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活动 促进理解 发展素养——青浦区小学数学四年级“基于单元整体的设计与实施”专题研讨活动 2025-03-28
2025年3月25日下午,“优化活动 促进理解 发展素养” 青浦区小学数学四年级“基于单元整体的设计与实施”专题研讨活动在上海政法学院附属青浦东门小学顺利举行。为深化课程改革,促进跨区域教学交流,提升教师对新课标理念的实践能力,此次活动汇聚沪浙两地优秀教师代表,通过课堂展示、单元分析、互动研讨等形式,共探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地路径。青浦区教育学院小学数学教研员杨爱军、郁颖,嘉善县姚庄中心学校正高级教师曹炯,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嘉善实验学校的老师以及各校四年级数学教师参与了本次活动,活动由郁颖老师主持。
本次活动分为课堂教学展示、单元分析、互动研讨三大板块。
一、课堂教学展风采
上海政法学院附属青浦东门小学查颖希老师立足沪教版教材,以“三个助手”教学平台为技术支撑,构建了“多维支架-自主探究-精准反馈”的创新课堂。查老师在课堂中采用分层探究策略,通过平台推送验证0.3与0.30是否相等的动态任务,提供差异化学习支架(如方格图、数射线模型),引导学生在直观演示中理解小数性质的数学本质。针对典型错例,结合平台实时数据精准定位认知偏差,通过推理辨析,帮助学生突破本节课教学重难点,最终构建小数的基本性质并强化数感与逻辑推理能力。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嘉善实验学校沈佳权老师立足人教版教材,以极具挑战性的核心问题“一个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这个数的大小不变?”开启思维风暴。通过学生实时生成性资源的抓取,将不同思维路径并置对比,引发学生探究发现0.3=0.30的原因。并让学生在自主质疑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小数的性质。两节课虽教材版本不同,但均凸显“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为概念教学提供鲜活范例。
二、单元分析明脉络
上海市青浦区赵屯小学周雅梅老师、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嘉善实验学校范林伟老师分别对沪教版《小数的认识》和人教版《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进行解读。周老师从沪教版教材编排出发,结合课标要求,从学情与内容双向分析单元内容,强调知识承上启下的结构关联;范老师结合人教版内容,剖析学生从具体量到抽象数的思维进阶路径,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提供新思路。
三、研讨总结促提升
互动研讨环节中,査颖希老师系统阐述了"三个助手"平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三重路径:动态建模解构本质、学情数据精准诊断、分层任务促进迁移;沈佳权老师对比不同试教情况,在肯定上证附小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辩证反思开放课堂的适配性——虽能激发高阶思维,但对基础薄弱学生可能存在理解障碍,需构建弹性支持系统实现教学普惠性。
如何保留探究自由度,又为有困难的学生搭建思考台阶,曹炯老师提出可以在课堂中采用分层引导策略,学生可先自主探索,遇到困难时启用预设支持工具。曹老师还对人教版和沪教版的知识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阐述了各自的优势。
最后青浦教育学院小学数学教研员杨爱军老师在总结中指出:本次活动通过跨区域共研,实现了教学智慧的共享。教师需立足学情,善用多元表征促进数学理解,让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真实生长。
本次活动以课例为媒,以问题为引,搭建了沪浙两地教师深度对话的平台,为“数的认识”领域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式。青浦教育学院将持续推进跨区域联合教研,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为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注入新活力。
撰稿:上海政法学院附属青浦东门小学 查颖希
审稿:青浦区教育学院 郁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