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及周边乡村调研小记(五)——沉香村 2024-03-21
一、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沉香村位于嘉兴市嘉善县姚庄镇北部,紧邻青浦区,南靠沉香荡,北依太浦河,处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先行启动区范围内,距青浦区约30km,距上海市中心约55km,地理位置优越(图1)。村域总面积约3.2平方公里(图2)。
图1:沉香村区位图
图2:沉香村鸟瞰图
(2)人口产业:沉香村有农户433户,总人口1491人。村庄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种植柑橘,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全村近半村民都在种植柑橘,种植面积达600多亩,橘色门窗、橘色廊棚、橘色栅栏等,漫步沉香村,到处是“橘”元素。沉香村围绕自然资源,引导文化传承,以柑橘产业、乡村景观、亲子旅游为基础,形成研学教育、田园乡创、亲子度假、民宿节庆等多种衍生体验产品,将沉香村打造成一二三产联动发展的‘江小橘’艺术村。2021年,沉香村村级经常性收入达334.68万元,人均收入约为4.35万元;2022 年村级集体经济经常性收入达243 万元。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旅游服务中心(嘉善)于2022年12月落地姚庄镇沉香村。
(3)文化荣誉:沉香村拥有深厚的田歌文化底蕴:嘉善田歌于2008年6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村民顾氏姐妹——顾友珍(非遗传承人)、顾秀珍是嘉善田歌的代表人物(图3),村民有百余人会唱田歌。自上世纪80年代沉香村开始种植柑橘至今,村内现有600多亩的柑橘种植面积,柑橘文化已经深入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村庄先后获得国家首批绿色村庄、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浙江省兴林富民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图3:沉香村嘉善田歌代表人物
二、规划情况
(1)整体规划:《嘉善县美丽乡村总体规划(2017-2020)》中嘉善县的定位为“全国性田园水乡旅游目的地、长三角生态郊野后花园、浙江省产村融合新样板”,将沉香村丁家港自然村的建设类型定位为水乡风光型、精品农业村,提出依托沉香村柑橘园及千亩沉香荡等自然资源,进行综合整治改造建设,将其打造为沉香荡畔美丽田园乡村(图4)。《嘉善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中提出以“品沉香柑橘,赏人文清风”为主题特色,将沉香村打造为A级景区村庄的发展目标。
图4:沉香村土地利用规划图
(2)公建配套:规划按“小型农村居民点—中型农村居民点—大型农村居民点”三类进行公建设施配置,其中沉香村属于大型农村居民点。大型居民点配置行政管理设施、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文体娱乐设施、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商业服务设施。其中,村委会设置在村中心;设幼儿园1所、医疗点1处;设图书阅览、老年活动室、室内体育活动场地,篮球场、小游园等室外活动场所;设建筑面积100㎡以上的托老所以及农家超市、理发店、餐饮等配套公建。
(3)乡村道路:沉香村位于嘉善西北角,对外主要通过西丁公路(x407)进行连接。村庄内主要道路有香湖路,宽度约为9m。居民点间通过4.5m宽的田间道路进行连接(图5),村内巷道宽度约为3m。
图5:沉香村桔园和道路
(4)市政设施:规划按“小型农村居民点—中型农村居民点—大型农村居民点”三类进行市政设施配置,其中沉香村属于大型农村居民点。规划市政设施主要包括道路设施、社会停车场、公共交通、给排水设施、电力通信设施、环卫设施。主要措施包括:村庄主路面整体黑色化、通过道路绿化及路牙的园林化处理,丰富路面场地,设置道路路灯及个性化指示牌;设集中停车场1处并进行生态化处理;设1处公交车停靠点;进行污水收集管网化、污水处理设施化、雨污分离处理;电力通信设施管线局部落地;以及垃圾分类全覆盖,建立资源回收系统等。
(5)村庄风貌与特色保护:规划对于“田、水、路、林、村”等村庄风貌要素进行整体管控。“田”的风貌方面提出结合村庄的农业产业特色、地形地貌及生态环境实施农田整理工作,并进行规模化种植,营造特色田园风光,达到田园景观的连续性和美观性;“水”的风貌方面推进重点流域和小流域整治工程,结合两岸生态环境进行滨河绿化景观整治,改善河道景观(图6);“路”的风貌方面提出要完善村庄道路体系,在村庄主要道路两侧布设行道树和绿化隔离带,与农村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形成水稻景观带、花卉景观带、水果景观带等;“林”的风貌方面提出要坚持“自然演替为主,人工促进为辅”的原则,因地制宜,根据村庄特色采取“新造、补植、改造、封育”等定向培育措施,逐步形成多林种、多树种、多色彩、多层次的林相结构,达到优化、美化、彩化的森林景观效果(图7)。
图6:沉香村村内河道景观
图7:沉香村建筑整体风貌
在村内建筑方面,通过对建筑立面、建筑色彩、建筑风格、建筑屋顶、建筑周边环境、建筑附着物等一系列要素的设计引导从而实现风貌管控,比如对村庄住宅外立面按照“白粉墙、人字顶、小青瓦、花格窗、窗肩眉、细腰线、小阳台、小院落”八要素进行管控改造。对于村庄的整体风貌,通过拆除“三房”建筑、营造宅旁绿地、庭院景观,以及对村庄道路、河流、广场等重要地段的建筑节点进行统一建筑色彩、建筑风格等措施,营造良好的乡村建筑整体风貌效果(图8)。
图8:沉香村村内建筑
三、产业情况
沉香村整体的产业规划是基于本土柑橘文化,延伸柑橘产业链、提炼“江小橘”品牌,以传统柑橘产业、乡村景观、亲子旅游为基础,从“特色种植”升级成“农旅融合”,形成研学教育、田园乡创、亲子度假等以“橘文化”为核心的多功能农文旅综合体,既促进了传统柑橘产业的发展,又拓展了民宿、餐饮、零售、文创产品、旅游休闲等新业态。其产业用地主要分布于沉香荡东侧和北侧:沉香荡东侧为花卉、蔬菜种植大棚,以及柑橘种植园等产业项目;沉香荡北侧的产业用地主要包括江小橘乐园、丁宾纪念公园等建设项目。
四、项目实施情况
沉香村利用清风园、柑橘园、沉香荡等自然资源,建设美丽乡村精品示范点,大力开发采摘游。通过引入乡伴文旅集团,借助姚庄镇的“两线六村一园”项目,开展了村容村貌、全域景观、文创产业、智慧乡村等领域的全面提升,并以柑橘产业为依托,以江家港自然村为试点,打造“江小橘”特色农旅品牌。通过对江家港自然村进行建筑整治、道路改造、路灯亮化、绿化建设、驳岸两侧景观改造、水环境改善等综合整治,使村庄整体风貌得到明显提升。
其中,村庄主要实施的项目如下:
(1)江小橘乐园:位于嘉兴市嘉善县姚庄镇江家港庄,是亲子休闲度假综合体,由28000㎡的户外乐园、童廿亲子民宿、橘园餐厅以及八处室内游乐馆组成,是嘉善县姚庄桃源渔歌·最美香湖风景线上的重要节点(图9)。
图9:江小橘乐园
(2)数字乡村客厅:位于沉香村江家港自然村,建筑由一幢传统老房改造而成,集智慧健身、自助快递、数字治理、智慧健康等多功能于一体,通过建立“生态绿色加油站”,将善治积分、数字赋能、金融助力有机结合,以积分模式引导村民合力参与环境整治(图10)。
图10:数字乡村客厅
(3)民宿集:江家港自然村把当地村民空置房屋改造成符合市场标准的民宿产品“村民宿集”,通过出租给乡村发展投资客,实行收益共享,在活化闲置资源的同时填补产业空缺,实现当地居民增收(图11)。
图11:民宿集
(4)村民活动室:原为村内的“造船工坊”,为老房子改造而成,门口有临水平台和船状遮阳棚,主体部分为1层、局部为2层,建筑屋面与周围色调保持一致,墙面为灰色水泥,朝道路一侧设置开敞玻璃门窗,形成沿街立面的开放性与通透性(图12)。
图12:江家港自然村村民活动室
此外,村内主要节点设置有标识标牌和景观小品,在风格上突出“橘文化”的主题。设计化用橘子、橘树的形状、颜色、纹理,与村内整体风格统一的同时兼顾实用功能,既点缀丰富了村内的景观环境,又为村民和游客提供休憩娱乐的场所(图13、图14)。
图13:沉香村江家港自然村标志标牌
图14:沉香村江家港自然村景观小品
五、运营机制
沉香村运营主体包括企业、村集体和村民三方。村集体宏观把控整体项目,统筹村庄产业的招商、发展,通过收储、出租等方式将土地、房屋等资源提供给运营方,负责村内公服设施、基础设施的打造,为项目提供各方面的保障和支持;并通过“飞地抱团”项目、入股三级乡村振兴公司等形式对外投资,获得收益和分红,增加村民的收入。企业以文旅项目引进、乡创企业进驻等形式,带动乡村美丽经济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租金、分红等),产生一批就业岗位,为本地居民实现再就业提供帮助,企业在此过程中获得经营性收入。村民可依托村庄产业就业获得薪金,也可出租房屋获得租金,还可自营商业获得收益,以及获得村集体的分红等收入。
六、资金情况
为解决乡村产业投入来源少、资金小、整合弱的现状问题,嘉善在全国首推“专项资金+发展基金”乡村发展投入“双金”模式。早在2018年嘉善县就通过提取乡镇土地出让净收益的10%建立了乡村振兴专项资金模式,至2022年已累计提取9亿余元,通过村集体主要统筹用于村庄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2022年又在专项资金模式上探索设立乡村发展基金,一举打通社会资金进驻乡村的板块通道,让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同频发力助推乡村发展,财政资金主要用于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建设沿线美丽农村路、美丽乡村等示范亮点,打牢乡村文旅、农工贸等营商环境基础;社会资本投入乡村产业,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释放内生动力。村集体主要通过田、房、钱、技等形式入股从而扶持乡村产业的发展。根据《嘉善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在近期(2018-2020年)乡村旅游品牌项目起步阶段,沉香荡湿地水村已投资2亿元,主要用于启动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开展A级景区村庄创建工作;在中期(2021-2025年)项目稳步提升阶段,沉香荡湿地水村拟投资1.2亿元,进一步完善乡村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丰富乡村旅游产品,形成融合旅游、会展、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多功能、复合型的乡村旅游综合体。
七、特色亮点
(1)深入挖掘本土优势,打造“一村一品”特色IP。嘉善乡村坚持“独村独美”的打造理念,坚持“一村一品”,因地制宜打造各村的特色IP。一方面,沉香村深入挖掘本土“橘文化”、利用村庄自然资源,围绕橘子种植和千亩沉香荡发展柑橘联动产业,以传统柑橘产业、乡村景观、亲子旅游为基础,形成研学教育、田园乡创、亲子度假等多功能农文旅综合体。由橘子种植发展到以“橘文化”为核心的农旅融合产业,延伸柑橘产业链、提炼“江小橘”品牌,从“特色种植”升级成“农旅融合”,既促进了传统柑橘产业的发展,又拓展了民宿、餐饮、零售、文创产品、旅游休闲等新业态。通过建设采摘园、江小橘乐园、江小橘艺术村等产业项目,集中力量打造景点、亮点,吸引游客前来游玩体验,以景点吸引流量、扩大影响、打造品牌,以点带面促进农产品销售、民宿、餐饮、零售等产业发展,为传统农民带来转型契机、切实增加村民的收入,使经济薄弱村变成“六产融合”示范地。另一方面,村庄发扬本土的特色文化资源,围绕田歌文化建立田歌集市、非遗传习场所;基于村内名人明代工部尚书丁宾建设“丁宾故里、清廉姚庄”为主题的廉洁文化教育基地丁宾清风园,宣传丁宾“裸捐”资助家乡修桥铺路的事迹;通过本土文化的挖掘传承、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进行乡村振兴建设,形成沉香村特色文化IP。
(2)探索“三集三进”运营机制,实现村强民富发展目标。姚庄镇系统谋划探索多元资金集成进乡村、市场运营集成进乡村、共富模式集成进乡村的“三集三进”机制,一体贯通全生命周期的产业乡村运营新机制,形成投入放心、运营规范、发展有序、风险可控和红利彰显的运营体系标准,为美丽经济的高效转化和“千万工程”深化再升级提供有力支撑。沉香村深化实体化公司架构体系,建立县、镇(街道)、村三级乡村振兴公司,鼓励不同所有制、不同主体加强合作与联合。建立乡村振兴公司实体化架构体系,以市场法人形态进行设置,允许三级公司资本融合、产权清晰归属、权责明确设定、红利依章享有。创设项目准入、评价、监测三套标准,配套“投资公司+运营公司+风投公司”的专业化运营体系,使市场活性充分深入乡村振兴发展全程。乡村振兴公司通过入股势通科技,使村民变为“股民”,共享发展红利。江小橘乐园围绕柑橘产业,以文旅为支撑,形成橘园、乐园、民宿等融合发展业态,提升产业能级,探索形成村企融合运营新模式,由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市场主体进行运营、管理,村民通过流转+股份合作的方式参与分红,带动橘子产业增值的同时,吸引本地年轻人回乡就业,拓宽村民增收致富途径。其中,依托柑橘产业由乡村振兴公司租用闲置农房改造成民宿,并聘用农民参与民宿经营这一项,就可为农户每年增收3-5万元不等的租金和工资收入。
(3)提升乡村生态环境,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美丽乡村建设是城乡统筹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县域科学发展建设的重中之重。《浙江省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提出行动目标:至2020年,创建一批美丽乡村示范乡镇、特色精品村,实现空间优化布局美、生态宜居环境美、乡土特色风貌美、业新民富生活美、人文和谐风尚美、改革引领发展美的美丽乡村美好愿景。根据《嘉善县美丽乡村分层梯度创建工作方案》要求:2018年,沉香村已完成美丽乡村精品村创建,以精品村建设为突破口,实施乡村环境治理、突出村庄个性和特色挖掘,实施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2019年,沉香村已完成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围绕“村点出彩”,开展精品亮点打造行动;围绕“沿线美丽”,开展沿路沿线提升行动,明确美丽乡村风景线的主题风格定位,加快推进美丽乡村风景线建设;围绕“面上洁净”,开展城乡环境整治行动,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大力普及生活垃圾分类,围绕“美村富民”,开展农业转型升级行动,积极探索“农业+旅游”,变美丽环境为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最终实现“村点出彩、沿线美丽、面上洁净”的美丽乡村沉香村示范村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