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结出累累硕果,迎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第四年,青浦加速奔跑! 2023-04-17 来源:“绿色青浦”微信公众号
自2019年11月1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揭牌以来,青浦与吴江、嘉善携手共同完成了示范区三年的建设工作,全力推动示范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今年是示范区“新三年”的起步之年,青浦区作为今年示范区重大会议活动的轮值方,将举全区之力做好东道主,为示范区新三年的建设开好头。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启动建设以来,青浦坚持制度创新和项目建设双轮驱动。
三年累计形成112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38项在国家长三办推动下面向全国复制推广。在生态环境联保共治机制方面,已形成加强联保共治、夯实生态基底、推动绿色发展三方面22项制度创新成果和46个典型案例,使示范区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率等指标持续改善。上线运行E企融信易贷服务平台完成授信26.53亿元,帮助一批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加快推动要素流动。制定出台示范区第三批公共服务项目清单,实现45个公共服务项目共建共享,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年着力推进10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5633亿元。在青西地区,青浦聚焦创新绿核打造世界著名湖区,西岑科创中心就是“创新绿核”集中示范项目之一,分为东、西两个片区。目前,东片区的华为青浦研发中心8个建设组团全部实现结构封顶,西片区的西岑科创园区正开展低碳规划、主干路网交通设计等相关规划设计的编制工作和城中村项目的前期工作。西岑科创中心将建设成长三角数字干线和长三角一体化的关键节点。除此以外,在生态环保领域,蓝环工程青浦先导段和江南圩田展示园一期已竣工,淀山湖堤防达标及岸线生态修复工程(一期)、蓝色珠链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一期)开工建设,元荡岸线上海段全线贯通;在互联互通领域,示范区城际线、轨交17号线西延伸项目、沪苏湖铁路青浦段项目加速推进;在产业创新领域,美的全球创新园区、网易国际文创科技园、安踏上海总部、云砺数字科技产业园等项目正加快建设;在公共服务领域,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医院将启动运营,青浦区公共卫生中心、青西郊野公园二期、世外高中即将建成。青浦国际一流的绿色创新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生态、创新、人文有机融合的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共建共享共治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持续深化,成为推动青浦全面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枢纽门户”的新引擎,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样板示范。
为迎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四周年,青浦2023年将举全区之力做好示范区开发者大会、四周年现场会以及其他重大活动,同时结合环意Ride Like A Pro长三角公开赛、“五五购物节”、第四届长三角一体化古镇发展大会、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活动、赛事等,形成更为广泛的宣传效应。在前三年推出的8+N重点领域112项制度创新成果的基础上,今年青浦还将继续配合执委会做好制度创新的探索工作,深化拓展和做实已有成果,推动效应释放和系统集成。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等项目建设方面,青浦将紧扣跨域一体,加快“一厅一片”重点区域建设;聚焦示范区核心的核心,在水乡客厅青浦片区建设上全面发力;坚持项目引领,加快四大领域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品质、完善互联互通布局、集聚创新发展动能、优化公共服务供给。
今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为示范区规划、建设和空间治理提供了基本依据。青浦作为一体化示范区的重要成员,根据《规划》的要求,将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枢纽门户的总体目标,全面推进“一城两翼”的建设。
青浦新城依托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对标“战略赋能区、数创新高地、幸福温暖家”的发展目标,以创新研发、商务贸易、旅游休闲功能为支撑,建设具有江南历史文化底蕴的生态型水乡都市和现代化湖滨城市。青浦东翼将紧密承接虹桥主城片区的辐射带动和进口博览会的溢出效应,构建形成“一核、一带一轴一廊、多簇群”的青东联动发展格局。青浦西翼作为承载环淀山湖区域“创新绿核”和“十字走廊”交汇处的重要地区,将围绕“更具创新活力的世界级著名湖区”定位,以生态人文、旅游休闲、创新研发、商务会务为主导功能,重点提升环湖生态品质,强化文化传承、创新协同、设施共享,充分融合水乡生活、智慧社区等居住理念,提高公共服务配套能级,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从而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的全循环发展,实现由生态高地向复合发展高地的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