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政府文件
青浦区民政局文件
青民〔2021〕30号
青浦区民政局关于印发《青浦区推进“社区救助顾问”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镇社区建设办公室、街道社区服务办公室: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两办《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根据市民政局《关于本市实施“社区救助顾问”工作的指导意见》(沪民救发〔2020〕15 号)的文件要求,结合本区实际,就进一步推进“社区救助顾问”工作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立足超大城市发展实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围绕“补短板、强弱项、筑品质、促提升”为核心,以统筹救助资源、增强兜底功能、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及时、高效、专业的综合救助服务,努力实现由生存型救助向发展型救助的转变,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总体目标
建立健全“社区救助顾问”工作机制,以“政府+专业机构+顾问”为服务主体,以“整合+链接+陪伴”为核心,解决救助帮扶供需对接的“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帮扶体系。构建完善“社区救助顾问”服务模式,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领域专业队伍,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智能+人工”救助顾问服务形式,最终实现对困难家庭的陪伴式、长效式、全程式结对帮扶,不断提升救助帮扶精准化、专业化。
三、主要任务
(一)组建社区救助顾问专业队伍
建立由街镇救助骨干+社区干部+救助专业社工构成的“线下”社区救助顾问队伍。每个街镇在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村、居委会设立“社区救助顾问”服务点,其中各街道社区服务办、各镇社区建设办配备社区救助顾问不少于1人,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配备社区救助顾问不少于1人,各村、居委会配备社区救助顾问1人,救助专业社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引导社会救助类社会组织参与,同时招募志愿者积极投入社区救助顾问服务。构建智能化的“线上”社区救助顾问,利用“互联网+”优势,通过热线电话、微信公众号、小程序或APP等形式,收集汇总困难群众需求,解答困难群众政策疑惑,为救助对象提供及时、全面、有效的救助顾问服务。各街镇要以打造一支专业的“社区救助顾问”队伍为目标,配齐配强工作力量,把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强的人员充实到“社区救助顾问”工作岗位。
明确社区救助顾问服务内容
1、政策引导服务。帮助救助对象更加详细、全面地了解政府的救助政策,及时、有效地向政府反馈救助政策执行的成效与不足,建立健全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信息沟通网络平台,推动完善社会救助政策。
2、资源链接服务。帮助救助对象链接生活、就学、就业、医疗等方面的政府资源与社会资源,组织其他专业力量和志愿者为救助对象提供服务,最大限度地弥补政府资源的不足。
3、心理疏导服务。帮助救助对象抚慰消极和排斥情绪、缓解心理压力、矫正不良行为,改变负面看法,建立积极乐观正面的生活态度。
4、能力提升服务。帮助救助对象及其家庭转变思想观念,发掘自身潜能,学习谋生技能,发展生计项目,消除救助依赖。
5、社会融入服务。创造和谐氛围,消除社会歧视,帮助救助对象调节家庭和社会关系,重构社会支持网络,更好地适应社区和社会环境。
(三)健全社区救助顾问管理制度
1、健全培训制度。区民政局、各街镇、专业社会组织要将社区救助顾问业务能力培训纳入年度培训计划,着重提升社区救助顾问关于救助政策、服务技能、社会交往、人际沟通等方面的能力。
2、完善服务规范。各街镇“社区救助顾问”服务点应在醒目位置摆放、悬挂或张贴由市民政局统一设计的标识,落实场所配置,并确保在工作时间有社区救助顾问提供相关服务。“社区救助顾问”提供服务时佩戴统一标识的胸卡,面对面听取需求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做好服务记录,并开展持续跟踪服务。
3、纳入绩效考核制度。要对各街镇社区救助顾问工作的实施过程和执行效果进行综合测评,并纳入社会救助工作的绩效评价,促进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管理,提升社会救助工作效果。
(四)完善“社区救助顾问”工作机制
1、建立需求发现机制。社区救助顾问要依托多元形式、多种渠道汇总的大数据,梳理困难家庭的基本信息,通过上门访视、调查研究等形式摸清困难家庭的致贫致困主要根源,针对服务对象家庭具体情况,梳理服务对象需求,形成服务需求清单。
2、建立多维贫困精准评估机制。开发青浦区困难家庭精准评估系统类工具,纳入就业、健康、教育、家庭结构等指标,精准识别困难家庭,精准匹配救助资源,对其困境程度进行分层分级,进一步明确重点服务对象人群,针对不同级别开展不同服务,形成有梯度有层次的精准评估机制。
3、建立资源对接机制。各街镇要对属地社会救助资源进行全面梳理,形成社会救助资源清单。通过整合政策资源、社会资源及社区建设资源,将现有资源与服务对象需求相对应,从被动救助模式转变为积极互助模式。
4、建立个案服务机制。通过建立专业社会救助评估量表,由社区救助顾问针对服务对象家庭具体情况,梳理服务对象需求,在社会救助资源清单基础上,匹配相应的救助服务,形成社会救助服务清单,通过开展一对一的个案服务,提供精准服务。
四、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初步推进阶段( 2021年7月)
各街镇按照市、区工作要求,明确区域内“社区救助顾问”工作计划,对“社区救助顾问”工作推进做好总体安排。按要求设立“社区救助顾问”服务点,设置统一标识,建立由“街镇救助所专员+社区干部+救助专业社工”构成的社区救助顾问团队。
街镇救助骨干团队:由各街道社区服务办、各镇社区建设办及各街镇社会救助事务所具有一定救助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每个街镇至少2名救助骨干。
社区干部团队:由村、居委会从事救助相关工作的民政干部组成,每个村、居委会至少1名社区救助干部。
救助专业社工团队:结借助社会组织专业机构力量,由专业救助社工组成。全区救助社工和项目督导人数不少于11人。
第二阶段:全面提升阶段( 2021年8月-2021年11月)
1、加强队伍建设。结合三类社区救助顾问团队实际情况,分类开展社区救助顾问专业能力培训、健全工作管理制度、加强考核评价等工作。
2、筛选服务对象。各街镇整合本辖区现有数据,确定重点关注家庭和重点服务家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走访调研和个案服务。
3、梳理整合社会资源。对区级层面和街镇层面的社会救助政策、资源进行梳理,建立社会救助政策资源库和社会救助服务资源库,形成社会救助需求清单、社会救助资源清单、社会救助服务清单。
第三阶段:评估小结阶段(2021年12月)
对救助顾问工作进行阶段性小结,对工作的进展情况、受益人群、资金投入、救助成效等进行多方面评估,积累经验。
五、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区民政局负责牵头推进“社区救助顾问”工作,加强统筹规划、分类指导、考核评价等工作。各街镇负责辖区内“社区救助顾问”工作的具体实施,明确重点服务对象人群,为专业社会组织开展服务项目做好行政支撑。专业社会组织要根据工作要求,主动对接各街镇,积极提供专业意见和服务。
(二)加强跟踪沟通。区民政局、各街镇、专业社会组织之间要定期召开不同层面的阶段性沟通会议,对工作推进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处理,加强信息交流,及时总结并分享工作案例经验等。
(三)注重宣传引导。要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体,广泛宣传“社区救助顾问”工作好做法、好经验和典型案例,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社会救助工作的浓厚氛围。
上海市青浦区民政局
2021年7月7日
抄送: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
上海市青浦区民政局办公室 2021年7月7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