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消杀,垃圾分类,施工检查,“四叶草”保障工作实录 2020-08-05 来源:“绿色青浦”微信公众号
2020-08-05 09:55
凌晨四五点的“四叶草”,展馆里“雾气”弥漫,消杀工作“精耕细作”;天光大亮,深入垃圾箱、中转站仔细检查,臭味扑鼻也习以为常……距离第三届进博会开幕不足100天,以国家会展中心为中心点,不分白天与黑夜,各项城市保障工作正紧锣密鼓地展开。对标“越办越好”,做到保障更精细、服务更精心、环境更精致。
安检测温合一,展前展后消杀。清晨6点完成展馆消杀,7点半开放安检口,迎接首批入馆的参展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展会,工作量成倍增加。上海大虹桥美博会开幕首日,国家会展中心团队迎来又一次进博练兵。
今年7月1日,沉寂了近半年的国家会展中心复展,提前两三个月就开始制定的防疫总方案有厚厚一叠,根据每个展会的不同情况,又制定了“一展一策”。国家会展中心运营中心高级经理俞一鸣介绍,别看限流后参展人数少了,但保障人员的数量和工作量却大大增加。
记者在国家会展中心18号门看到,所有参展者都要在指定区域完成体温筛查后才能进入,身着长袖工作服的保安人员站在烈日下,拿着手持体温计一一测量。“国家会展中心外围有21个大门,为避免人员聚集,我们开放了18个大门,每个出入口都有安保人员24小时在岗,做好体温筛查。”
这只是第一步,跟着安保部高级经理汤继尚,记者继续往前走。到围栏处,有工作人员现场查验随申码,见到绿色后放行。往里走是安检入口,连续两年助力进博会的太赫兹安检门里,被额外装上了红外测温设备,走进走出3秒钟,一次性完成安检和测温。为此安检口还增加了一名工作人员,紧盯电脑画面。“一旦出现体温异常,我就用手持体温枪复检一次,如果还是高于正常温度,就带到隔壁的临时隔离点,交给专业医护人员处理。”
随后进入实名登记环节。在网上提前录入个人信息后获得的二维码,到机器前扫一扫,打印出参展证后,再和身份证一起拿在手里,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在最后一道闸机前刷卡、刷脸,完成认证,才能真正步入展馆,可谓“过五关斩六将”。
这一路,每一道“关卡”前都有热得汗流浃背的工作人员,在30多摄氏度的室外戴着口罩,一站就是半天。而在看不到的地方,还有一批早出晚归的消杀人员。“今天早上6点,完成了四个展馆的消杀工作,等到晚上7点左右,所有人员离馆,这些展馆还要再做一遍消杀。”俞一鸣说,每次彻底消杀大概需要3小时。而在白天,保洁团队还要不间断地对电梯、卫生间等场所擦拭消毒。“大概只有深夜的三四个小时,国家会展中心才会真正陷入平静。”
抽查垃圾分类,每次刷步上万。“四叶草”内80余家商户,7月仅垃圾分类就抽查了4次;辖区范围内40多个工地,每天上下午各查2个,渣土、扬尘、噪声无一遗漏……第三届进博会倒计时进入100天后,青浦区徐泾镇城管行政执法中队加大了执法力度。这份严谨,只为保障“四叶草”内外市容环境整洁有序。
近日,记者跟随徐泾城管队员王健、郑雯、张芝叶来到国展中心,抽查场馆、商户、办公区域的垃圾分类。在必胜客国展中心店,洗手池下的纸篓、收集披萨盒及饮料瓶的容器,都没有张贴正确标识。王健指出后,餐厅相关负责人当场拿起了垃圾桶:“我们马上去贴。”
除了生活垃圾,队员们每走一家商户,还要检查废弃油脂和餐厨垃圾的处置情况。“先看后厨有没有装油水分离器,再检查废弃油脂、餐厨垃圾的收运协议和台账。”郑雯说。国展中心内商户众多,还有办公区域和多个场馆,分布广、距离远,上上下下好几层,每次进馆检查,他们都得走一万多步。
查完商户,队员们又来到位于北广场的中转站,这里是国展中心所有生活垃圾的中转地,多达上百个垃圾桶颇为“壮观”。队员翻开几个垃圾桶盖,并没发现混投。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这里每天清运一次垃圾,进博期间会加大清运频次。此外,根据防疫需要,今年场馆内还增添了几十只废弃口罩专用收集桶。
记者拉下口罩,中转站内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见状,正用长夹子翻捡垃圾的郑雯笑着说:“这里味道还好,有些垃圾箱房非常难闻。我们还得开盖甚至破袋检查,所以夏天查垃圾分类,是最苦的活儿之一。”
对国展中心周边工地的文明施工检查,也是保障进博的任务之一。下午3时多,离国展中心数百米的蟠臻路一块商办项目工地里,队员徐军明正顶着烈日,仔细查看喷淋设施、雾炮机和扬尘监控探测装置。“环保部门监测到扬尘超标,就会和我们联动,我们就会来工地执法。”徐军明说,最近每天要检查4个工地,每个工地都要花费约1小时。
垃圾分类抽查、文明施工巡查、乱设摊整治……眼看进博会越来越近,徐泾城管中队不敢松懈。夏日中,他们的制服湿了又干,每人都黑了几个色号,但“四叶草”内外的“颜值”却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