可发证登记工作方案》。实时跟踪并定期调度排污许可发证登记进度。开展宣传培训,为排污许可证核发和证后监管提供技术支持。加强排污许可“三监联动”证后监管,强化“一证式”管理。全面完成排污许可清理整顿、发证登记以及“回头看”工作,全年共核发排污许可证296家,登记管理3263家。
(二)长三角一体化建设
配合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制定实施示范区重点跨界水体联保专项方案,协调推进太浦河、淀山湖、元荡、汾湖“一河三湖”等主要水体的环境要素功能目标、污染防治机制以及评估考核制。牵头制定《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监测联动工作方案》,围绕存在跨界污染风险的水环境和环境空气领域开展监测联动。对青西地区优质企业建设项目实施“一事一议”。组建示范区综合环境执法队伍并开展跨区域联合执法。
保障措施
一、环境执法
加强证后监管,开展清理整顿专项执法、2019年持证企业全覆盖检查和2020年登记类排污许可证专项抽查执法工作。针对水环境风险管控,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安全等开展各类专项检查。试点执法正面清单,目前,纳入正面清单企业238户。全年出动执法人员1274批次/4904人次,开展执法检查886批次/3406人次、检查企业2291户次,立案查处114件,下达责令改正113份,作出行政处罚42件,处罚金额为1040.837万元。依法查办“两高”环境污染刑事案件2起,涉案人员5人。
二、环保投入
2020年,青浦区生态环境保护投入资金93.21亿元,比上年增长3.66%,占年度地区生产总值的7.81%,其中:市、区财政拨款63.40亿元,占环保总投入的68.02%,其他投资29.81亿元,占环保总投入的31.98%。生态环境保护投资中,用于污染源防治25.54亿元,占总投入27.40%;用于生态保护和建设5.08亿元,占总投入5.45%;用于农村环境保护19.09亿元,占总投入20.48%;用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38.13亿元,占总投入的40.91%;用于生态环境管理能力建设0.08亿元,占总投入0.09%。环保设施运转费5.25亿元,占总投入的5.63%;其他投入0.04亿元,占总投入的0.04%。
三、环境监测
按时完成2020年度全区《生态环境监测计划实施方案》的编制,并根据监测计划实施方案的要求,完成各项环境质量监测任务。全年,共完成样品13389份,提供监测数据数59966个。按计划完成重点污染单位监测、一般排污的单位的监督监测、全面完成各类污染源专项监测工作和移动源等其他专项监督监测。加强监测设备的更新、拓展监测能力,提升监测效率。
四、环评管理
全年,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413件。开展建设项目环评技术评估12个,开展玻璃幕墙光反射影响论证技术评估12个。完成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专项验收审查106个。企业自主开展环保竣工验收371件,环境影响登记备案1289件。完成规划、建设等各类征询158个。加强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全年纳入事中事后监管体系环评审批建设项目108个、环评登记备案项目134个。
公众参与和监督
一、信息公开
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重点领域政务公开力度。定期发布《青浦区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加强环境管理和环境监管执法信息公开。公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强化企业应急预案备案的日常管理。健全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完成青浦区生态环境局政务公开标准化目录。认真做好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结果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及时回应社会关注。
二、投诉受理
用好“一网通办”好差评、“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渠道,2020年,环境投诉中心共受理投诉1829件/2025人次,受理总量同比减少38%。全年,全区未发生因环境信访工作不到位而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
三、环保宣传
环保宣讲团进学校、社区、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宣传活动,有效推进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全年开展宣讲活动15次。以六五环境日为契机,开展系列宣传工作。举办“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六五环境云直播活动,网络直播点击量达2.6万次。完善环境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全年环境教育科普基地接待11000人次(包含网络直播参与),举办科普(技)讲座12次。组织开展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等向公众开放。增强“两微”平台传播服务能力,提升生态环境信息发布传播力和精准度,全年发布微信1118篇、微博499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