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农业气象大咖说丨读懂天气密码,助力生产生活 2025-02-10

天气,这个看似捉摸不定的因素,其实早已被大自然赋予了诸多解读的线索。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能发现那些隐藏其中的“天气密码”。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日落前后,如果发现天空西南方有系统发展的高积云向东北方移动,这通常预示着低气压槽正在东移。低气压槽东移会引导冷空气南下,与西南方向的暖湿气流相遇,从而形成锋面降水,导致天气由晴转为阴雨。相反,久雨初晴时,天空西北方露出蓝天,高积云自西北向东南漂移,这标志着天气系统的“换防”完成——西北干燥气流开始主导,其下沉辐散的特性会使得空气下沉增温,同时水汽蒸发加快,云层逐渐消散。此时,正是晾晒、农田劳作的适宜时机。

还有一些天气谚语,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堪称天气预报的民间智慧。例如“东虹日头西虹雨”,彩虹总是出现在太阳的对面,如果傍晚在东方出现彩虹,说明东边有雨区,但雨区会继续向东移出,不会影响本地,未来天气将转晴;如果早晨在西方出现彩虹,说明西边有雨区存在,随着天气系统的移动,雨区会向东移动,本地将出现降雨。这种朴素的观察与锋面系统的移动方向不谋而合。

天气气候对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以暴雨为例,它可能导致洪涝灾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然而,在干旱地区,暴雨也可能带来宝贵的降水,缓解旱情。因此,应一分为二地看待气象灾害的影响,既要重视其可能带来的危害,也要看到其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

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民间谚语的验证以及对天气气候影响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并为生产生活提供指导。同时,我们也应加强对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应用科学的防灾减灾措施,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气候资源,趋利避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作者:黄智敏责任编辑:曹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