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颐浩 保存珍贵的文物 2007-11-02 作者:2007-10-25
90年代,金泽经济腾飞。古镇文化,百废待兴。在这大好形势下,应广大佛教信徒的要求,青浦县人民政府于1992年批准,重建颐浩寺,在原址上建造了大雄宝殿和两个偏殿,还造了山门,使寺院初县规模,恢复开放。
上门屋檐下,有匾额“颐浩禅寺”四个大字,庄重有神,系中国已故佛教学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所书。
新建颐浩寺,黄墙黛瓦,山门殿有石狮一对,似卫士一般,保护寺院。
山门殿正面有弥陀佛像,全身粉金,露臂袒腹,慈祥微笑,背后是韦陀佛像,站立手执宝杵,顶盔穿甲,是寺院的保护神。山门殿右侧是小卖部,出售香烛和佛教纪念品,为香客们服务,上门殿两旁配殿,右为寺院领导及财会室,左为文物储藏室及会议室。
寺院左边,有一幢两层楼建筑,呈长方形,外墙黄色,系寺院的生活用房,底层为食堂,环境整洁,同时可供近百人用餐;楼上为宿舍,供住院僧人及外地香客住宿,床位清洁,阳光充足,空气新鲜。
山门殿后是很大的天升,天升后面就是大雄宝殿,宽敞高大,单檐屋顶,四角高翘,红门、红窗,正中为观音菩萨,两旁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有祭佛长桌,陈放鲜花和果品。殿内左侧有木架,置放大鼓,旁有木鱼,为配合僧人唸经所用,殿的右侧为助愿桌,有寺院人员为香客服务。
大雄宝殿两旁,建有两个偏殿,殿内也供菩萨,在寺院四周,建有围墙,成了初具规模的江南寺院,随着佛教信徒的要求,今后还将扩建殿宇,增加佛像,重塑佛像全身,使颐浩寺重振当年盛况,成为江南著名古刹。
下面叙述新建寺院所保存的三件古文物:
(一)“不断云”石栏,在大天井右侧,系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頫所作,他是宋代后裔,是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字子昂,自幼聪颖,广读诗书,任真州司户、参军等船。南宋灭亡后,他辞官回乡,闭门不出,饱受亡国之痛,与妻子管道升常到颐浩寺逗留,读经作画。
有一天,赵孟俯画兴突来,命书童拿出纸笔,画了长卷“不断云”这云彩一团一团,一圈一圈,形状各异,有疏有密,有大有小,故也称“不同云”颐浩寺方丈见到这云图,极为高兴,请了著名石匠,根据长卷的云图,雕凿在一块块石头上,并将石头安放在当年的大雄宝殿前,围在荷花池四周,组成石栏,周长40多米,甚为优美壮观。这荷花池的荷花,以“云层”为烘托,犹如仙花一般。
原大雄宝殿,因清顺治年间,不慎被大火烧毁,这珍贵的“不断云”石栏,被长期淹埋在废墟中,到1992年重建颐浩寺,在整理地面时,才发现这珍贵的石栏,但损坏很大,只剩20多米,就按放在新建颐浩寺的天井中,但云图清晰,鲜活精彩,不愧出自名家之手。
(二)“古银杏”大树,在大天井的左侧,距今有700多年树龄,据《金泽志》记载:元初西域高僧奔聂卜尔纳,他听说金泽颐浩寺的名声,不远千里而来,作佛门取经,还亲自种植两棵银杏树:一棵种在颐浩寺前,为雄性果树,另一棵种在河西,为雌性果树,两树隔河,相隔一百多米。人们相传为夫妻树,隔河相望,早夕相盼,两棵大树,躯干相似,树顶枝叶相仿。雌性树年年开花结果,果实香糯,可惜于民国期间,被无故锯掉,作为民用,成为永远的遗憾。
现在的雄性银杏树,不长果实,树身高大挺拔,杈枝向上,雄姿健美,如一柄大伞,撑在天井之中,给寺院带来一片绿荫,这树的树皮很厚,其色深褐,皮纹呈直线型,树高25米,身围4.5米,是当地古树之冠。
金泽地区,经常有强台风,一些别的大树和建筑物,常被大风吹倒,而这棵古树,顶风冒雨,岿然不动。
每当残冬过去,春风吹来,老树嫩芽吐青,枝长叶茂。树叶呈椭园形,色泽深绿,生机勃勃,郁郁葱葱。老树将近千岁,但树杆挺拔,无病无残,无枯萎无蛀虫。据当地老人所言:它保持青春不老的原因,因它吸水量很大,可储10几吨水,白天蒸发水汽,如云雾一般,起自身滋润的作用,而水汽中含有一种苦味,对树虫有很大的杀伤力,所以能保持常青不老,精神焕发。
这棵大树,它像一位历史老人,是古镇近千年寺院变迁的见证者,被列为上海市古树保护对象。
植树老人聂卜尔纳,蒙古族人,是西域著名高僧,蒙古族统一中国,建立元朝帝国以后,他游历了长江中下游寺庙,一面传布佛教思想,一面学习江南佛教精华,他在颐浩寺居留时间较长,还写诗作文。
(三)“古石碑”在颐浩寺山门的左前方,有一个四角形的亭子,亭子内竖着一块古老的石碑,碑名为《颐浩禅寺记》碑高1.5米,碑宽0.5米,碑文共700多字,记述了颐浩禅寺的发展历史,这碑石虽经受了数百年的风雨浸蚀,碑身破损,陈旧不堪,但碑石上凿刻的文字,因字体工正,大致能够认读。
这碑石也因战乱,被长期淹埋在瓦砾下,经挖掘清说,恢复原貌,并特地建造了仿古碑亭,供后人瞻仰。
碑石全文大意是:宋景定初年,开始建寺,建在淀山湖之金泽,距松江七十里。至元戊子,建大雄宝殿,构造大山门翼庑,还有楼台堂室,后又复建大阐山门,建圆通殿,治洪钟登殿。后又造昆庐阁奉千佛,其后又运土为阜,累石为峰,以壮颐浩禅寺的形势。碑石写了颐浩禅寺建造年代,发展和扩建的历史,写得简要而清楚。
碑石上文字精练,含义深邃,如“佛氏清净之教,雄冠九流,揭云汉而昭日星。”又如“颐禅养浩,潜修密证,大用繁兴,使重元之化永常住。”再如“若日,以志养气,以气养勇,塞乎天地之间,而为颐浩者”等内容,阐述了建造颐浩禅寺的含义,宣传了佛家思想,特别是对“颐浩禅寺”的寺院名字,作了逐字深发,对佛教信徒的鼓励教育,其意义是极为深刻的,宣传了中国的佛家思想,是我国佛教文化的一个部分。故这块古石碑,为研究金泽文化史的宝贵史料。
新建颐浩寺,还能保存古树、古石、古碑这三件文物,真是难能可贵的,它们是古镇悠久历史的见证,证明颐浩寺受到历代名人的重视,证明颐浩寺的灿烂文化,用以教育下一代,世世代代保存这罕见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