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青溪传韵地铁行,水乡传统非遗大赏亮相地铁17号线 2024-06-11  来源:“绿色青浦”微信公众号

0611_113208_708.jpg

在上海地铁17号线朱家角站站厅(近2号口)走廊,一处全新的、充满色彩活力的巨幅墙绘吸引了来往市民游客的目光。吴歌、烙画、船拳、阿婆茶、摇快船、江南丝竹、金泽庙会、土布织染等青浦传统非遗技艺项目,惟妙惟肖,令出入车站的市民游客眼前一亮,会不自觉地驻足欣赏,而画面里的地铁17号线正穿梭其间,呈现出一派小桥流水,烟火寻常的唯美景象。

这幅墙绘《青溪传韵地铁行》出自知名漫画家慕容引刀之手,以手绘形式展现了青浦区多个非遗技艺,融合了水乡地区稻作文化和民俗风情。本次活动是非遗进地铁公共文化品牌的首发项目,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下,由上海地铁联合青浦区文化和旅游局共同发起,旨在利用上海地铁网络的通达性,串起散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非遗技艺,营造城市非遗公共空间,让市民乘客通过地铁体验非遗的独特魅力,探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及技艺的创造性转化,也为上海地铁后续与上海各区及社会各界共同合作非遗进地铁项目打下良好的基础。

《青溪传韵地铁行》选址17号线朱家角地铁站,是因该站毗邻青浦区最重要的文化地标之一、江南古镇——朱家角镇,可以进一步方便市民游客,提前把非遗和江南文化引入融合,在出站前就能先睹为快,选择感兴趣的非遗项目在后续游览古镇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在游毕返程中还能再度加深印象、回响回味。我们是从台北来的,昨天游览了西湖,今天慕名前来打卡朱家角古镇。台湾同胞许先生和朋友一起来朱家角古镇游玩,走出地铁车厢的第一时间都被这个巨幅手绘作品所深深吸引。这幅墙绘比较有代表性,有一种入乡随俗的味道,看上去很不错啦,我们只看到图,还没看到本景,所以拍下来对照一下,如果说等一下有这种味道的话,说明就很成功。

 0611_113230_949.jpg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程梅红、青浦区政协副主席徐孝芳、申通地铁集团党委副书记葛世平、青溪传韵地铁行创作者慕容引刀和青浦区非遗传承人代表、上海青浦区徐泾江南丝竹乐队徐春林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揭幕仪式。成立于1979年的上海青浦区徐泾江南丝竹乐队带来了开场表演《苏堤漫步》,让往来游客零距离感受市级非遗技艺的魅力。仪式当天,全体嘉宾还专程乘坐了地铁17号线的非遗专列,在列车运行中感受非遗文化。 

同时,上海地铁还正式对外公布了全新公共文化品牌非遗进地铁,并向公众展示了上海地铁过往在非遗上的相关探索与实践。未来,除了定期举办非遗公共文化活动展览、联合德高申通公司推出“24节气非遗主题的地铁灯箱外,上海地铁也将在新线建设设计中融入更多非遗元素,并探索地铁商业资源和社会资源有机结合开展非遗类文化经营等,创立文旅融合、市场服务的地铁非遗新模式,建立非遗进地铁品牌长效机制,共同推动上海地铁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

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非遗源于百姓生活,在代代相传中生生不息,构筑成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伟大的文化实践,与上海地铁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初心一致。诚邀大家搭地铁,走近17号线沿线的非遗,通过上海地铁的流动文脉打开城市文旅的新地图,保护传承和弘扬非遗,赓续历史文脉。

据了解,青浦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在其悠久的历史中,发展、沉淀了一批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水乡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联,是江南地区稻作文化和民俗风情的鲜活体现,展现了水乡民众的文化传统、创造能力和审美情趣。目前,青浦区拥有国家级、市级、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共4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