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泽致力打造世界级滨水人居文明典范 2020-12-28 来源:“绿色青浦”微信公众号
2020-12-28 10:25:32
今年11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范围内,青浦区金泽镇东航路到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康力大道,通过元荡桥完成连接、正式通车,这也标志着示范区成立后的首条省际“断头路”正式打通,原本往来两地40分钟路程被缩短至五分钟。元荡桥两岸修复一新的生态廊道,“月湾听荷、千帆归渡、云汀绿链、芦花飞雪”等全新景色,尽显江南水乡韵味,也使这里成为长三角市民热衷前往的新晋网红打卡地。
金泽镇地处上海市的西部,是上海唯一一个与苏浙两省都交界的镇,是上海的西大门,区域面积108.49平方公里,是国家生态镇、国家卫生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首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
金泽镇结合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发展规划和市委、区委“十四五”规划部署,紧紧围绕区委对青西发展提出的“五个率先”——率先打造世界著名湖区、率先打造创新经济中心、率先打造生态价值高地、率先打造江南水乡典范、率先打造乡村治理样板的目标,以更加开阔的眼光、更加昂扬的精神、更加扎实的工作,发扬“抢、拼、实、善”作风,坚持“挂图作战”工作模式,站在“十四五”的起点,在融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力推进落实各个重大项目,全力打造世界级滨水人居文明典范。
奋楫勇进 投身长三角一体化
金泽镇同毗邻的青浦区朱家角镇,吴江区黎里镇,嘉善县西塘镇、姚庄镇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先行启动区,金泽镇正处于这块区域的中心位置,是国家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金泽镇正勇当示范区建设的探路者、排头兵和突击队,大胆试、勇敢闯,为推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青西地区协同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道路共通。元荡桥及沪苏两地青浦东航路和吴江康力大道正式通车,断头路的打通使上海和江苏之间又多了一条快速通道,这不仅大大方便周边居民的出行,进一步推动了两地经济的交流,也是推进示范区省级道路互联互通、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大民生工程。
在金泽镇的另一头,金泽镇南新村与周庄镇东浜村一河相隔。就在去年10月,百年渡口变通途,一座新建的跨省东垞港桥飞架两地,把两岸更紧密地连接起来。今年,金泽镇挂图作战,推进村村通1路公交延伸到东垞港桥前,彻底解决了两岸人民步行往返的最后一公里。这一项项交通设施一体化建设工程,让两岸群众率先感受到了一体化的便利,让老百姓切实得到了实惠。
生态共治。水绿长三角,风光无限好。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金泽镇与毗邻的江苏黎里、锦溪和浙江姚庄等签订协同治水协议书,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利用、深化水葫芦等水生植物及污染源治理等方面协作,通过具体实施层面的协同协作来破除河湖管治的难点。同时,金泽镇以三地联合河长制为平台,紧密联系,深化落实联合防控,联合治理工作机制,为重点跨界水体的联保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全力建设“水清、面洁、河畅、景美”的美丽河湖。
疫情共防。今年年初,自疫情发生以来,作为上海唯一与江、浙接壤的镇,为确保长三角两地车辆疫情防控检查的无缝对接,金泽镇党委、政府积极对接吴江汾湖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在两地所属区领导和公安、组织等部门支持下,将G50金泽高速检查站、318国道西岑检查站两个入沪口前移至318国道芦墟公安检查站,开展“一站两检查”,从疫情防控上实现了资源共享、运行联动,查控工作无缝衔接,一体化运作,真正做到了无缝对接长三角,疫情防控一体化。
赛事共享。2020环意自行车RIDE LIKE A PRO长三角公开赛升级亮相“青吴嘉”,自去年成功举办以来,今年赛道从青浦延伸至吴江和嘉善境内,总长度为89公里,其中三分之一路段就在金泽范围内。这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首场联动三地的大型体育赛事,打造了长三角经典体育赛事IP,并以此推动示范区“青吴嘉”三地间更紧密地联系。
人才共育。金泽镇着眼融入区域全面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依托“青蓝工程”等项目,围绕示范区党建、一网统办及一网统管、乡村治理、文化旅游等内容,选派优秀的年轻干部到汾湖、姚庄、西塘等毗邻街镇挂职,同时也向三镇开放多个一线锻炼岗位。年轻干部和业务骨干在长三角人才交流一线,即锤炼了信念、锤炼了能力、锤炼了作风,也切实为服务国家战略、推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作贡献。
古今融合 打造江南水乡典范
最美是江南,能不忆江南。沪苏浙三地共同组织编制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中提出,在“青吴嘉”交汇之地金泽、黎里、西塘、姚庄四镇35平方公里范围内要建设“江南庭院、水乡客厅”。
“最江南”核心区的最美全球邀约吸引着世界目光。今年8月,“江南水乡客厅”向全球发出邀约,邀请国内外具有国际经验和高水平设计能力的单位参与,运用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实现水乡客厅区域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江南水乡客厅”将依托长三角原点,充分发挥客厅作用,布局建设多样的创新聚落空间,打造体现示范区生态绿色理念的功能样板。
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是江南的模样。桥乡金泽正是长三角“江南水乡客厅”的重要组成部分,金泽古镇历史悠久,因水而兴,因桥得名。据史料记载,古镇原有“四十二虹桥”,所以金泽又被称为“江南第一桥乡”,中国“古代桥梁博物馆”,有“金泽古桥甲天下”的美誉。如今,七座宋元明清不同朝代的古桥依然静卧在古镇河港上,古朴典雅、宁静悠远。古镇宋代的颐浩禅寺内,赵孟頫“不断云”石刻、700年古银杏等保留至今。
古镇一角是金泽工艺社,社区内杂花生树、莺燕飞鸣,处处茶艺琴声、丹青墨香,最宜休闲、雅集。典雅古韵的亭台楼阁同纺织、琉璃、漆器、紫砂陶艺、古方染织、陶瓷、糕点等江南文化传统设计、手工艺一起在这里传承,为古镇深厚的江南人文风情作了深厚注解。
金泽镇和长三角毗邻地区,自古便是诗情画意里的江南,湖荡纵横、林田共生的“高颜值”生态,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最江南”文化,吸引着一批批文化、金融、科创等产业的人才和名家慕名而来,到这里工作和生活,为这座千年古镇注入着新时期的新活力。
作为旅游景点,金泽古镇以清明上河图为标准,结合“水乡客厅”建设,锚定古镇的发展品味,始终坚持保护为先,厚植文化土壤,做好非遗传承,围绕江南韵、小镇味、现代风的发展定位,正在打造一幅春秋水、唐宋镇、明清屋、现代人交织共融的金泽《清明上河图》。
金泽古镇正加强与青西三镇、环湖古镇、周边古镇群的联动,推动文旅健康产业的协同发展。金泽积极整合旅游资源,以“湖镇联动”为核心发展策略,紧密围绕现有历史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江南文化”特色小镇,带动河(湖)道沿线、周边古镇和乡村的旅游业发展,将旅游与农业相结合,以美丽乡村为基点,结合现状农田,延伸旅游产业链。
引凤筑巢 打造创新经济中心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金泽镇作为上海重要水源地之一,一直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用坚守生态底线的执着,守下一片片宝贵的“绿水青山”。当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东风劲吹,金泽的生态优势也正逐步转变为发展优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河湖纵横、蓝绿交织的金泽,凭借着良好的生态环境禀赋,以及紧邻江苏、浙江的优越地理位置,成功吸引华为青浦研发中心签约落户。
当华为遇见金泽,正是好风景转化为了好经济。今年9月,在长三角国家战略的加持下,华为青浦研发中心已正式破土动工,研发中心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更是开启了“快进键”,初步预计基建工程将于2023年完工。
落地金泽西岑地区的华为青浦研发中心项目,秉承高科技元素的现代化工作场所与生态绿色的湖区环境共融共享的建设理念,规划用地面积约2420亩,拟建建筑面积约187万平方米以上,计划投资100多亿元。它优先承载着华为无线网络和物联网研发等业务,是华为面向多元化产业的深度布局。此举也必将加速高新技术产业集聚金泽,为区域经济发展提速增能。
华为青浦研发中心的概念规划图上显示,整个华为研发中心将打造“微型经典袖珍城市、现代经典建筑博物馆”,其中包括广场小镇、城市街区、山顶聚落、森林小镇、城市大学院落、城市经典轴线和水镇等各具特色的建筑,堪称集服务、住房、交通和办公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混合型社区。建成以后,园区内部短驳交通将使用小火车和游船小艇,水陆交通环环相扣,方便员工在不同建筑物之间穿梭。
随着未来华为研发中心在金泽的建成启用,金泽镇也将由“西劳东输”的人才输出镇转变成为“东才西进”的人才集聚镇。仅华为青浦研发中心就预计将有3万余名科研人才导入金泽。同时,华为到来的产业集聚效应,也将吸引其上下游产业链在周边积聚,金泽西岑科创中心的规划也随之孕育而生。
西岑科创中心,规划占地约3000亩,选址在华为研发中心以西区域。科创中心项目将携手华为一同发展高端信息技术等产业,从规模、能级、要素、路径、目标等各方面找准发展定位和战略,围绕集成电路等相关产业,提升区域产业整体能级,并构建企业办公、研发中试、技术孵化、生产服务和配套居住为一体的复合型产业社区,全力培育示范区东部创新活力、设施齐全、环境优美、产城融合发展的特色中心,集中展示科技研发、智能城市、生态居住等项目,成为长三角示范区重要的创新产业集群。
西岑科创中心还将与轨交17号线、环淀山湖区域、蓝色珠链等周边区域形成南北联动、东西联动的功能板块,承接华为溢出效应,布局高端配套商务研发中心,打造高端企业产业集群和文体旅游等环境友好型产业。促进创新产业纵向延伸、横向聚集,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创新能力强、带动潜力足的旗舰型、地标型项目。
未来,金泽将不断夯实基础、谋篇布局,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更好地发挥华为的磁石效应、引凤筑巢,以“金融+科技”,为金泽建设“创新湖区城”插上腾飞的翅膀,引领区域实体经济良性发展,率先打造创新经济中心,高起点开发、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东西向创新功能走廊的重要节点。
生态绿色 打造生态价值高地
生态绿色是金泽镇的一块金字招牌,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发展的主基调。金泽镇水域面积占总面积四分之一,河湖密布,共有河道336条,上海21处自然湖泊有19处在金泽镇,经济果林1940亩,林地面积2.9万余亩,陆域森林覆盖率达20.66%。镇域内有金泽水库、青西郊野公园,还有一片堪称世外桃源的蓝色珠链。
蓝色珠链,链如其名,这是由金泽大大小小的七个湖荡漾和一条港串联而成的区域,总面积约32平方公里,其中水面积8平方公里,这里是上海湖泊水系中最具原生态特质的区域。
金泽镇域内有30个行政村,农村面广量大,做好美丽乡村建设是金泽发展的现实需求。基于此,金泽镇提出“化绿为金,聚业成泽”的发展口号,以生态绿色为底色,努力打造生态价值高地。
示范区最大的空间在乡村,乡村也是金泽地区的主要形态,金泽镇在有序推进乡村建设,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去年,上海唯一长在郊野公园里的村庄——莲湖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面建成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示范引领。金泽镇正通过莲湖村的品牌效益,辐射周边村落,继续以“抓生态、创特色、显亮点”为目标,明确发展定位,根据不同村庄的特点,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稳步推进区域美丽乡村建设。
乡村发展,关键在产业。作为农业大镇,金泽始终以生态基底保护和生态环境特色,持续推动绿色农业发展。按照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生态绿色种植要求,进一步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品牌农业,培育壮大“哈玛匠”、“红柚园”、“老谷仓”等特色农业合作社。同时,不断加强“金粹大米”、“水源湖大闸蟹”等优质农产品的推广力度,不断做优生态猕猴桃、智能一体化繁育澳洲淡水龙虾等现代农业项目,开辟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新途径。同时,金泽不断发展高端农业新业态,拓展新领域,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核心业态,注重资源互补、联动发展,突出产业特色、错位发展,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金泽镇还积极谋划建设以生态水网为特色、智慧产业为支撑、休闲旅游为亮点的乡村振兴“蓝色珠链”带样板村,精心打造“华为后花园”,承接华为溢出效应。以最合适的方式推动村庄迭代更新,开创区域资本、资源等要素互相融合、互相串联、互相服务、互相支撑的示范区新局面。同时依托独特的水资源优势,始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金泽镇以河湖治理为重点,全面开展生态小流域新型综合治理模式,将水资源保护、面源污染防治、农村垃圾、污水处理等结合,统筹水林田湖系统治理。金泽镇在生态环境上突出绿色环保,加强二级水源保护,不断提升生态竞争力。
金泽镇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锚固以水为脉、林田共生、蓝绿交织的自然生态格局,将自然禀赋生态圈打造成独一无二的价值生态链,以“生态绿色”为主色调,全力打造生态价值高地。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