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强烈士故居2024-11-18
方强烈士故居位于青浦区练塘镇东风街36号,是一幢砖木结构江南民居。少年时期方强在此学习与生活。
方强(1901—1941年),原名袁文彬,青浦练塘人,中共党员。1925年5月,被选为同济大学学生会会长,带领同学参加“五卅运动”,进行罢课宣传、募捐演讲和示威游行。“五卅惨案”后,他离开同济大学,投奔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并进黄埔军官学校学习,其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10月,经邓颖超介绍由社会主义青年团转为中共党员。
1926年,袁文彬参加北伐战争,在北伐军总政治部工作。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上海国民党右派疯狂屠杀共产党员、工人领袖和进步人士。袁文彬在党内同志的掩护下,离开上海到武汉工作。不久,他因精通法文,化名袁持中返回上海,以商务印书馆翻译作掩护,与上海进步文化人士广泛交往,并翻译了《战争》《苏联妇女和儿童》等著作,介绍苏联人民的革命情况,传播马列主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袁文彬在白色恐怖的上海坚持党的地下工作达10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袁文彬四处奔走呼吁,宣传抗日。1937年8月13日,日寇进攻淞沪,爆发了全面抗战。郭沫若组织战地服务团,袁文彬接受郭沫若的委托,担任战地服务团第一团团长。1937年9月,袁文彬率领全体团员奔波在淞沪一线,宣传抗日、组织募捐和救护伤员。由于中国军队正面抵抗激烈,日寇遂从金山登陆,迂回包围抗日军队。淞沪前线部队被迫后撤。于是袁文彬带领全团人员,从昆山经镇江、南京、安庆辗转到武汉。他在担任武汉卫戍司令部宣传大队副大队长时,想方设法对付国民党反动派引诱、排挤和打击爱国青年的活动,曾经把服务团中的一些共产党员、爱国青年输送到延安。
1938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的促进下,国民党恢复了军委政治部,周恩来担任政治部副部长,郭沫若担任政治部第三厅厅长,他们邀请袁文彬参加“三厅”工作并任干事。袁文彬在周恩来和郭沫若的指示下,率领战地宣传队到江西、皖南一带进行宣传、募捐和救护等活动。1938年冬,袁文彬带领一批青年,冲破重重障碍到达延安,被安排在中央翻译局工作并参加南泥湾大生产运动。1939年冬,他随周恩来离开延安到重庆。1940年夏,按照党的指示,他又离开重庆到新四军军部工作。是年冬天,他从江南到苏北盐阜地区开辟抗日新区。
由于工作需要,他改名方强,带着民运工作队到盐城二区伍佑东部的斗龙港北岸,深入群众,广泛宣传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宣传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发展党的组织,成立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等抗日群众组织,开展“减租”“减息”运动,还建立人民武装,打日寇、锄汉奸。1941年7月,日军疯狂“扫荡”盐阜地区,再次占领盐城。为了便于领导敌后斗争,上级决定将老盐城县划为盐城、盐东、建阳3个县。成立盐东行署,方强任行署主任,筹备成立盐东县人民政府。10月间,方强带领4位同志到射阳县大佑公司动员各界人士团结抗日,突遭日伪军袭击,民运队队员张琼英和方强在突围中不幸被捕。为了掩护方强,张琼英假称是他的家眷,自称是木业商人。伪军认为他们是有钱的商人,就把张琼英释放回去筹款赎人。方强被押到南洋岸、盐城,后又转到伍佑,虽几经严刑审讯,他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坚贞不屈。党组织获悉方强被捕,积极组织营救,就在即将获释时,却被汉奸指认,被敌人秘密活埋,年仅4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