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区领导都去察看的水系公园 2021-03-29 来源:“绿色青浦”微信公众号
上海市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现场推进会26日上午在青浦区举行。会前,市领导和各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市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来到青浦环城水系公园上善广场,察看水环境治理成效。什么叫水系公园?这个公园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
73岁的陈建萍最近养成了个新习惯:吃完晚饭后和老伴到马路对面的河岸边散散步。“以前那里人也没有,一到晚上就黑漆漆,靠走路也到不了河岸边;现在河岸打通了,河边造了公园,晚上灯火辉煌,有跳广场舞的老人、打拳的小伙子、嬉戏的孩子,热闹得很!”
陈建萍家住沪青平公路5599弄金地格林郡小区,出了小区门口、过马路就是淀浦河。她说的“河边公园”,是青浦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项民生工程——环城水系公园。
青浦区因水而生、依水而建,区域内水系发达。“十三五”期间,青浦区委、区政府充分考虑青浦新城内河道纵横交错和老城区有护城河这一独具特质的城市特点,决定建设环城水系公园,由淀浦河、油墩港、上达河和西大盈港四条共约21公里的骨干河道组成。
如今公园已经建成并全线贯通,内外圈全长43公里,有3000亩滨水开放空间、35处休闲运动健身场地、18座码头,沿岸串起了上善广场、水城门等多个“网红”景点。这个没有围墙的环状公园,如同一条翡翠玉带般环绕着青浦新城,打通的滨水河岸成为市民游客茶余饭后休憩的好去处。
以人为本开放水岸空间
2008年,陈建萍搬到金地格林郡小区居住。刚搬去的那几年,吃完晚饭后她就不再出门:“没地方可逛,马路对面的房子很老旧,让人提不起散步的兴致;虽然不远处有河,但河岸上没什么景色,而且河边的很多地方是封闭的。”
城市更新、打通河岸、还水于民,是环城水系公园建设的重要初衷。上海青浦新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浩全程参与了环城水系公园项目规划、设计等工作,他告诉记者,在淀浦河、油墩港、上达河和西大盈港等青浦新城主干河道边,以前有不少生产、生活设施,比如面粉厂、水泥厂、热电厂以及砂石料码头等,随着城市建设步伐推进,这些设施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生产功能。“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百姓对休憩、健身的需求越来越明显,清退沿岸‘低小散’企业、改善滨水环境、开放水岸空间是民心所向。”张浩说。
从2014年开始,青浦区相关部门就已着手研究水岸空间开放问题,最终提出建设环城水系公园的目标。顾名思义,环城水系公园主打“水”概念,不是传统的块状公园而是呈环状布局。这个公园点位分布离散、选址灵活、贴近百姓的生活空间,用新城骨干河道串联起周边的崧泽遗址公园、古塔公园等多处公园资源。
青浦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青浦区在环城水系公园建设中注重水与人和谐共生,让水的特色贯穿于人的居住和活动中,为此重新规划改造了工业遗存、景观遗迹,以人为本构建各类活动空间,使城市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宜人。
比如,位于城中北路东侧、上达河与东大盈港交叉口的“上善广场”,如今是颇受市民游客喜爱的环城水系公园“网红”打卡地,而在环城水系公园建设以前,那里只是一片废弃已久的荒地。“通过环城水系公园建设,我们在这片荒地上建设了上善驿、上善桥、滨水观光走廊、音乐喷泉、游艇码头等景点。如今每当夜幕降临、音乐喷泉开启时,五彩斑斓的水柱在霓虹灯照耀下梦幻迷人,那里已是青浦新城家喻户晓的热门景点。”张浩告诉记者。另外,在上达河沿岸的不少砂石料码头也已被拆除,岸边建设了休闲步道并向市民开放。
此外,其他一些沿河工业遗存的改造提升计划也已被提上议事日程。比如,青浦老城厢南门对面、淀浦河边的一个废弃面粉厂,今后将被改造成博物馆,目前新城公司正在和一些文化机构接洽;漕港河边的一个废弃水泥厂有望被打造成一个主题酒店;上达河边的热电厂将被改造成工业博物馆保留下来。
留住文化古韵和乡愁记忆
记者了解到,环城水系公园建设的不仅是硬件,更植入了文化内涵,再现了古代“水城门”等景点,系统展示青浦厚重的水文化、漕运文化,让青浦新城有温度、有记忆、可阅读。
最近每到节假日,青浦新城的“水城门”总是人潮涌动、络绎不绝,不少人前去拍照留念。横架于漕港河和淀浦河交汇处的“水城门”是青浦环城水系公园的标志性景观,登上12米高的“水城门”极目远眺,青浦新城的水乡美景可尽收眼底。“水城门”一侧连着云帆广场、流泉广场、晨兴公园串联起的沿河景观,对岸的水韵广场则是大片绿地,市民游客可以支帐篷、放风筝。
“水城门”是环城水系公园淀浦河梦蝶岛区域的标志性景观,城楼上题有“曾记漕中舟楫盛,难忘海上水源长”的楹联,青浦老城厢的生活记忆跃然而出。
为什么造“水城门”?张浩告诉记者,这个“网红”景点并非凭空臆想出来,而是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复制还原的。“翻开档案,青浦的老城厢曾设有东门、南门、北门、小西门和西门五个城门,有近450年历史。青浦老城厢水系繁盛,以前除了东门,其余四门都有水城门,周边居民进城,多需划船从水城门进入。如今一座座城门、一个个箭垛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但人们只要走上水城门、看一眼水城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厚重感就会涌上心头。”
此外,要贯通环城水系,增加景点的可达性、架设桥梁打通断头河道至关重要。青浦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环城水系公园建设过程中,为打通阻断联系的支河一共新建了30余座梁桥。为让这些桥更有文化内涵,青浦区提出了“一桥一名一故事”,用和青浦有关的文化元素赋予每座桥独特的意义。
比如,环城水系公园内有一座“云西桥”,“云西”二字就用了元代著名画家、青浦小蒸人曹知白的号。还有一座桥叫“丰乐桥”,1964年6月29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的陈毅,来到淀山湖畔视察,欣然赋诗《过淀山湖》,其中有“人人参加大生产,到处安居丰乐图”诗句,“丰乐桥”名就源自此。每座桥的桥头都有一块石碑,上面画有二维码,市民游客拿出手机一扫,便能了解“一桥一名一故事”。
把最美的景观留给百姓
21公里骨干河道围合而成的约24平方公里区域,是青浦新城的核心区。这片区域范围内60多个居民小区、36万居民,他们成了环城水系公园建设的最先得益者。
记者了解到,公园建设过程中,青浦区坚持还水于民、还绿于民,两岸至少退出河道蓝线15米、规划绿线50米,为群众提供了充足的休憩空间。同时,青浦区叠加了城中村和老旧小区改造、土地收储等工作,实现了“把动迁安置房打造为城市景观房”的承诺,把最美的景观留给百姓。
50多岁的张家明原本家住青浦区盈浦街道“城中村”——朱家浜12号,不久前完成动迁安置,举家搬到了不远处的浩泽家园三期,新房子有120多平方米。“最让人心情舒畅的是,推开新家的窗就是美丽的西大盈港,环城水系公园景色尽收眼底!”张家明高兴地说。
原本家住青浦区香花桥街道东斜村的沈加才,3年前因动迁搬到了上达河和西大盈港交叉处的清河湾佳苑,小区南边是一个形如子弹头的狭长岛屿。“以前,这个小岛周围的河道边堆满了垃圾,小岛上还散居着盈中村的20来户村民,一些小河几乎被垃圾淤塞。如今,这个小岛已经摇身一变成了以青少年游乐主题的长岛公园,公园里有健身步道、篮球场、网球场,我们可以通过新建的三座桥梁自由进出,方便又惬意。”
张浩告诉记者,环城水系公园三期项目即将于今年年中开建。三期建设将延续此前的理念,把青浦老城厢区域的环城河道贯通开放,还将在青浦新城中央商务区内建设1平方公里中央公园和长三角艺术中心。“我们将依托环城水系公园建设,在青浦新城中央商务区打造‘百步见绿、百米见水’的新城绿道,让这片区域成为青浦的‘城市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