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没看够,沪语没学会?那就来青浦这个社区欣赏传统大戏吧! 2024-01-17 来源:“绿色青浦”公众号
“上海话的确蛮扎劲额,一定要看沪语版!”一部电视剧《繁花》,让天南地北的观众们被沪语“圈粉”,都开始跟着学上海话了,上海独有的历史文化与深厚底蕴,也将观众沉浸在地道的上海风情中,细品90年代上海当地人民的生活态度……结合上海市公共文化内容配送,新年伊始,沪剧传统大戏《苏娘》在赵巷镇第二友邻社区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正式上演。
影影绰绰的蓝色山脉、传统雅致的徽派建筑、开遍舞台的黄色山菊花,沪剧《苏娘》以解放战争为背景,讲述了地下党员沈湘和女儿沈凌掩护并配合游击队炸毁江桥,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此剧在沪剧艺术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的资源优势,在艺术品质上追求“上海制造”的质感。跌宕起伏的剧情、感人至深的表演、婉转动情的唱腔让许多观众都被深深震撼到。居民高静说:“我是住在赵巷的新上海人,学习沪语是一种很好的融入城市的方式,包括最近大火的《繁花》,还有我们社区里开演的沪剧大戏,给了我们很多走近沪语,学习沪语的机会,也丰富了我们的社区生活。”
不同代际的人有不同的记忆。岁月更迭,红色经典不因时光流逝而褪色,代有传承,它蕴含永不褪色的理想主义光彩和英雄主义情结,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演员们的精彩演绎中,大家从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视角,从一个有血有肉有丰富情感的母亲视角,感受了女主人公崇高而真实的情感。来自赵巷新城一站大居的社区工作者卫陈静十分热爱各类戏曲,在观看了《苏娘》后,她有感而发:“我们看得很激动、很感动的!泪水都快流下来了!特别是沪剧通过上海话来演绎,让人更有代入感,感受到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都是这些英雄先辈用鲜血换来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加要奋力一跳,为社区群众贡献自己的力量!”
“沪语方言是申城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内容,沪剧作为传承方言的重要载体,更是让人们在多样化的文艺趣味与独特的韵味之美中,引发新上海人学习沪语、融入上海城市文化的浓厚兴趣,激起人们对于沪语文化的重视与保护,因此我们在2024年将逐步引入多场沪剧传统大戏,让更多的社区居民沉浸在沪语艺术的氛围中,更好地保护我们地方语种和文化的传承。”赵巷镇文化体育旅游中心副主任朱刚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