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五好两宜 塑造和美典范 全力以赴打造乡村振兴“练塘样板” 2025-10-09
近年来,练塘镇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市、区乡村振兴现场会精神,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人居环境优化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奋力建设“新质江南·和美练塘”。
一、聚焦增底蕴、提颜值,绘就乡村蝶变新画卷
(一)锚定多维度产业升级,激活和美乡村新动能
试点区域内“农文旅商体展”一体化融合发展实现较大突破,吸引阿特麦、满山乡遇、联适导航等一批有实力、有情怀的“耐心资本”投入并激活乡村发展动能,累计引入社会资本约4.3亿元,全力拓宽设施农业、休闲农旅、民宿康养、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让“看得见风景的地方”加速孕育新经济、激发新动能。加快推动现代农业从“先行”走向“先成”。打造产品附加值高、品牌竞争力强的种源农业,培育“江海21”中华绒螯蟹种源基地,单只成蟹售价最高可达800元。推动野龙果业实施科技化种植,实现年亩产3500斤,农产品附加值达22%。率先探索“富氢水稻”规模化种植,亩产突破1000斤,增产超10%。加快推动集体经济从“输血”走向“造血”。因村施策盘活资源,引入乡村CEO,以东厍村为引领,探索产业方与村委会建立“整村运营模式”,建立健全《东厍村整村运营联合管委会工作规则》,打造全市首个沉浸式民宿乡村、全区首家民宿度假村,首期3栋民宿已正式运营,累计产生村集体收益35万元,带动周边村民就业30余人,切实提升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盘活浦南大蒸港码头资源,做大水上综合物流业,通过资源互补,为试点区域十个村带来每年500万元固定收益。加快推动本土资源从“盆景”走向“风景”。进一步推动“农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强化练塘茭白叶编结等“土特产”影响力,提升文旅产业能级,推动阿特麦文化创意产业园工业遗存打造成全市室内面积最大的综合园,写好老厂房“蝶变”文章,已实现千万级税收,上一年度累计吸引游客50余万人次。今年端午假期至6月15日举办的第二届绣球花节,在新华社、小红书等媒体平台火爆“出圈”,累计接待游客约6.58万人次,实现营业额284.7万元,同比增长611%。
(二)锚定多层次环境提升,擦亮和美乡村新面貌
纵深推进全市首批“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建设,已顺利通过市级中期评估。紧紧围绕“沪派江南”理念,全力打造有“颜值”更有“气质”的农村人居环境。聚焦“路”提档,依托朱枫公路“产业振兴”廊道和大蒸港“滨水生态”走廊,重点谋划全长21公里的沪上“首条乡野漫游公路”,将和美试点全域空间、风貌、产业、文旅等资源串联。聚焦“水”提质,充分发挥练塘镇蓝绿资源丰富的自身优势,重点着眼于修复水生生态系统、优植本土植物、提高生物多样性等水环境治理方式,实现试点区内河湖水流活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聚焦“宅”提升,在坚持风貌保护传承的前提下,通过对试点区域内特色民居、林地、鱼塘等资源进行梳理,初步形成禅水相生、桃花流水、红田初心等“和美十景”,重点推进试点区域内1000余户村民的美丽庭院提升和“小三园”建设,同时进一步优化村庄布局,村容村貌整体水平大幅提升。
二、聚焦激活力、强动能,做深农业强基大文章
(一)强化粮蔬生产保障,夯实农业安全基础
练塘镇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抓住“耕地”“种子”两个要害,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持续做好稳产保供,巩固“米袋子”“菜篮子”。粮食生产有序推进,水稻播种19402.2亩,播种进度达应播面积的102%。实施粮食绿色高产高效行动,建成2个千亩示范方共2093亩。蔬菜生产稳中有进,上半年蔬菜总产量64230吨,播种面积29323亩次,常年种植面积19853.6亩,其中绿叶菜2251.04亩、茭白13680.08亩。新型肥料推广成效显著,助力农业绿色发展。2024年度深翻绿肥区级核查顺利通过,核定深翻5667.7亩,绿肥12618.92亩,为后续生产筑牢基础。
(二)推进农业项目建设,拓展产业多元发展
坚持“项目为王”,以农田提升、生态修复、文化赋能为抓手,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农田及生态项目同步推进,有序实施2024—2025年度农田基础设施管护项目,扎实推进327.49亩养殖尾水治理项目。落实新造林114.53亩,配合完成东厍、东庄、大新、长河等4村467.8亩公益林抚育。农业文化品牌与为民服务事业同步打造,以“上海青西滩荡圩田”特色区域为核心,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北埭村、金前村成功入选2025年度第一批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项目库。产业融合项目同步招引,引入蒸浦村联腾特种水产养殖场示范场、徐练村茭白科技产业园项目,打造集“生产+加工+文旅”于一体的渔旅融合综合体及融合示范园,推动农业产业全链条升级。
(三)严格质量监管,筑牢农产品安全防线
加强智慧化监管平台应用,依托沪农安和神农口袋互联网监管平台,开展日常线上巡检,实现农业生产、流通全过程可追溯、全环节可视。严格认证检测,绿色农产品认证面积达28949亩,覆盖22家农业合作社;完成蔬菜速测样品4260批次,占年度任务的50.7%,做到上市一批、检测一批、合格一批。推进生态治理,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4937公斤,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渔政执法,上半年渔政出航巡查47次、出动141人次;开展野生动物巡护113次,拆除捕鸟网3张、地笼14个,保护水域生态。抓好病虫害防控。布设美国白蛾诱捕器25台,监测林地3823亩,6月初完成首批飞防作业,降低病虫害风险。夯实畜禽防疫,春防任务全面落实,累计免疫羊260头、犬117条、家禽3.08万羽,免疫建档率100%,筑牢动物疫病安全屏障。
(四)强化科技服务,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技术推广精准到田,及时发布病虫害预测预报、蔬菜安全用药告知书,指导农户科学防控,降低病虫草害风险;同步推送重大气象预警,助力农户提前做好防灾减灾。政策资金直达主体,完成贷款贴息20家、品牌建设补贴3家申报,切实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政策支持与资金帮扶。人才培训提质增效,上半年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60人次、农机驾驶员培训11人,推广绿色高效技术,提升农户生产技能。农机安全常抓不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把隐患消除在田头。林业养护闭环管理,加密公益林、涵养林日常巡查,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守护生态底色。
(五)聚焦重均衡、破壁垒,提升乡村治理加速度
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条块结合、资源整合、力量聚合,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共同体。在党建引领上“更强一点”,扎实推进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在练塘全域科学设置“四大综合网格”,并以“和美综合网格”为示范,探索全流程协同治理模式,不断提升农村治理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与网格工作站成立前相比,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同比去年3-6月,“12345”热线工单解决率从77.25%升至95%(同比+13%),群众满意率从82.5%升至95.5%(同比+17.75%),非机动车乱停放、圈地划线等问题在网格内快速化解。在群众参与上“更全一些”,通过搭建群众议事协商平台、挖掘乡村“幸福合伙人”,在村规民约制定、幸福社区创建等方面给予更多共治机会。同时,试点区实现乡村治理“积分制”全覆盖,带动群众由“要我干”向“我要干、带头干、抢着干”转变。在干群同频上“更进一步”,深化组织带动、党群联动、干群齐动,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力度,畅通和美乡村共建共治共享意见收集渠道,做实意见“收集、办理、反馈”闭环管理,推动基层治理水平再上台阶。
下阶段,练塘镇将牢牢把握市级“五好两宜”和美乡村创建契机,乘势而上,发扬唯实、富民、求新“三种精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全力以赴为青浦区全面乡村振兴打造“练塘样板”!
(作者单位:中共练塘镇党委)
原文刊载《上海农村经济》2025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