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改革发展】栉风沐雨二十年 砥砺前行秉初心 2022-10-09

【我和园区共成长】陆怿能:栉风沐雨二十年 砥砺前行秉初心

 

2022年是青浦现代农业园区迁建20周年,在这20年的漫漫长路中,园区始终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使命,在现代农业发展上不断耕耘,绘就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在园区迁建20周年之际,我们推出“我和园区共成长”栏目通过讲述你、我、他与园区的成长故事,共同感受园区人踔厉奋发的精神风貌。

 

本期讲述人

陆怿能,1964年6月出生。曾任青浦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建设部部长、信访办主任。自园区成立以来,致力于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是农业园区成长的建设者和见证者。

 

采访者:陆怿能同志你好,我们都知道你是土生土长的练塘蒸淀本地人,农业园区从20年前从香花桥西移扩建到蒸淀,请你讲讲,前后有什么变化?

陆怿能:青浦现代农业园区是2002年选址到蒸淀的,当时我是练塘镇东淇村的党支部书记,练塘镇组织部找我谈话,让我到农业园区工作,到今年正好是20个年头,一直从事规划建设方面的工作。农业园区的规划面积是17.07平方公里,涉及了区域内6个行政村,当时的土地都是在老百姓手中的,没有像样的沟渠和道路,一切都是从“0”开始,但是青西的农民对土地都有特殊的情感,开始的时候是有些抵触情绪的,后来通过政策宣传、上门做思想工作以及土地流转费的按时发放等,从开始的不理解到后来欢迎认可,最重要的还是建设前后发生的巨大变化。到目前为止,已经从老百姓手中流转土地11000多亩,前五年基本是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到2006年后陆续一些农业企业开始落户到园区,到目前形成了“一粒米、一只菇、一棵菜、一枚果”的品牌特色。

采访者:以你所在的规划建设部角度看,你作为农业园区成长的建设者和见证者,园区在推动当地的基础设施提升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取得什么成效?

陆怿能:根据当时青浦区总体规划和练塘镇小城镇规划方案,园区邀请了区相关委、办、局和一些农业、设计等方面的专家多次论证,编制了农业园区发展规划,围绕“土地平整条块化,道路相通硬质化,沟渠相连衬砌化,桥涵配套通达化,田间耕作机械化,农田防护林网化,虫害防治生物化,农业措施现代化,土地流转规模化”的要求,在这二十年当中,修建道路40多公里,基耕道路在60多公里,桥梁7座,电灌站14座,水利明沟100多公里,喷滴灌设施有2800亩,薄膜大棚62万平方米,配套的仓库、管理用房大概在9000平方米,已经形成了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成网、涝能排、旱能浇的基础设施体系,为产业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再好的产品也需要推介,总需要一个平台,我们作为国有企业,肩上有责任,既要挖好存量,又要解决现实的困难,利用原有的存量资产改造老仓库、老厂房,让他们变成农事体验的休闲场所和农产品展示的平台。

采访者:你觉得这20年来农业园区在产业发展方面有些什么变化,取得了哪些成果?

当时蒸淀地区的农业还是以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为主,种植品种单一、抗灾能力也很差,也没有什么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从2006年开始,一家家农业企业相继落户到园区,按照规划,划分为优质种源、品牌水稻、设施菜地、特色林果、名优花卉、生态园林六大产业片区,形成了“一粒米、一只菇、一棵菜、一枚果”四大特色品牌。像绿色稻米种植,带动了青西片练塘、朱家角、金泽老百姓种植,增加了他们的收入,也提升了青浦稻米的品质;林下食用菌种植,利用当地涵养林资源,开展食用菌种植,不仅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更是助力了乡村“产业兴旺”,开设的菌菇科普、采摘等项目为乡村旅游注入了活力;绿色有机蔬菜和特色水果更是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和“果盘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更加注重生活品质的提升,花卉产业也很受市民的喜爱……

采访者:农业园区在成立之初就以生态建园作为发展方针,你觉得园区在生态农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农业园区一直以来都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土好、水好、空气好才能种出健康优质的农产品。目前园区有50家企业落户,通过有机和绿色认证的企业14家,区域范围内实现无害化生产,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农事体验,加强了农产品加工、存储、处理、运输等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每次的农产品抽检合格率都达到100%。现在园区的蛙稻米、食用菌、水果等在市场上都有一定的知名度,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农业园区也获得了上海市知名品牌示范区和品牌园区称号,为园区农产品品牌化建设注入了活力。

采访者:今年恰逢园区成立20周年,你认为园区未来发展的发力点在哪里?

陆怿能:通过20年的努力,农业园区立足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禀赋,已经成为了青浦全区农业发展的标杆示范。现在农业行业正在向数字化现代农业方向发展,这也是我们智慧城市建设的一部分,是发展的趋势,我也相信农业园区也一定会抓住机遇,转型、升级、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