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乡愁蟠龙村,一个青浦“城中村”的改造记录 2021-01-12 来源:“金海岸”微信公众号
2021-01-12 09:19:49
在距离蟠龙村一公里外的明珠路上,就能看到一台台高高竖起的塔吊。近日,从小生活在蟠龙村的侯哲宁回了一次村里,发现村里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幢幢年久失修的砖土房屋已经被拆除平整,经过生态综合治理的蟠龙港河道宽敞、碧水潺潺,新修建的柏油马路、附有青砖铺设的人行道,每隔几米就有一根智能路灯杆……
“我家老房子被拆除了,附近老屋、老街、古桥都被保留下来了,还能找回儿时的记忆。”侯哲宁指着崧泽大道方向说,20多年前,他每天踏在蟠龙南街青石板路,穿过老街的茶馆店、粮油店,前往蟠龙小学读书。这条走了几年的上学路,成为侯哲宁儿时最美好的记忆。“那时,蟠龙港的水很清澈,时常看见船只从蟠龙港通过。”侯哲宁回忆道,放学后,他和玩伴们一起聚集在香花桥附近,玩抽陀子、滚轮子、造房子等弄堂游戏,直到天黑被妈妈喊回家吃饭。
近年来,紧邻虹桥商务区的蟠龙村居住环境每况愈下。“年轻人外出求学、进城工作,一大批闲置房屋被出租,每间房屋每月租金约为200元。”侯哲宁回忆道,随着大量流动人口涌入,曾经充满人情味的小村庄“病”了:随处可见违法搭建、私拉电线;老街地面残留着一层厚厚的油污,街巷被一个个地摊挤“瘦”了;一些租客索性将污水管通入河道口,犄角旮旯的地方成为天然垃圾场。
经过居民意愿征询等一系列程序,蟠龙村的村民们陆续搬离老屋。截至2020年12月底,该项目的长约2.2公里的5条市政道路全部竣工,3万平方米河道整治和水生态修复如期完成。
更让蟠龙村的村民们开心的是,一个月前,蟠龙城中村改造动迁安置房——蟠龙馨怡家苑已破土动工,向美好生活又迈进了一大步。
民心工程,惠民利民。2021年,“城中村”改造被列入上海市第一批民心工程,意味着上海有更多“城中村”被打造成为“城中景”,成为更多人安全舒适的家园,也将承载他们的梦想和期待。
上海市房管局副局长冷玉英表示,上海第一批48个“城中村”绝大多数项目动迁完成或进入收尾,已经改善了2.44万户村民的居住条件,将有序启动新一批次“城中村”项目的认定、改造。
在上海,“城中村”一度成为环境脏、乱、差的代名词。积极回应村民改善居住环境的迫切愿望,2014年,上海启动“城中村”改造,批准并确认改造方案的48个项目,其中包括青浦区蟠龙村。
冬日寒风飕飕,十多名工人在蟠鼎路却忙得汗流浃背,有人拿着对讲机负责指挥,有人忙着拆解树木根部的编织物,还有人操控吊车将大树缓缓地放置土穴中……2018年,由徐泾资产公司、瑞安公司和西虹桥公司共同出资,启动蟠龙村改造。目前,项目内四条时政道路、河道整治、水生态修复均已竣工,正在进行公共绿地建设。
“城中村”改造不仅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还为区域居民生活、经济发展带来更多利好。
值得一提的是,紧邻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的蟠龙城中村项目配置了5万平方米公共地下停车库,将有效疏导国展周边的交通压力,一期建设有望于今年10月竣工。
“在大幅提升生态环境的同时,我们还保留、保护村庄内的文脉,为村民留住那份乡愁。”瑞安公司助理总经理边晓婧介绍,史料中记载蟠龙有十景,最负盛名有香花桥、程家祠堂、蟠龙庵等。为最大限度地展示蟠龙文化、呈现蟠龙风貌、还原蟠龙历史,他们多次邀请文物专家来实地查看、论证修缮方案,制定“一物一方案”保护修缮计划。同时,一些已经消失的古桥,有望被根据史料一一复原。
未来,蟠龙古镇有“溪桥渔泊”“柳榆晚照”的生活图景,“龙江古渡”“洛阳佳种”的四时迭替,“曲水萦居”“江村野店”的风情市集……将打造成一个以水为核的江南古镇。
“青浦区4个‘城中村’项目正在积极改造中,每个项目的改造方案因地制宜,各有特色。” 青浦区房管局副局长童领乐介绍,而蟠龙城中村传承历史文脉是改造亮点之一。
“在第一批48个改造项目中,绝大多数项目动迁完成或进入收尾,动迁安置房建设和交付有序进行。”冷玉英表示,“城中村”改造有力推动了区域发展规划实施,对于补齐发展短板、提升村民住房条件、推进“五违四必”整治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等起到积极作用。未来,上海将坚持“新旧并举、统筹推进”,加快推进已批项目的动迁收尾及后续开发,有序启动新一批次的“城中村”项目认定、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