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讲好“盈浦故事”,办好社区里的“思政课堂” 2020-09-07  来源:“绿色青浦”微信公众号

2020-09-07  09:00

盈浦街道作为青浦老城厢地区,历史底蕴深厚,群文活动丰富。以文化人,以文润城,如何通过群众喜爱的文化活动形式,加强意识形态的统一,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凝聚起广大人民在社区治理中共建共享,街道党工委近年来持续打造“盈浦故事”这一讲演品牌,深耕故事基地建设,深挖讲演故事素材,深育故事创讲队伍,深化故事传播形式,努力办好社区里市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思政课堂”。

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2017年,依托扎实的群文工作基础,“盈浦故事”作为市郊为数不多故事创讲基地正式挂牌成立。它的初衷就是要讲好“党的故事”,讲述“盈浦的故事”,更要讲出“社区里人民自己的故事”。

近年来,“盈浦故事”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广泛开展基层宣讲活动。凭借生动活泼的故事演绎,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思想理论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努力实现大主题小切口、硬新闻软表达,提升宣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在今年 “四史”教育中,“盈浦故事”作为四史宣讲的主阵地,推出《周秀英杀贼》《陈云红船》《情报十万火急》等地区优秀历史故事;同时选树疫情期间的先进典型,采用双人故事、上海说唱等方式创作一则则感人的纪实小故事。还有结合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创编《我们都是报警人》《楼下房客》等系列故事,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市民群众在笑声、叹声、掌声中根植了红色基因,提升文明素养!

一佰和一百。“盈浦故事”诞生至今,育有主创团队一百人。故事基地注重创作团队、宣讲团队建设,一方面通过聘请知名故事大王参与,组建老中青少四支宣讲团队,带领提升整体水平。一方面把故事创作作为街道青年干部的实训内容,开设故事培训班、举办故事沙龙、开展故事比赛。在吸引选树青年人才进入讲演团队的同时,也提升着青年干部的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家集思广益、精益求精发现每一个故事,创作每一篇故事,讲好每一个故事。“盈浦故事”项目创立以来,累计创作、讲演故事100余篇。

0907_091106_533.jpg

除了传统的面对面讲演,盈浦故事大力开拓互联网宣讲平台,提升人气和流量。疫情期间,第一时间打造线上宣讲平台,陆续推出19篇有声故事,线上累计阅读逾千余次。四史教育期间以“有声故事”的宣讲方式,组织老中青故事员进行故事视频录制,录制41个故事通过云播形式配送到各村居。盈浦故事在每年实地宣讲一百场。而通过微信、抖音等线上故事形式正传递更多的正能量和红色精神。

人民故事人民讲。“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天,在盈浦街道西部花苑居民区活动室内,时不时传来阵阵掌声。近80岁的铁道老兵沈鑫森正在为居民区党员、退休老党员以及学生进行“四史”教育宣讲。

在街道西部花苑社区,有这样一支铁道老兵组成的“老兵”故事队,他们撰写回忆录,给青年讲铁道兵的故事,铁道老兵沈鑫森就是其中一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诞生于解放战争年代,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中,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运输线,为战争胜利提供了保障;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和平建设时期,他们又“逢山凿路,遇水架桥”,为祖国修建了多条铁路、公路,创造了世界奇迹。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青浦先后有三百多位新兵入伍,他们在兵营的大熔炉里,从青涩的上海兵,炼就成为铁骨铮铮的光荣铁道兵。复员或转业回到故乡,带着“铁道兵精神”,为了家乡的建设数十年如一日作出了贡献。

台上,老兵意气风发;台下,听众聚精会神。纵使时光荏苒,青丝变白发,老兵军魂气魄仍在,坚守着报效祖国的初心,在社区中参与志愿服务,继续演绎着他们的铁道兵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