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及周边乡村调研小记(二)——众安桥村 2024-03-01
一、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众安桥村位于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东北部,南临京杭大运河,北靠长洋,318国道穿村而过。东距上海120 千米,北距苏州 50 千米,南距杭州 100 千米,距水乡客厅38千米(图1)。村域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图2)。
图1:众安桥村区位图
图2:众安桥村鸟瞰图
(2)人口产业:众安桥村为典型的江南传统村落,辖487户,1680人。村庄特色产业资源是田园乡村谢家路,谢家路是震泽丝绸文化风情小镇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与古镇板块一脉相承,又充分挖掘了自身生态、产业、文化三大优势(图3)。
众安桥村通过厂房出租、投资兴建人才公寓等措施增加村集体收入。立足农村实际,众安桥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2017年成立谢家路生态农业合作社,流转土地创立专门品牌,生产销售优质稻米,发展订单农业,探索农业品牌化精品化生产路径。将有机米做成米酒,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百姓收入。2020年众安桥村级经济收入增加到了42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也从2015年的3万元左右增至38000元以上。
图3:众安桥村谢家路
(3)文化荣誉:众安桥村有着突出的桑蚕特色文化,并依托扎实的农业基础孕育了江南特色稻作文化,同时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周公瑾练兵”、“常遇春卸甲”、“张志和垂钓”等典故被历代传颂。近年来,众安桥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苏州市康居特色村等诸多荣誉(图4)。
图4:众安桥村村庄风貌图
二、规划情况
(1)整体规划:众安桥村在《燕花庄连片区村庄规划设计》(2019-2035年)中的村庄定位是“圩田水美、水漾众安桥”。规划对自然村进行布局和撤并,结合近远期逐渐搬迁控制建设村、收储土地指标用于发展集聚提升类村庄并腾退复垦,形成集聚提升类村庄组团、特色保护类村庄组团(图5)。
众安桥村至2035年远期规划的经营性建设用地总计5.35公顷,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用地0.85公顷,工业用地21.63公顷(图6)。
图5:吴江燕花庄连片区村庄规划设计村庄定位和镇村布局图
图6:众安桥村土地利用规划图
(2)公建配套:众安桥村在集聚提升类南横港村庄组团中设置政务服务(警务室、村务公开栏)、医疗卫生(居家养老服务)、文化体育(图书室、篮球场)、生活服务(超市、邮政代办点、快递服务站)、交通服务(集中停车场、镇村公交站)设施,在俞家浜村设置旅游服务设施(乡邻中心)、交通服务(集中停车场、镇村公交站)设施,结合特色保护类燕花庄、谢家路村庄组团,在燕花庄村设置燕花书院、宴花轩、村民活动小游园、公共卫生间,在北横港村设置村史馆(蚕桑学堂)、旅游服务设施(乡邻中心)、镇村公交站、公共卫生间、游客停车场。
(3)乡村道路:基于长漾南部燕花庄连片区现有的对外交通条件,众安桥村形成了以G318 国道和震庙公路为骨干的对外交通系统。为了保证村庄道路用地使用集约、高效、生态、自然,村庄道路分为四级,即联系干路、主要道路、次要道路、支路。村域联系干路:作为村域内的道路联系路径,兼具村民和游客的使用。道路宽度设计为6-8 米,结合实际需求进行详细道路断面设计。村庄主要道路:基于现有村庄道路条件,主要服务于村民使用,道路宽度设计在4-6 米之间,建议道路断面设计为3.5 米车行道,0.5-2.5 米慢行道。村庄次要道路和村庄支路:主要包括现有村庄主要道路联系农业作业区和宅基地的相关已经硬化的水泥道路,主要服务于村民生产生活使用,现有道路宽度在2.5-3.5 米之间,可通行小型农用机械。(图7)
图7:众安桥村道路
(4)市政设施:众安桥村兼顾村民使用方便和设施管理维护的要求进行基础设施配置,主要包括给水、雨水、污水、照明、燃气、环卫、通信、电力等工程。给水管网在现状基础上进行完善;规划主干道路路面雨水通过雨水口收集后经管道就近排放周边水体;污水集中收集后进入若干污水处理设施,达标后排放水体;规划村庄主路新建独臂式路灯,在广场、酒店餐饮、景观节点及特色产业建筑周边等设置景观灯;燃气工程规划远期采用管道天然气供气;环卫工程规划按照服务半径70 米在村内设置分类垃圾箱,公厕建设标准应达到或超过三类水冲式标准;通信工程规划结合村庄服务中心设置邮政服务代办点1 处,结合空地及村庄划分设置4 处通信交换间;近期规划保留现状10KV 杆变,有条件可原址改造成箱变,远期各村民用电均为箱变。
(5)村庄风貌与特色保护:规划对于“田、水、路、林、村”等村庄风貌要素进行整体管控。“田”的风貌方面提出要利用田园风光构建体验、观光、研学、旅游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水”的风貌方面要严格控制滨水界面处理,通过便民座椅、特色花坛、灯柱装饰等景观设施的设计,全方位打造乡村特色的滨水景观空间,凸显苏州地区的滨水景观特色(图8);“路”的风貌方面通过划分道路等级、打造路边特色风貌、增加沿路节点景观等措施来进行提升;“林”的风貌方面提出林地可结合稻田、苗圃、果园打造特色田园风光带和慢行绿道系统。
在村内建筑方面,农房翻建和立面整治,应考虑整体体量、建筑材质、屋顶色彩、墙体色彩、门窗构件、装饰符号符合片区农房设计的详细管控要求;新建农房采用低层院落式、组团式布局,宅基地面积按照《吴江区农房管理规定》按照大、中、小三级控制宅基地面积在200 平米以内,建筑占地不超过70%,建筑采用白墙黛瓦、坡屋顶等元素,与周围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图9)。
众安桥村规划通过重要节点的打造,建筑色彩及形式控制统一,居住建筑整治提升,严格控制滨水界面处理,打造苏韵的空间环境感受,凸显苏州地区“水田乡间、流水人家”的特色(图10)。
图8:众安桥村河道
图9:众安桥村村内建筑
图10:众安桥村整体风貌
三、产业情况
众安桥村的产业规划分为一二三产。一产基于自身稻米、蚕桑为特色的特色农业资源,落实基本农田保护的相关要求,形成长漾稻米种植基地(图11)。二产保留沿318 国道布局的以苏州苏震热电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平台和以蚕桑学堂为依托,发展蚕桑论坛等文创产业。三产以水游路线串联北横港、谢家路特色保护村,结合谢家路特色田园乡村的建设,在周生荡周边形成农文旅综合体,并开发建设田园体验酒店、湖荡主题住宿组团、都市科技农庄,形成特色水乡旅游空间。整体形成一二三产联动发展的模式,共同打造长漾主题特色田园人文旅游带。其规划产业用地详情见表1。
图11:长漾稻米种植基地
表1:众安桥村规划产业用地一览表
四、项目实施情况
众安桥村谢家路自然村现已建成文体广场、党建服务中心、停车场、公共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这些公共服务设施都具有特色,体现了苏式传统风貌。同时,村庄整体依托稻田、蚕桑、河流等自然资源景观本底,建设苏小花田园餐厅、五亩田民宿、柴米多自然教育中心以及桑学堂等具休闲、旅游、度假、研学等丰富功能的产业项目,志在打造成为农文旅综合体村庄(图12)。
图12:众安桥村农文旅综合体村庄
其中,村庄主要的实施项目有:(1)“苏小花” 田园餐厅:其前身是村里的一个粮仓,2018年经创始人谭桂芳投资改造为咖啡馆、西餐厅等,餐厅位置靠近田园,目前已经成为流量网红打卡圣地(图13、图14)。
图13:“苏小花”田园餐厅
图14:“苏小花”田园餐厅
(2)柴米多自然教育中心:是一幢具有特色的公共建筑,通过拱桥、公共平台灰空间、水平延伸的大屋顶,将人的感知进一步引导到田野。主要功能包括自然教育、亲子体验、咖啡茶吧、农产品销售等(图15)。
图15:柴米多自然教育中心
(3)柴米多农场:拥有四间素雅舒适的乡村房屋,同时也拥有生活农场、市集、餐厅、小酒馆、精品小院、农产品供销社等,是一处高颜值、趣味多、文艺气息十足的打卡地(图16)。
图16:柴米多农场
(4)五亩田民宿:通过对五幢农民房进行改造升级,打造集住宿、西餐、烧烤、会议团建于一体的民宿项目。民宿由四间客房和五亩田扒房西餐厅组成,是整包性质的民宿,也是浙江大学旅游研究所震泽基地(图17、图18)。
图17:五亩田民宿
图18:五亩田民宿
(5)初莲乡邻中心:是由三排坡顶建筑构成,建筑形式颇具有江南特色。主要业态是餐饮和会务接待,也具有邻里中心的功能。(图19)。
图19:初莲乡邻中心
五、运营机制
众安桥村的运营主体主要包括村集体、村民、多个运营(投资)公司三方。
村集体主要负责村内公服设施、基础设施的打造,负责村内产业的招商,并对整村的运营进行协调引导,为运营(投资)公司提供土地、房屋等,还要协调村民出租房屋于运营(投资)公司。运营(投资)公司主要进行投资运营,出租村内(村民)的房屋、土地,对游客进行接待服务,同时能够给一部分村民提供岗位。
村民可自行创业经营商店、民宿、农家乐等,也可出租房屋、宅基地给运营(投资)公司,也可在运营(投资)公司就业。村民的收益来自工资、分红、个体经营收入、租金等,运营(投资)公司获得了商业经营的利润,村集体获得了租金、管理费、政府补贴等。
六、资金情况
众安桥村村委会积极加强同政府部门的衔接和联系,争取政府的资金支持,主要用于村内的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项目。近年来,众安桥村结合“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谋划文旅事业发展,吸引了超过1亿元社会投资。自然教育中心、五亩田民宿等一批项目建成投运;还建设了江南丝绸文化体验馆、村民市集、水面戏台等项目。村内还有村民自营的商店、民宿、农家乐等项目,资金来源于村民自筹,相关的金融机构也给予了优惠扶持。
七、特色亮点
(1)发挥景观资源优势,整体打造村庄风貌。众安桥村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北靠长漾,南拥周生荡,如一片桑叶怀拥于两水之间,形成“两湖抱一村”的优美自然生态格局。村庄整体规划发挥其自然资源本底优势,注重对于“田、水、路、林、村”等村庄风貌要素的整体打造。对田埂、路边等进行整治,不同的季节种植不同的作物,塑造景观农田,利用田园风光构建具体验、观光、研学、旅游等复合功能的田园综合体;林地结合稻田打造特色田园风光带和慢行绿道系统;提升滨水景观,打造独居乡村特色的滨水空间;形成“水田乡间、流水人家”的整村风貌,为村民提高优美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吸引大批外来游客观光。此外,村庄通过稻田画、观光小火车等多种方式,丰富游客的观光感受和体验内容。
(2)创新合作模式,发展集体经济。镇、村集体与第三方公司成立苏州市众安文旅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图20),负责村庄的整体运营。通过吸引“苏小花”等网红品牌入驻,引入多个运营投资主体,建设苏小花田园餐厅、五亩田民宿、柴米多自然教育中心等众多产业项目,带动村庄产业的良性竞争和扩大发展;结合本村的自然环境与特色农产品优势,全方位立体地构筑产业融合平台,促进农文旅产业的发展。其中,村集体把控整体方向,提供土地流转等中介服务,负责政府、合作社、与村民之间的组织协调,为合作社和村民争取政策、项目上的优势;合作社负责村庄产业的运营管理、市场推广,指导农产品的销售与定价;村民变身股民,积极主动参与乡村发展。通过创新合作模式,实现村庄管理一体化、内外资源统筹协调,促进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提升。
图20:苏州市众安文旅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成立
(3)落实乡贤人才制度,共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村庄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一方面,众安桥村村集体的领导干部由优秀的人才担任,在村庄的发展决策、招商运营、上传下达等方面起到领导指引作用,更好地促进村庄的发展。另一方面,村庄产业的壮大需要有才能、有实力的乡贤能人,在产业运营、业态选取、宣传推广等方面发挥才能。“苏小花”品牌的入驻,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才制度的落实。其创始人谭桂芳是众安桥村本村人,在村中发展本土小众品牌的过程中受到了村集体、合作社、村民等的多方支持,通过订单农业拓展业绩,提升农舍租金、解决村民就业,促进村庄农文旅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