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长三角创新枢纽建设提速,青浦区科技创新“期中答卷”亮点纷呈 2025-08-08  来源:“绿色青浦”微信公众号

0808_151251_688.png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浦区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建设,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今年上半年,青浦区深入实施“增强区域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工程”,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期中答卷”。

0808_151251_476.png

创新基础不断夯实,重大平台加速集聚

水污染控制与资源绿色循环全国重点实验室落户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7月30日,水污染控制与资源绿色循环全国重点实验室落户示范区水乡客厅启动会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方厅水院召开。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同济大学、青浦区政府、长新公司在示范区方厅水院现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水污染控制与资源绿色循环全国重点实验室落户示范区。这是首个落户在沪苏浙两省一市共建区域——水乡客厅的国家级创新平台。

6月21日,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青浦创新中心)、复旦大学(虹桥)全球校友科创中心正式揭牌,首批签约入驻4家企业、4个概念验证项目,涉及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科技领域。这标志着青浦区在汇聚高端创新资源、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0808_151251_437.png

企业创新活力迸发,科技型企业集群壮大

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青浦区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数达1172家,市科技小巨人(含培育)企业达157家。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青浦区构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在技术转移转化方面,青浦区表现同样抢眼。1-6月,累计认定登记合同400件,成交总金额39.3亿元。20个项目获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立项。海思、汉得、普适导航等19家重点企业构成的技术合同服务核心企业库,正成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力军。

0808_151251_384.png

创新生态持续优化,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青浦区深化“3+X”科技信贷融资服务体系,为科技企业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1-6月,13家企业获科技履约贷授信,授信金额8830万元;11家企业获科创助力贷授信,授信金额2745万元。这些金融活水的注入,有效缓解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加快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培育,新建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目前全区有国家级孵化器3家、市级孵化器16家。持续构建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推动区域科技创新能级持续提升。

产业协同深度推进,跨省域高新区建设提速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跨省域高新区建设正在加速推进,目前正积极推进国家高新区申报工作。1-5月,园区规上工业产值61.84亿元,规上服务业营收176.63亿元;已集聚上市企业4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88家、规上企业130家。

规上科技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1-5月,青浦区64家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累计完成营业收入27.2亿元,同比增长11.9%,增速排名全市第三,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

政策引领精准发力,创新动能加速释放

青浦区发布实施《青浦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的若干政策》及实施细则,确定18条免申即享项目清单,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持续鼓励、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通过优化“揭榜挂帅”等制度,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卡脖子”技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布局高能级创新平台载体。

下一步,青浦区将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长三角创新枢纽。随着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的溢出效应持续放大,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高端创新资源的加速集聚,以及跨省域高新区的深入推进,青浦区将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局中发挥更加重要的创新策源作用,为上海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