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立秋时节“贴秋膘”?余暑未消,不宜过分进补 2021-08-09  来源:“绿色青浦”微信公众号

0809_100407_374.jpg

虽然高温还在持续,但是夏天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尾声,今天申城在晴热中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立秋时节如何养生保健?民间有立秋“贴秋膘”的习俗,但中医养生专家建议,立秋后余暑未消,宜食清热健脾、利湿润燥、滋阴润肺的食物,“贴秋膘”要恰到好处,不宜过分进补。

盛夏时节,不少市民缺乏胃口,饭食清淡,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就想吃点儿好的,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首选吃肉。这几日,青浦一些农贸市场的肉类摊位销售迎来一波小高潮,每家摊位上都摆上了色泽新鲜的五花肉、肋条、里脊肉等产品,吸引市民前来选购。“夏天天气太热没有胃口,不想吃油腻的食物。立秋了,稍微凉快了,就买点肉,补补身体。”市民张阿姨说。肉类零售摊主也告诉记者:“立秋以后,温度会稍微下降,吃肉的人会比夏天多,这几天的销量提高不少。”

立秋过后,虽然食欲开始增加,但是从中医养生角度来看,盲目“以肉贴膘”的方式并不可取。因为立秋后依旧处于最热的三伏,盛夏余热未消,秋阳似火,人体的胃肠功能仍然较弱,若此时进食太多肉类反而会增加胃肠负担,导致胃肠功能紊乱,结果适得其反。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中医科医师建议,要根据秋季特点,科学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

“立秋吃一点温热的食品,比如肉类,可以起到贴秋膘的作用,如果过度地补温热的食物会滋生肥甘厚腻,对身体会有矫枉过正的作用。立秋时节是从暑湿节气过渡到寒湿节气的过程,仍然会有炎热的天气,适当地吃一点新鲜多汁的蔬果,有利于清热解毒,但是也不宜贪凉吃多,以免对脏腑和脾胃造成受寒。”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中医科医师刘吟宇介绍。

同时中医认为,立秋时节的暑热既伤阴又伤气,容易导致人体气阴两虚,市民要适时调整不良情绪,保持心态平和,早睡早起,增加户外运动,以增强体能。“秋季运动主张养收,不要过量运动,以舒缓的运动为主,如果过量地运动会导致汗液排出过多造成气虚的情况。立秋后还要注意对情绪的控制,避免情绪的过度激动造成燥气伤肝。”刘吟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