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练塘这个村“白”里透“红”,这里的“长廊”“老宅”你去过了吗? 2020-07-07  来源:“绿色青浦”微信公众号

2020-07-07  09:38:02

练塘这个村“白”里透“红”,这里的“长廊”“老宅”你去过了吗?1.png

在练塘镇太浦河北岸、老朱枫公路西侧,坐落着一个叫太北村的美丽乡村。这里农田阡陌纵横、河道整治如火如荼、公交车开到“家门口”、宅前屋后摇身一变“打卡点”、当地人足不出村成“上班族”……一幕幕赏心悦目的景象,让人感到既舒心又接地气。

北王浜、林家草、顾巷三个自然村组成了如今的太北村。奔腾的太浦河、广袤的涵养林滋养着这片勤劳而坚韧的土地,这里作为练塘茭白的主产地之一,好水、好生态不仅保证了练塘“水中人参”的品质,为练塘带来了“华东茭白第一镇”的美誉,而且成了当地人增收致富的“源泉”“乐土”。

沿老朱枫公路至顾林路口,相迎的是一块矗立的巨型重石,上面镌刻着“太北村欢迎您”六个苍劲有力的红色大字,显得格外醒目、亲切。站在路边朝田埂放眼望去,当下田野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一茬茬青翠欲滴的茭白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一股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正尽情地自由生长着,静待收割,飞入全国各地的市民餐桌。

练塘这个村“白”里透“红”,这里的“长廊”“老宅”你去过了吗?2.jpg

一旁硬化、亮化的顾林路平坦而宽阔,两边高耸的树木枝繁叶茂,连成了天然的绿色“拱形长廊”,灿烂的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径直的路面上。想不到,眼前这般美景竟然还不止一处,途中遇见的热心村民们说:“在北王浜前、太浦河畔的道路,更为漂亮。”到那一瞅,果然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穿行其间,空气清新,满目葱绿,有种人在景中走,如在画中游。让人忘却生活中的烦恼,令人心旷神怡。

啧啧称美的还有,位于北王浜水闸不远处安然静卧的这座太北村史馆,它原为“丁家老宅”,建造于民国初年。据了解,它曾见证了青浦人民在抗洪抢险及太浦河工程中做出的巨大牺牲,付出的辛勤汗水。为纪念和学习这种用汗水和智慧创造的“上海速度、上海风格、上海效率、上海精神”,太北村将进一步挖掘这方面的特色资源、收集先进事迹和开展口述采访以及对其进行布展等,使之成为常态化的“四史教育”学习场所、宣讲场所,使之增添新魅力、焕发新活力。目前,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顺着一条条乡村路来到村民宅前屋后、河道两旁,映入眼帘的是不少美丽的“景中景”“打卡点”,村民大礼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绿化小公园、健身点、休憩亭、亲水平台,这些犹如一颗颗耀眼的珍珠,散落在村庄成长的“幸福路”上,成为村民们茶余饭后“遛弯”、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一辆辆练塘4路公交车直接驶进了每个自然村,一条条水泥小路通往家家户户,部分地方还规划了停车位,有效解决了“出行难”问题,成为村民们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停车的好地方。

练塘这个村“白”里透“红”,这里的“长廊”“老宅”你去过了吗?3.jpg

村内的农田里、北林路旁的茭白农场里,自家屋舍及周围,村民们足不出村成为“上班族”,忙着采收田中成熟的茭白,忙着将剥好的茭白装箱打包,忙着准备运往市场销售,忙着将茭白叶整整齐齐的晒干“变废为宝”,质朴而忙碌的身影构成了当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全村专业合作社8家、家庭农场4家,以种植茭白、水稻为主,土地流转面积4000多亩。每年茭白的种植面积在6000亩次以上,年产优质茭白3000万斤。”太北村书记王连君介绍,为做大做强茭白支柱产业发展,太北村聚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着力推动“党组织引领+专业合作社运营+产销联盟+支部党员指导+农户参与”的特色党建工作模式,将“白”里透“红”映衬于各合作社、田间地头,通过开展经验交流、技术指导、问题诊断、人才培训及积极引进电商平台等形式,引领产业发展,助力老百姓增收,助推村集体经济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