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做虾笼的来历 2007-11-01

 

商榻地区妇女做虾笼人数多,历史悠久,是上海郊区独一无二的,解放后的六、七十年代,是做虾笼顶盛时期有八个村,二千妇女,现在仍有一千多妇女在做虾笼,一个妇女一年纯收入在七、八百元,这是全镇每年一笔可贵的家庭经济收入。

那末这项家庭做虾笼是怎么开始的呢?笔者多次深入到做虾笼人数最多的东星,蔡浜村进行采访,据八十多岁老人介绍:

    清朝咸丰年间,蔡浜村的二个老太,托人从佘山带回来二捆细竹头,正好这里有几个苏州人拿了蟮笼来水田捉黄鳝,老太左看右看,觉得蛮容易做,于是用一包茶叶向他们调换了一个蟮笼放在滩边想浸一浸,等到拿起来时,蟮笼里发现在许多虾,就这样做虾笼很快传开了。虾笼多了怎么办?这里就出现了做竹头虾笼的生意人,他们从西山贩来竹头,再把虾笼卖到苏州,西上一带,蔡浜村当时做虾笼人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