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震庙 公正无私的清官 2007-11-02 作者:2007-10-25

山门的后面是庙宇的食堂,南临江边,庙舍明亮,跟食堂相连的是小卖部,供应香烛和日用品,进香者也可以在食堂用餐,清洁卫生,价廉物美。
杨震殿在广场尽头,单檐翘角,黄墙黛瓦,高大宽敞,气势轩昂。庙檐下匾额:“杨震殿”三个大字,字体庄重,威严肃穆。
沿石阶而上,进入殿内,有杨老爷塑像,头号戴金纱帽,身穿金线袍,腰围玉带,脚穿乌靴。杨老爷一脸黑色,明光闪闪。塑像面前,有幕帘和长桌,桌面陈放祭品和鲜花,两旁有两根红漆的大柱,贴有一幅对联,上联为:“清正廉明畏四知而辞金”。下联为:“反贪反贿受群众而爱戴。”上下联简明深邃,写出杨震的“为官准则”。他的思想与日月共辉。

各地的小贩,因重阳节而来赶集,带来各种小商品和小吃;还有各地的艺人,有演唱的,玩杂耍的,猴子做戏,卖伤膏药,摆满了大街小巷,百艺逞能,吸引游人。
还有金泽的特有民风,为重阳节助兴,如摇快船,调龙舞狮,扎肉提香,扭秧歌,打莲枪,游人争相观看,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金泽“重阳节”足足热闹了三天,突出向杨老爷烧香,将古镇人民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之中。
杨震殿的两旁,是各地进香者奉献的“木轿”和“木舟”形状较小,但制作精细,仿佛是真正的交通用具,表明对杨震老爷的崇敬之心。
杨震殿的西面,建有一组配殿,即杨老爷的寝宫,一连三个配殿,供奉杨老爷的三位夫人,即大夫人、二夫人、三夫人。家宫内寝具崭新,床、柜、台、凳俱全,有清新高雅之风。靠西北部是庙工宿舍,很整洁,也很清静。
杨震,东汉陕西省人,字伯起,少年好学,博览群书,当时称“关西孔子”历任荆州(湖南省)、涿(zhuo)群(河北省)大守、司徒、大尉等职。当时在朝的安帝刘祐、乳母王圣及中常侍樊丰等,骄奢淫逸,他心甚不安,担心社稷(ji,社稷,古代指国家)多次上疏切谏,被樊丰得知,诬告摆官。
原杨震殿前有匾额,四个草书体“知”字,即“知、知、知、知”这曰“知”是何意,是怎样来历的?当年杨震去山东赴任,路过昌邑县,县令王密为感谢他的举荐,又为再能提拔,晚上拿了十两黄金去送他,杨震当即拒绝。王密说:“这是代表我的一点心意,再说,现在是半夜三更,有谁人知道?”杨震听后,十分生气,当即拒绝,并且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无人知道呢!”王密听后,羞愧地收回了黄金。此事很快被外人知道,后人就写进史书,传为佳话。
杨震官至“三公”即任太守、司徒、太尉之职,在东汉时已官至顶峰了。但他以国家利益为重,不顾个人安危,直言上谏,后被诬告革职,真是至敬至佩。在退归陕西家乡时,众多门生直送到洛阳城外,西夕阳亭处,置酒栈别时,他慷慨地对送行者说:“有生必有死,可惜我身为国家重臣,不能为国除奸,实无脸向天下人交待。”他话语激昂,说后就向不远处奔云,投身入井。众人立即从古井下救起,可杨震已气绝身亡,他的全身已被井泥淹黑,弟子们悲痛欲绝。后人立庙纪念他的高风亮节,塑像的全身手脸用黑色。
杨震一门廉洁忠良,其曾孙杨修,即三国时曹操的主簿,字德祖,好学能文,才思敏捷,秉承他曾祖父的高风亮节,有智有谋,直言相谏。
曹操暗中赞赏他的才华,但他恃才放旷,屡犯曹操之意,使曹操有见恨之心。
曹操在考虑使儿子的继承之事,是曹丕,还是曹植,斟酌不定,正与众臣商议,可杨修片面庇护曹植。
曹操是个智谋过人之辈,他在测试两个儿子的才能时,暗中知道杨修做了手脚,于是他更见恨杨修。
杨修虽在曹操门下做事,可对曹操的独断专横,极为不满,在曹操面前,不受拘束,敢说敢为。曹操唯恐他乱了军心。又因杨修是袁术之处甥,袁术拥有大量军队,是地方的军伐,是曹操的政敌,曹操虑有后患,遂借故杀了杨修,杀杨修后,其尸体厚葬,这是曹操的计谋。
当今舞台上演出的京剧《曹操与杨修》,轰动中外舞台,正是宣扬杨修才思横溢,无私无畏,不畏奸诈的高昂气概,不愧为杨震的后代,张扬了杨门的气节。
根据金泽的两大“香汎”,杨爷庙还将扩建,要增加配殿,种植树木,培值花草,以加深庙宇的文化气息和美丽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