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战“疫”微光:他们是社区里的“百变”志愿者 2022-05-07
近日,居住在华新维也纳酒店的援沪医疗团队的几位成员,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住在华强景苑小区的志愿者们,组织社区的小朋友,以创作绘画作品、录制视频等暖心方式送去祝福,感谢远道而来的“大白”哥哥姐姐。收到生日惊喜后,第一次在异地庆生的外援医护人员备受感动,“本来以为这次生日默默度过,没想到大家给了我们惊喜,生日礼物很特别,感觉很幸福,这些日子付出真的很值得,希望我们能帮助上海早日清零。”
组织这次庆生的志愿团队成员,全部是由酒店对面的华强景苑小区业主组成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社区是第一道防线,能否把社区防住、守牢,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疫情防控初期,面临巨大的防控任务和工作挑战,华新镇华强景苑的居民们就自发组建了一支防疫志愿者队伍,从最初的几人开始,逐步发展成为30余人的强大队伍。
他们中有退休职工、教师夫妇、企业高管、私营企业家,还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职工。他们身穿白色防护服,头戴隔离面罩,化身成为“百变”大白,配合社区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各项防疫工作,用奉献和担当筑起居民身边的钢铁防线,并且将睦邻友爱的精神进一步弘扬传递,在了解到住在附近的援沪医疗队员即将迎来自己的生日时,立即安排了上面所说的那场特别有意义的庆生活动。
零距离的记录:终于有机会为我的小区做点事
从4月1日接到就地支援社区的通知起,区民政局青年党员李叶在华强景苑已经连续工作了一个多月时间。接到通知后,李叶主动请缨参战,很快来到自己居住的小区报道,成为这支志愿团队最早的几名成员之一。“在小区生活了二十多年,很少有时间停下脚步,欣赏这里的一花一草;这时候,身为小区的一员应该要站出来,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她动情地说道。
就地支援以来,李叶积极投入疫情防控各项志愿服务,她既是战“疫”的参与者,也是战“疫”的记录者,用镜头和笔触记录下了社区抗疫的点点滴滴,为同在一线奋战的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们加油鼓劲。她的志愿者手记中这样写道:疫情爆发初期,在居民的大力支持下,30余人志愿者团队迅速成立,不断壮大、默默奉献的社区志愿者大军,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凝聚起华新抗疫的磅礴力量。守护家园,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情,事关每一个人。这一刻,华强景苑的所有人无比团结。
远亲不如近邻,守护我们的同一片屋檐
在全民阻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志愿者们挺身而出、全力以赴,发挥各自所长,为社区抗疫工作贡献智慧。他们组成若干个志愿服务小组,分工明确、管理科学,协助社区做好核酸检测采样、反馈抗原自测结果、搬运发放各类物资、收运居民生活垃圾、二十四小时巡逻值守。为避免因上厕所造成防护服的浪费,志愿者们在工作时都不敢喝水和上厕所。直到脱下厚厚的防护服,才发现浑身上下早已被汗水浸湿,脸上压出了深深的痕迹。尽管有时候任务繁重,但他们没有丝毫畏难与退缩,一如既往地坚守在工作岗位,用行动默默守护着小区500余人,誓死将防范区安全捍卫到底。
涓涓暖流持续流淌在“疫”线。没有做核酸采样的桌椅?志愿者就搬来了自家的桌子和椅凳;缺少工具划两米线?志愿者就取来了粉笔和尺具;只有消毒片没有喷壶?志愿者就主动提供了园艺洒水壶。看到志愿者没有地方吃饭休息,志愿者将自家的车库无偿提供给社区,作为临时办公地点使用。小小的车库,承载了人间大爱,成为了社区战“疫”最坚强的后盾。
疫情之下无小事,邻居互相做后援
按下暂停键的社区分外祥和,但是在抗疫路上,物资保障和就医配药“实战部队”未曾停下脚步。志愿者们手机24小时开机,每天超过18小时在线,维护小区业主群和小区买菜群,时刻关注居民就医买药需求,充分保障正常生活。“从刚开始的一天一个团,到现在一天几个团。有时候团购的物资不够,需要帮忙协调分配,优先把物资给到孕妇、小孩和老人。”李叶直言,团长最大的责任是把控产品质量和保证食品安全,“虽然身体很累,每天只能睡6个小时,但能够帮助到邻里、解决问题,反而觉得心里很温暖。”
随着封闭时间的延长,小区里部分居民逐渐产生了不良情绪,为了有效化解矛盾,针对性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志愿者马晓磊、伍安超、林志雄3人自发成立入户走访小组,60多岁的吴金荣也主动加入了队伍,一起上门了解居民情况,做好走访台账,并及时向居委会反馈情况。走访过程中,居民Z先生发来求助信息,他和未成年的女儿现住在小区阁楼,目前除政府分发的大米外没有其他食物,生活无法得到保障。志愿者得知讯息后,自发从家中拿出了水果,并为其采购了蔬菜和猪肉套餐,解决眼前生活的燃眉之急。
截至目前,团队已经落实物资帮扶6家,提供精神劝慰2家。帮扶物资由历次政府派发剩余物资、各志愿者家中物资及根据居委菜单自主采购捐赠组成。在对小区统一排摸的基础上,团队将继续补充修正人员清单,找出真正需要帮助的住户提供针对性帮扶,帮助他们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