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乡遇东厍,体验乡村自然美学 2023-12-11  来源:“绿色青浦”公众号

深秋时节,走进练塘镇东厍村,古风古韵的瑞龙桥、白墙黛瓦的农家院落、如诗如画的村容村貌……一幅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呈现眼前。近年来,围绕“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的建设主线,依托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东厍村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上海市首个沉浸式康养疗愈村、青浦区首个民宿集聚村,带动产业多元发展,打造出自然乡村美学推动乡村振兴的“东厍样本”。

1211_105917_542.png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基础设施升级改造。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东厍村以改善村容村貌、树立文明新风为目标,持续改善村庄基础设施,打造内外兼修的美丽村庄,着力提升乡村颜值,不断增强广大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2022年10月,东厍村被列入第五批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市区两级财政投入5300万用于基础设施改造,包括道路、桥梁、停车场、环卫设施、公共厕所以及宅前屋后村民的小三园建设和提升。” 东厍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迎春告诉记者,东厍村以“浪漫水乡,古韵新颜”为主线,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硬件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风貌提升、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下足“绣花功夫”,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村部东面规划建设一个1400平方米的综合服务楼,一楼设有卫生室、老年活动室,满足村民的就医和文化娱乐的日常需求;二楼聚焦综合服务,可以满足会议、演出、用餐等综合类活动需求。”

1211_105946_650.png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东厍村在整体保留原汁原味的乡村特色基础上,积极引进产业方满山乡遇,整村打造民宿集聚村,涵盖乡村公共空间营建、旧建筑活化利用、整村改造、美学教育、禅修疗愈、民宿建设等多项任务,致力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宜居乡村生活。

1211_110007_837.png

“对标荷兰羊角村,我们将努力打造上海首个沉浸式康养疗愈村、青浦区首个民宿集聚村,传递乡村自然美学理念。”满山乡遇项目总监曲龙飞告诉记者,“围绕自然肌理和乡村布局打造一核六区的整体格局,目前村史馆、乡村客厅、林下公园、花桥等提升改造项目已经完成,与瑞龙桥、庄严寺、野龙果业等串珠成线,连片打造乡村振兴产业带、文化带和休闲带。” 目前,全村已签约20余栋民宅(另有30余栋意向民宅准备签约),前期已形成“一处接待中心+三栋民宿”设计方案,目前接待中心已完成,3栋民宿计划于2024年“五一”正式开门迎客。

1211_110034_544.png

丰富的产业为东厍村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阿特麦文化创意产业园是一座由老厂房改造而成的文创园,也是目前上海最大的手工体验园区之一,每年吸引游客20万人次。“在完成总部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我们正在规划民宿、酒店、画廊、小叶紫檀博物馆,包括一些现代农业设施的建设,助力东厍村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上海阿特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昳昳表示。

1211_110055_605.png

野龙果园占地面积360亩,主要种植翠冠梨、秋月梨、阳光玫瑰、有机葡萄、富有甜柿等高品质水果,其中翠冠梨亩产量约1400千克、秋月梨亩产量约1300千克。如今,这里结出的“致富果”“幸福果”远销全国各地,每年吸引着吃货们慕名而来尝鲜,也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1211_110117_462.png

东厍村创建“瑞龙同心”党建服务品牌,充分发挥党总支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推行党员公约及党员家庭户“先锋约定”,构建“1个党群服务站+3个党员家庭服务点+7个党小组”的党建网格,发动党员以“1+X”形式结对联系群众,凝聚干群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的最大共识,乡村面貌焕然一新,邻里乡情变得更加浓厚,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愈发充足。

1211_110137_992.png

如今,勇于探索的东厍村人,以自然为媒、以产业为基、以文化铸魂,正在建设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编者按: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青浦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区农业农村委,开设“乡村新发现”专栏,以村书记为推荐官,带领市民群众感受乡村振兴工作思路、特色产业和文化品牌,展现青浦一村一品的良好风貌,激发青浦乡村振兴工作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