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园一日一景|凝和堂 2025-05-21
编者按:曲水园始建于清代,迄今已逾二百余载。作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与豫园、古猗园、醉白池、秋霞圃齐名。该园占地面积近30亩,紧邻护城河,以水系贯穿全园,弯弯曲径与莲池荷塘相映成趣,沿岸汀堤渚矶若隐若现,以丹桂青松为主体的七十余株古树名木生机勃勃,共同构筑了和谐的生态环境。即日起,区绿化市容局融媒体分中心将推出“曲水园一日一景”专栏,引领广大市民朋友深入体验江南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
凝和堂
凝和堂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凝”意稳定,“和”义和谐,当年营造此堂是为了祈求国泰民安,是园中的主要建筑。
该建筑为单檐歇山式,青瓦白墙,四方而高,十分庄严。堂脊饰龙凤,象征福祥。
堂有回廊,廊下设栏,可凭栏观景。
前厅南向,门口中间置长窗,两侧置短窗。面积为60平方米,十分宽敞。四根粗大的柱子撑栋擎梁。北面两柱之间有一堵千斤墙,上方正中悬“凝和堂”匾一块,海上著名书法家方传鑫先生补书,隶体。原匾为清北洋大臣李鸿章手书,王羲之体,抗日战争期间被窃。斤墙两边有门洞各一,通后厅,均由挂落、飞罩和槅扇镶拼而成,美观通透。
后厅北向,门口形制与前厅的相同。东西宽,南北窄。南墙上方正中悬“中枢揽胜”一匾,甪直刘文刀补书。原匾为湖阳汪洵书,“文革”中被毁。中枢,意为中央;揽胜,观赏胜景。
厅两旁有厢房各一,分别向东西方向开设门窗,中间也为长窗,两侧也为短窗。南北宽,东西窄,面积相等。门口对面墙边皆有数几,上置各色景石,供观赏。
堂南为院,三面有墙,呈长方形。南墙正中为仪门,与凝和堂互成对景。仪门两侧各有一方形漏窗。东墙南端有一月洞,通东园。院中有一条平整的石板甬道,自仪门直贯堂前,十分气派。金桂、罗汉松、盘槐站列两旁迎客。金桂最多,共有11棵,树龄都在百年以上。中秋时节,满园馨香。
堂东为芭蕉园,园不大,但很别致。东墙北端有一瓶形洞门,亦通东园。东南角和西北角园圃中植有芭蕉、蜡梅、天竹和一叶兰。地上有卵石和碎缸片铺成的海棠花图案,象征高贵和风雅。
堂西为小溪,溪对岸为得月轩。
堂后荷花池西南畔有福、禄、寿三块太湖石,称米拜石,典出北宋书法家米芾见奇石下拜之故事,是园中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