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红十字会:普及急救技能,让生命之树常青 2021-05-06 来源:“绿色青浦”微信公众号
“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应急救护、防灾避险和卫生健康知识,组织志愿者参与现场救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赋予红十字会的重要职责。多年来,青浦区红十字会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健全长效机制、加强日常管理,积极开展群众性现场初级急救培训工作。2008年至今,全区共培训红十字救护员近1.7万人次,普及培训22万余人次,为减少全区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推进城市公共安全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基础。区红十字会积极争取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每年将开展群众性现场初级急救培训列为重点工作,确保培训任务保质保量完成。全区共有红十字救护师资68名,共建立12个救护培训基地(站),各镇(街道)、村(居)都成立了救护队伍,形成了区—镇(街道)—村(居)三级救护网络。
按照《上海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对培训授课、证书发放、资料归档等各个环节实施标准化管理,确保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考核标准、统一发证管理”,成立急救培训督导组,采用不定期、不定时、不定人的方法对各培训基地救护培训情况进行督导。
注重联动联合,形成工作合力。区红十字会与教育、卫生、人保、民防、公安、消防、旅游、水务、城管、交运、市容绿化、供电等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推进救护知识技能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
与相关部门联合启动“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进机关”活动,将连续三年每年组织100名党员干部参加。
与吴江区红十字会、嘉善县红十字会加强联动,通过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开展参观交流,联合举办“世界急救日”主题活动等形式,共同推进长三角红十字应急救援力量一体化。
抓住“5.8”世界红十字日、“防灾减灾日”“世界急救日”等契机,通过举办讲座、救护展示、救护比赛、技能演练、咨询服务、文艺演出等形式,不断提高急救培训工作的知晓率。
提升队伍素质,充实救援力量。每年对救护师资进行梳理和调整,对救护师资队伍实施统一管理,定期组织师资开展复训、教研活动和年度注册考核,为救护培训工作深入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组织应急救护志愿者积极参与重大赛事、重大活动的应急救援服务,提升应急救援专业化水平。
健全区红十字医院应急救援队和区红十字救护队,积极开展培训和演练,提升红十字应急救护队伍整体素质和实战水平。
提升队伍素质,充实救援力量。区红十字会分批在朱家角古镇等31个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安装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每季度对AED进行巡检,并对安装单位进行救护知识技能的培训。
聚焦服务保障进博会,在地铁17号轨交站点放置56个救护包,对进博会核心安保区域公安民警、城市文明志愿者、国家会展中心工作人员等开展现场初级急救培训,在公安系统开展百名红十字救护员和千名普及培训工作,进一步提升民警的应急处置综合能力。
与区教育局、上海景泰进修学校、东方绿舟在中小学校开展应急救护培训,2017~2019年共培训学生近7000人,为校园构建安全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