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金泽乌龟地勿到黄梅不做戏的来历 2007-11-01


  解放前,本地农民中有“金泽乌龟地、勿到黄梅不做戏”传说。因为当时农村中酬神演戏,都在农历二月中旬至三月上旬,俗称“春台戏”。戏台大都搭在田野里,一般为期三天。演出剧目有花鼓戏或文明戏,后来有绍兴戏(越剧)、申曲(沪剧)、大戏(京剧)等。酬神演戏是祈求田禾丰收,人口太平。每隔几年演一次(各村轮流)。届时家家邀亲聚友,杀猪宰羊,祭神祀祖,请客看戏,非常热闹。

  金泽镇上做春台戏,戏台搭在大寺基前或银杏树下,地广路宽,四周搭遍看台。小贩们忙碌赶集,日场夜场人流如潮。早年演出的都是京班戏(俗称草台班)。演出时间选在黄梅农忙季节。镇上春台戏名为酬神,实是那些靠赌为生的赌棍,开设赌场。因为平时这些赌棍除了聚赌抽头外还开设烟灯馆,进行抽鸦片、吸海洛因,还兼贩卖。而赌棍中为首者,都是地方上头面人物。如解放前俗称“大毛”、“中毛”兄弟凭借政治势力作后盾,招摇聚赌。赌场一般设于茶馆或大宅后埭。时间在春节前后到春台戏之前。一般情况下他们都能包赢,但有时也会输得一败涂地。于是就趁农村春台戏的机会再摆场子,称“出春场”。有年间,出春场也会失利,只好在镇上借故做戏为名,聚赌抽头。赌博方式五花八门,有挖花、横碰、麻将、抽字条(称文赌);还有摇摊、二十一门、做铜宝称为大型大赌;还有牌九、掸宝、扑克等称为小型小赌。有时为了避人耳目、雇了几艘大船,停泊在镇西吴江路口(本镇与江苏交界河),在船中昼夜地赌。民国十二年(1923年),在北栅小昆山(今缝纫机北厂职工宿舍区)连续演戏七天七夜,也赌了七天七夜。赌棍们非把别人的钱财盘到自己的口袋里才肯罢休,致使喜赌上当农民拆车栅,卖耕牛、耕地,甚至卖儿鬻女、投河上吊,实是害人非浅。等农村春台戏结束,到镇上做戏时,至少在农历四月上旬,正值黄梅农忙时节,当地农民怨声载道。故有上述两句谚语,流传于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