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青春战“疫”:水务青年,超长待机的“尖兵团” 2022-05-17  来源:“绿色青浦”微信公众号

党有号召,青年先行。为助力疫情防控,青浦共青团坚决贯彻区委部署要求,在团市委指导下,主动向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请战,充分发挥组织体系优势,动员号召全区青年投身疫情防控这场大仗硬仗。在这场战“疫”里,青浦青年主动出列,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积极投身医疗救治、核酸筛查、物资保供、城市运行等各条战线,为着热爱的青浦尽锐出战,让团旗紧跟党旗飘扬在战“疫”一线,让青春在抗“疫”大局中闪闪发光!

0517_075545_425.jpg

三次转“战”  沉着应对守“疫”线。“马上收拾行李,立即前往隔离点开展疫情防控相关工作。”4月6日,正在区疾控中心开展流调工作的邱晓雷,接到了新任务——前往集中隔离点守护隔离人员。

当时,距离他女儿生日只有3天,“看来,为女儿精心准备的庆生会要爽约了。”他心里清楚,却只字未提,连声应下任务,带着对女儿深深的愧疚,马不停蹄地投身“新战场”。殊不知,这已是邱晓雷参与抗击疫情以来的,第三次转场……

早在3月初,他就在社区担任核酸采样和抗原分发的志愿者;4月1日,浦西封控,他又被紧急招入水务局备勤小分队驻扎局机关,并作为首批出征支援疾控流调的队员之一,参与到与病毒的赛跑中;这次,也是距离病毒最近的一次,他依然没有一丝犹豫。

“病毒谁都怕,但总有人要承担起这份责任。作为共产党员、团干部,我只有迎头往前冲。”这是邱晓雷的使命。

“青”尽全力  在火线上逆风前行。“今天凌晨,要接收一批密接,医护人员和消杀人员,准备就绪了吗?”“昨天的核酸结果拿到了吗”……在区水务局副局长、隔离点总点位长陆晓峰的带领下,每天,他都要时刻与酒店联络组、转运组等相关部门沟通;每天,他要询问叮嘱上千句事项,时刻关注隔离点整体工作运转。

“在不同岗位干过,但在隔离点还是头一回。”要说“点位长”有“多大”?邱晓雷用10个字形容:昼夜连轴转,事事要操心。他坦言,“一开始的几天大家都是靠着信念支撑,一天就睡2个小时,压力还是蛮大的。当初也是没有什么经验,一边干一边摸索,后来一条条措施落地,一个个问题与困难得到解决,仅用几天时间就让隔离点步入正轨。”

为了更合理有效地开展工作,邱晓雷主动牵头成立了青年突击队,指引隔离点的青年们“逆”风前行。

谁也没想到,出发时,除了简单的衣物,他的包里,不仅带上了党旗,把青春的团旗也带进了隔离点…..

亦苦亦甜   隔离点内温暖又安心。“我们在这里吃得好,住得也好,跟在家里没什么区别,谢谢你们,愿疫情早日结束,你们可以早日回家与家人团聚!”解除隔离的一家人,在归家前,感谢着邱晓雷和隔离点的工作人员。

“我们接收过不顾危险投身方舱建设的农民工兄弟、接收过23名来自敬老院的最大年龄90多岁的老人,还接收过年纪最小的未满周岁的小宝宝”说起隔离人员的情况,邱晓雷如数家珍。“看到每个人都能平安回家,就是我最幸福甜蜜的时刻。”

不少老人心理压力大,害怕被其他隔离人员感染,他就当起了“心理辅导员”;为了给孩子的母亲补充营养,他就每天安排营养餐……点点滴滴地悉心照料,换回了大家对邱晓雷浓浓的谢意和对政府的感激。

0517_075623_540.jpg

他们是核酸样本的“转运人”。凌晨4点,队长孙宝来一声令下,一支由9人组成的“水滴志愿者上善先锋突击队”立即赶往赵巷镇卫生院。早上7点,第一批样本送达,对其进行全面消毒、仔细检查、核对等工作后,送到了检测机构。十几个小时的紧张忙碌,他们的衣服全身湿透,手被汗水侵泡的发白起皱,但是没人叫一声苦、喊一声难!

4月1日-4月21日,这支队伍安全及时圆满地完成了150余批次、130余万人次的样品清点及运输工作。

他们是药品保障的“配药侠”。有一群水务青年“配药侠”,每天无数次穿梭在徐泾镇居民区与医院之间,保障居民的术后用药、慢性病等急需特需用药。这18名队员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药神”。

清晨6点,他们出发前往医院,排队取号、配药、缴费、拿药、特需、退费……晚上6点,他们刚刚走出医院,赶往社区送药、转达医嘱、整理第二天的“药单子”。顾不上吃饭,来不及喝水……

截至目前,药品保供专班已出动约215人次,完成代配药、送药2100多单。

他们是下沉村居的“贴心人”。7名水务青年第一时间响应区委组织部号召,组建区级战“疫”支援队,下沉村居参与抗疫。人手紧、任务重,下沉后,居委力量虽从5人增加到12人,可服务对象多达一千多居民,他们始终没有一丝退缩。

物资保障、药品保障、防疫保障…他们当过“大白”“接线员”“采购员”“信息员”,他们关心居民所看所思,尽心尽力;他们做好正面宣传,带头抵制谣言;他们相互鼓励,不断优化工作流程………他们与居委并肩作战,与居民,并肩作战!

他们是快速流调的“侦察兵”。“青浦水务疫情机动支援队紧急集合!马上到区疾控中心参与流行病学调查!”一声号令,20多位青年干部迅速组建流调“侦察兵”团队。流调组、信息组、密接组,24小时一班,展开电话排查。每条关键信息反复询问、确认;每串核心数据仔细校对,还原活动轨迹,从海量信息中寻找蛛丝马迹。一遍遍询问,一遍遍解释,一遍遍宽慰,他们不厌其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