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报聚焦小镇!重固,看得见的精致好风光 绿色青浦 前天 2020-10-12 来源:“绿色青浦”微信公众号
2020-10-12 09:30
日前,《解放日报》以《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重固镇:加快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倾力建设“精致小镇”》为题,整版报道重固近年来着力推进乡村振兴的经验,亮点多多、干货满满。
青浦区重固镇是上海市面积最小的镇之一,镇域总面积30.21平方公里,下辖9个村6个居委会,常住人口6.7万,其中户籍人口2万,来沪人员4.7万。
重固镇位于青浦区东翼,距离虹桥枢纽15公里,拥有“背靠大虹桥,面向长三角”的独特区位优势,是青浦乡村振兴重点聚焦的四大片区之一。并且,重固镇已被列入国家发改委第三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
重固镇境内有被称为“上海历史年表”之称的福泉山国家大遗址,是全国150处大遗址之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同时,重固镇是虹桥地区周边少有的完整保留成片农村风貌和河道水系的地区之一,尤其是重固北部片区,有万亩近郊田园,生态条件和自然禀赋较好,是超大城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绝佳试验田。
近年来,重固镇抓住两大国家战略深入推进青东地区联动发展和青浦打造“长三角乡村振兴先行区”等重大机遇,紧扣“大城、小镇、新生活”目标定位,坚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双轮驱动,突出特色,提炼主题,做精致小镇”的努力方向,有力有序推进南片区产业转型、中片区城市更新和北片区乡村振兴,努力打造青东“联动发展”新标杆;“双轮驱动”新示范;“镇域治理”新样板;“生态宜居”新生活;“群众支持”新局面;“党建引领”新态势,倾力建设产业精准、农村精美、城镇精致、治理精细、干部精神、文化精髓的“六精”精致小镇,使重固小镇“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五村联动,做亮乡村振兴的示范引领
在重固,乡村振兴不只是一个村的振兴,而是同时搭台,一起“唱戏”。北部区域的5个村:章堰村、徐姚村、新丰村、中新村、回龙村将坚持一村一品,差异化定位,以“生态联动、风貌联动、产业联动、设施联动和组织联动”为策略,瞄准“面向未来的人文乡村+新江南田园”,连点成片打造全域乡村振兴示范实践区,积极探索具有青浦特点、重固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径。
根据方案,章堰村以“千年章堰,众创未来”为定位,围绕休闲观光、历史文化、精品酒店、数字农业等,打造特色乡村田园综合体。
徐姚村以“城乡共创·寓见徐姚”为定位,围绕绿色田园康养、乡村公寓、“春景秋色”等,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新丰村以“月山丹青,绿创田园”为定位,围绕“三区划定”定位,重点打造约1000亩高科技、高效益的蔬菜生产示范园。
中新村以“花海果林,优创农粮”为定位,围绕粮食功能区定位,打造农林水联动发展的成片高标准良田种植示范区。
回龙村以“数字经济,智创农业”为定位,围绕数字农业科技园,打造集农产品生产加工、冷链物流于一体的农业功能拓展区。
重固镇将通过五村联创,逐步形成重固共创发展平台、上海郊区农村宅基地流转示范、集体经济增收示范、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垃圾分类收运处置示范、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大遗址保护开发示范、城乡融合发展示范,打响乡村振兴“重固”品牌,做亮乡村振兴的示范引领。
为科学推进重固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重固镇坚持“机制创新、社群引领,全球联动”的工作路径,镇政府与中建八局、同济大学共同成立五村片区乡村振兴共创委员会;与上海中建城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搭建了一个多方参与的决策、协商平台,通过发挥地方党委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组织等不同主体的协同效能,有效带动资金和人才注入,推动企业进驻和产业崛起,助力北部五村的腾飞和搭建面向未来发展的创新生态系统。
今年8月,重固镇在章堰村举办了乡村振兴招商推介会,共吸引60余家国内外优秀企业参会,其中,波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华仓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苏州觅家文化创意设计工作室、上海菌菇天茸合作社、上海申创中小企业合作交流促进中心等10家企业和重固镇签署了意向进驻协议。
同时,为持续推进重固镇北部五村招商培育和产业导入,重固镇5家镇属招商公司和经济小区分别与五个村签订乡村振兴产业开发结对帮扶协议,形成人才联动、产业联动的大平台。
目前,重固镇五村联动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发展态势已经形成,徐姚村第二批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即将迎接市级验收,章堰村已经入围第三批市级乡村振兴村创建计划,新丰、中新、回龙等村正在争取第四批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
不久的将来,重固镇将会实现以创新生态农业为基底,形成“循环经济”产业的创新村,融合“智、农、工、商、旅、文”,将乡村作为全新的“创新源头”,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上海乡村。
徐姚村:乡村振兴的“重固样板”
徐姚村地处重固镇北部,村域面积3.55平方公里,有16个自然村落,653户人家,2143名村民,2747亩耕地。徐姚村2017年成功入选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历年来先后荣获“上海市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等称号。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近一年来,通过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创建,给重固镇徐姚村带来了质的变化。“创兴村、彩虹村、民宿村、慢生活街区”等四个特色村组的建设成为最大的景观特色。同时,村里共创建市级美丽庭院50个、美丽河道4条、美丽村组6个,农民可支配收入超过3.5万元,智慧安防设施实现全覆盖,471户民房实施外墙白化、屋面黑化、围墙修建......从“清洁”到“生态”,从“宜居”冲刺“幸福”,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徐姚村正在路上......
目前,徐姚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的7大类13个项目,已于7月底全面建成完工。
主要体现在:
一是农民集中居住试点全面完成。
二是一批市政基础设施全面完成。改造提升道路34969平方米;铺装入户道路及场地84862平方米;安装路灯63盏;改造桥梁16座;建设停车点3000平方米;改造厕所3座、垃圾房5座。
三是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建成使用。改建了乡村产业文化展示中心;新建日间照料中心及老年人助餐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建立了重固首个村级城市运行分中心,推进智慧乡村建设。
四是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完工。种植宅前屋后绿化11076平方米、庭院绿化4750平方米、公共景观绿化12832平方米;新建围栏、矮墙、篱笆13761米;建设2条健身步道;添置标志牌11处、健身设施8处。
五是现代农业产业建设达到预期目标。对徐姚村稻米进行绿色认证和品牌营销,打响徐姚大米品牌,实现“卖稻谷”向“卖品牌大米”转变。
六是新产业新业态建设项目交付使用。改建多幢乡村人才公寓,乡创坊、文创工作室。上海燕龙基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上海华培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20多名企业高管入住“新家”后,都对如此优美的生态环境和配套服务赞叹不已。同时,创新搭建产业开发平台,成立徐姚乡村振兴产业开发平台,已落户企业到2020年底,预计可实现税收落地2000万元。
七是文化建设类和治理管理类项目全面完成。修编《村规民约》和《道德公约》、评选“最美家庭”“最美妯娌”“最美媳妇”;建立“三网”融合治理体系、建立各类志愿者队伍、建设11个客堂间和睦邻点。
如今的徐姚村,处处其乐融融、和谐圆满的景象,一派田园归居、田园诗意的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章堰古村落:干净的河流、安全的土壤、有趣的新生活
重固镇章堰古村落,起源于宋、盛于明清,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上海古文化发源地,福泉山文化的代表之一。村庄呈现传统江南村路景象。正所谓小桥流水人家,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村庄的空心化与中国大陆的大部分村庄一样,早已是人烟稀少。在重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章堰村将迎来修复与复兴。
在项目启动前,重固镇就请来了上海交大的专家,对现存的20多栋老建筑整理出“一宅一册”,内容包括历史、归属、建筑风貌、内部摆设。可以利用的,整体修缮,已经无法利用的,则进行改造。
在创建中,明确定位为“千年章堰,众创未来”,围绕“古村落核心区、现代农业、配套产业”三大板块建设,力争打造虹桥西侧最近的水乡目的地;城乡互融、生态共享、绿建示范的上海新田园;传统风貌、文化传承、新兴业态的江南老客厅,再现“金章堰”繁华景象。
今年4月下旬,上海市公布了第三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计划,章堰村项目名列其中。章堰村乡村振兴项目总投资5亿,占地面积1.99平方公里,涉及古村落面积128亩。
章堰村项目改造中最大的亮点就基于整个村庄原来的生态和文化的基底。二十多座古桥,有三十多栋老房子,至今也很好的保留下来了。
来到村里,你首先会看到,在灰墙黛瓦的老墙之内,一栋白色新建筑如同从旧房子里“长”了出来,这就是村文化馆,这种巧妙的融合,是章堰村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对新老建筑“共存共生”的设计理念。
章堰村项目将分两期开发建设,一期主要包括古建筑翻新成一个水乡聚落的艺术街区,带动古村落复兴,将打造章堰客厅、巷弄文商、滨水街区、咖啡书店、时尚餐厅、民宿等;二期将引入科技创新、产业汇集,建立科技企业的创新中心、生态协同的共享中心、创业创新的社会大学、高科技农业的展示中心,使千年章堰有干净的河流、安全的土壤、有趣的新生活,再现一个水乡田园的新型生态聚落,进一步吸引当地人才回归乡村,反哺乡村,预计到明年上半年,整个村落就会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对外开放。
党建引领,创新机制,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乡村振兴,涉及产业发展、环境整治、民生改善、文明乡风、队伍建设等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面对乡村振兴创建的重担,重固镇突出党建引领,举全镇之力,全线出击,形成工作推进“加速度”。由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每两周牵头召开乡村振兴指挥部工作会议,统筹全镇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成立乡村振兴指挥部,下设一办九组,专项工作组采用划片包干的方式锁定任务,压实责任,并创新实施挂图作战工作机制,例会工作机制,督查检查机制,进行项目化落实、目标化推进,一年来,共召开乡村振兴指挥部工作会议28次,制作下发工作周报60期。
同时 ,对标新时代干部队伍新要求,对标新时代重固乡村振兴担负的新使命,在全镇基层干部中部署开展弘扬“四敢”干部精神主题宣教活动,要求全镇各级干部“责任面前敢担当、面对困难敢作为、开拓创新敢尝试、服务群众敢付出”。通过举办“四敢”干部精神宣讲、主题论坛、专题演讲、素质拓展等形式提升干部综合素质。
宣传先行,自治共治,让农民在乡村振兴中“唱主角”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重固镇注重创新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广泛开展社会面宣传,引导村民参与和支持创建工作。各村通过召开党员议事会、户代表会、风貌介绍会、各类座谈会、下发告知清单等详细告知村庄风貌改造效果和具体实施内容,并依托福泉之声“微广播”开设专题节目大力宣传乡村振兴的内涵意义,让农民群众有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广泛参与乡村振兴全过程。
二是聚焦重点,加强针对性宣传。通过制作宣传手册、宣传沙盘展示创建内容和美好愿景,展示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及五大振兴等内容。
三是强化群众参与,各村普遍组建了由退休老干部、老党员及老教师构成的乡贤队伍,发挥他们信息来源广、到达现场快、纠纷情况熟、调处方法多等特点,化解矛盾纠纷,运用德治和善治的力量,打造乡村自治“稳定器”。
四是通过全面加强党建引领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持续推动管理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如针对群众参与城市管理推出城市管理精细化“微管家”公众参与激励平台,针对村居民小组(长)管理推出“五星”考评机制,针对农村出租房管理推出“四责管理、三色挂牌”机制一系列落地有声的扎实举措,让广大村居民及家庭在社会治理中奋勇争优。例如,徐姚村全村78名党员,每人就近联系8-10户村民家庭,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做好引领示范;组建由班子成员、村民组长、志愿者和施工人员等组成的4个党建网格,采用划片包干方式,全程跟踪各类社会治理工作,疏通工作“堵点”,“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的核心理念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