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2024年青浦区科委科协政务公开工作要点

主动公开

2024.04.08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青浦积极构筑未来发展优势的重要一年。为进一步深化本单位政务公开工作,加快科技领域政务公开职能转变,全力推动经济“聚变”和产业“智变”,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政务公开的工作要求,加快转变政务公开职能,统筹政务公开和安全保密,坚持以公开促落实、助监督、强监管,有效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努力打造透明度最高、营商环境最优的城市。

(二)工作目标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区政府办公室的总体部署,逐步推动政务公开从管理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变,从注重公开数量向更加注重公开质量和深度转变,从“公开即上网”向“公开即服务”转变。政策文件的数字化归集和推送机制基本形成,全流程优化政策公开服务的工作机制趋于完善,公开信息的实用性不断增强,政民互动效果进一步显现,人民群众对政务公开的知晓度、满意度明显提升。

二、强化信息公开

(一)第六届进博会开展情况信息公开。加大与媒体合作力度,全方位、立体式、多层次深入挖掘和展示我区在服务保障进博会各项工作中的切实成效,及时发布第六届进博会通信保障服务、提升周边环境质量、强化应急处突力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各类信息,营造浓厚迎博、办博氛围,打响进博会品牌、放大进博会效应、做大进博会平台、弘扬进博会精神。

(二)深入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情况信息公开。加大对示范区“8+1+2”重点领域制度创新成果的公开,加强对示范区要素流动、产业创新等领域跟踪,加大示范区四周年重大活动轮值青浦的宣传推介。

(三)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举措信息公开。依法依规做好相关规划、政策文件及重大建设项目的信息公开,积极引导市场预期。及时发布解读我区重点产业政策,做好产业、行业扶持政策、引导资金、项目申报、成果奖励等内容公开,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

三、完善政策发布和推送机制

(一)完善政策公开源头管理。落实关于优化政策服务的工作办法,根据政策文件标签目录,在政策文件明确出台的标签分类,为数字化归集和推送夯实基础。

(二)推进政策集中发布。高质量发布行政规范性文件正式版本,显著标识有效性或有效期。建立健全行政规范性文件及时归集和动态更新工作机制。推动主动公开公文集中归集。

(三)扩大政策精准推送覆盖面。继续依托单位主页、“青浦科技”“青浦科普”微信公众号等开展重要政策极其解读的线上精准推送,跑好政策推送的“最后一公里”。

四、优化政策解读、沟通和咨询

(一)持续提高政策解读质量。坚持政策解读材料与政策文件同步起草、同步审签、同步发布“三同步”要求,“应解读、尽解读”。聚焦核心概念、关键词、适用范围、办事指引、操作方法、执行口径、惠民利企举措、新旧政策差异等实质性内容,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清晰提供政策落地的指引,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全面准确传递政策意图。

(二)探索政社合作、多元参与的政策沟通和辅导机制。积极引入专家学者、新闻媒体和第三方服务机构,以及行业协会、产业园区等社会力量和组织参与政策宣传和辅导,加强外专工作等涉外重要政策外文版供给和宣讲,推动构建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五、深化政民互动和公众参与

(一)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听取意见制度。制定涉企政策必须听取相关企业和行业协会意见,意见听取和采纳情况作为上会讨论的前置条件。年内邀请公众代表列席本单位决策会议不少于1次。

(二)扎实推进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管理。决策出台后的10个工作日内向社会详细公开意见的收集、采纳情况以及较为集中意见不予采纳的原因。通过座谈会、听证会、实地走访、民意调查等其他公众参与方式征求意见的情况一并公开。提高重大行政决策公开集成度,以事项目录超链接等方式集成公开决策草案全文、草案说明、草案解读、公众意见建议收集和采纳情况、公众代表列席决策会议情况、决策结果等信息。

(三)持续优化政民互动主渠道建设。统筹做好热线电话、领导信箱、人民意见征集信箱、网上咨询等政民互动渠道的日常维护。进一步提升12345市民服务热线响应速度,优化办理进度和结果查询、反馈,推动市民诉求解决可视可监管。

(四)不断扩大政府开放活动影响力。继续打响“政府开放月”品牌,8月集中组织开展以民心工程、实事项目等为主要内容的线下开放活动。活动期间安排答疑、座谈、活动体验、问卷调查等环节,加强与参与公众的互动。结合重点工作,围绕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领域,推动政府开放活动常态化。

六、夯实工作基础

(一)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审查机制。健全完善公开属性认定流程,加强对拟公开政府信息的保密审查,坚持“先审查、后公开”和“一事一审”原则,严防泄密和相关风险。加强对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的保护。科学合理确定公开方式,公开内容仅涉及部分特定对象的,实行定点、定向公开。

(二)巩固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果。完善和动态更新政务公开标准目录,实现标准目录与业务系统、网站主动公开目录的直接融合应用,强化标准化成果运用。

(三)进一步提升依申请办理质效。依托全市政务公开工作平台抓好依申请件全量管理,确保接收、登记、答复、邮寄、办结归档、复议诉讼报备等关键节点全程留痕、可追溯。注重办理过程中与申请人的沟通,强化便民解答、指引和服务,推动申请人合理诉求的实质性解决。

七、强化工作指导监督和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主要负责同志每年至少专题听取1次工作汇报。办公室要牵头协调各业务科室认真落实政务公开工作任务。

(二)狠抓工作落实。结合本单位工作重点,做好本工作要点的任务分解,明确责任科室和时限,并于“政务公开工作要点”栏目公开。加强日常检查和跟踪督查,视情开展工作情况通报,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