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除了北斗高精度定位设备登顶珠峰,青浦的这家企业还有什么创新看点 2020-08-17  来源:“绿色青浦”微信公众号

2020-08-17  10:32:10

今年5月27日,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员在峰顶连接的正是华测导航的北斗高精度定位设备,精度达到毫米级。这是我国首次全程采用国产设备进行珠峰高程测量

作为唯一登上珠峰峰顶的“中国制造”,这是一家怎样的创新型企业?记者来到位于青浦区的北斗产业园,专访了华测导航总裁朴东国。

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15%

此次珠峰高程测量携带了不少企业的设备,华测导航凭借什么登顶珠峰?“关键还是技术细节吧!”朴东国说。珠峰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5℃,气压只有30千帕(正常情况下是101千帕),这就要求设备在低温和低气压下依然能正常工作。峰顶气候恶劣,100米也需要走上两个小时,这就要求设备越轻越好。登山队员行进到6500米时,有的设备没电了,而华测导航的产品在低温条件下可连续工作12小时。考虑到误碰按键会损耗电池,他们还专门设计了防误操作程序。登山队员行进到7790米时,一问重量,华测导航的设备最轻,只有2.2千克,并且采用了加固设计,即使在雪地上跌落也能保护显示屏和接口连接器。就这样,凭借着技术细节,华测导航的北斗高精度定位设备成为唯一登上珠峰峰顶的“中国制造”。

这一“中国制造”技术,曾多次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特等奖,这对于一家民营企业来说是不多见的。为了适应珠峰峰顶的极端环境,华测导航对产品进行了优化和改进。当他们将产品提交给国家光电测距仪检测中心测试时,该产品在各项性能和指标上的表现都优于同类产品。

定位精度达到毫米级,是如何做到的?“我们每年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15%,差不多每年几千万。”朴东国说,其中,30%用于前沿技术开发,是为未来两三年做准备。定位精度的核心在于算法,“就是通过十多年的研发,一点点‘磨’出来的。”

不仅仅是“导航”

“我们公司名称里虽有‘导航’两字,但我们的产品不仅仅是‘导航’。”朴东国说。

今年7月16日18时30分,华测导航生产的无线裂缝仪监测数据显示,云南省腾冲市某滑坡隐患处,裂缝变形速率达到105.4毫米/天,这立即触发了黄色预警。预警信息同步发送至腾冲市自然资源局,应急响应程序随之快速启动,一场或将殃及百人的灾情得到有效控制。这正是导航技术和传感器的结合,实现了对滑坡风险和趋势进行监测。华测导航深度参与的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目前已在全国9个省(区、市)推广试用。

“过去的基础测绘是二维的、平面的,现在则是三维的、立体的。”华测导航与上海市测绘院加强基础测绘试点合作,扩大了全息数据采集规模,正式公开发布了国内第一部地理全息数据采集、处理、共享的团体标准。

作为国之重器的北斗系统,由于其精准的时空信息,必然与人、车、物息息相关。成立17年来,除了导航等传统应用,华测导航还在智慧城市、自动驾驶、农业自动化等领域提供高精度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产品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初,由华测导航开发的高精度定位定向基带芯片“璇玑”已投产,目前准备批量出货,这将大大降低产品成本,拓展更多的应用场景。

2019年,华测导航的销售额达13.2亿元,利润为1.2亿元,盈利能力优于同行上市公司。即使在疫情期间,公司不裁员不降薪,业绩和利润同比实现双增长。

上海的契约精神

“上海的营商环境有一个非常好的特质,那就是契约精神。”作为一位土生土长的北方人,朴东国不掩对上海这座城市的欣赏,“政府部门的服务也很到位,遇到什么困难,解决的速度也很快。”

2014年,华测导航搬到了位于青浦的北斗产业园,这里是被业内人士公认的“北斗第一园”。“上海一直以来对北斗产业很重视,也给了企业很多优惠政策,比如房租减免、科研项目补助等。”朴东国特别提到了人才公寓,相比四五千元的市场行情,一千多元的租金是实实在在的优惠。

“鉴空衡平经天纬地”,这是挂在朴东国办公室的一幅书法作品,也是他对于华测导航未来的构想。随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未来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