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春味何处寻,青团浆麦香!重固的她“青”力亲为,为防疫战士送去甜蜜 2020-03-17  来源:“绿色青浦”微信公众号

2020-03-17  10:30:00

如果说有一种食物能够让春天醒来,能够把江南绿透,想必非青团莫属。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常有吃青团的习俗。

青浦本地的青团经常用一种名叫泥胡菜的野生中药制成。泥胡菜又叫苦马菜、石灰菜、绒球、花苦荬菜、苦郎头、猪兜菜等,也是中医上比较常见的中药材,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消肿散结,清热解毒。

清明前后吃青团的食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可以保存3~5天,可以满足人们祭祀和不炊而食的需求。青团流传到了现代,人们食用青团更多的是应令尝鲜,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

三月的初春略带寒冷,章堰村章北组的老党员马月英趁着休息时间,在田间寻寻觅觅,已经挑好了一篮子的泥胡菜了,她要给奋战在一线的防疫工作人员做上他“拿手”的青团,送去这“春的味道”。

她说,为了疫情防控,这些工作人员从春节到现在都没休息。为的是给大家守护家园,自己连口热饭热菜都可能吃不上,我看在眼里,感动在心。

马月英熟练地将泥糊菜放热水里煮熟,用熟石灰水腌制。腌制好后将泥胡菜洗净、捣烂,与糯米粉混合揉搓,加入香甜软糯的馅料,有芝麻的、豆沙的,还有网红款蛋黄肉松的,制成一个个团坯。之后,将它们入锅蒸熟,出锅时油绿如玉、清香扑鼻,让你垂涎欲滴。最后,她用手蘸了冷水,将出锅后的青团一个个捏起,放在粽叶上,粽叶的清香增添了青团独有的气息。吃进嘴里甜而不腻、肥而不腴。在村委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马月英将一百多个青团打包后全部送给风雨无阻、忙碌在一线的防疫工作人员。一包包清香四溢的青团汇聚成一股股暖流,流淌进前线 “战士”的心坎里,让他们战“疫”更有力量。

收到这些青团后,大家都说,这个味道很地道,青香可口,吃在口里暖在心里,感谢阿姨给他们带去的“春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