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关于对青浦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002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主动公开

2022.10.29

康军平代表:

  您在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的第002号代表书面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普法工作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八五”普法规划启动以来,青浦区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抓牢宪法和民法典两个关键,抓实体制机制、依法治理、法治文化三个创新支点,抓好国家工作人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村居民等四类重点人群的法治教育工程,全力打造与“上海之门、国际枢纽”相匹配的法治宣传教育高地,进一步推动“八五”普法规划落细落实。此外,我区还把普法融入到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等法治实践全过程,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责任制,积极构建社会大普法格局。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普法工作导向,突出五个普法重点 (一)深入宣传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组织党员、干部、法治工作队伍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全覆盖的系统学习培训。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学校教育,做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运用各类媒体平台,发挥各类普法阵地作用,持续推动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法治青浦、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结合,拓展学习宣传的广度深度。 (二)深入宣传宪法。办好“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举办宪法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进网络主题活动。依托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法治文化节活动开展,加强青浦、吴江、嘉善三地宪法学习与宪法贯彻实施互动交流。加强宪法文化建设,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充分发挥青浦法治广场、东方绿舟宪法教育馆等宪法宣传教育阵地作用,打造覆盖各类人群,集教育和体验为一体的宪法学习宣传阵地。深入挖掘以“宪法泰斗”许崇德先生为主的法治名人故事与法治文化内核,推进打造面向长三角区域的“青浦崇德尚法文化馆”。 (三)深入宣传民法典等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重要指示,推动各单位、各街镇线上线下集中开展“民法典宣传月”活动。充分发挥新媒体宣传优势,联合区融媒中心在“绿色青浦”APP上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月挑战答题活动;联合青浦邮政制作民法典明信片向全区指定小区进行定向投送,依托微信朋友圈投放功能开展民法典广告宣传;联合团区委制作拍摄“青春社区依法治”系列短视频推送“青春青浦”“法治青浦”微信公众号。2022年疫情期间充分利用“法治青浦”新媒体平台传播影响力,采用“以案释法”形式宣传违反疫情防控秩序行为,普及疫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累计发布、转载疫情防控宣传398篇,粉丝阅读累计67850人次,内容涵盖“疫情防控”“战疫日记”“战疫释法”“抗疫手记”“律师服务”等专题栏目。 (四)深入宣传与促进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广泛宣传有关进博会、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发展、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和新城建设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广泛宣传有关平等保护、公平竞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围绕加强淀山湖生态环境保护,广泛宣传环境资源保护、替代性修复等方面法律法规规章。利用司法局微信公众号“法治青浦”新媒体平台优势,加强《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宣传,以漫画形式帮助广大群众学习了解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举措和政策。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及微信塔群交流覆盖优势,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等法律法规宣传。 (五)深入宣传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利用“3·5学雷锋”“4·15国家安全教育日”“4·26知识产权日”“6·26国际禁毒日”“九九重阳节”等节点宣传契机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知识产权、禁毒、法律援助等方面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并向各街镇村居百姓积极宣传刑法、禁毒法、养老诈骗防范、反拐卖等与村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围绕社区管理服务、城市有序运行、道路交通安全、矛盾纠纷化解、社会组织规范运作等基层治理重点难点,开展经常性法治宣传教育,大力宣传法律纠纷解决的途径,在全社会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推动守法普法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二、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效能,把普法融入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各环节 (一)持续优化公共法律服务。制定《青浦区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办法》,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发展更均衡、服务更优质。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息无障碍环境建设,增设手语服务,为听障人士与基层窗口实现无障碍沟通。加大12348线上服务渠道宣传推广力度,为年老群体发放便民服务卡,保障不同人群均能获得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积极规范居村公共法律服务,开展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点亮工程,加大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检查力度,不断提升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质量和水平。 (二)加强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夯实基层人民调解理论与实践基础,拓宽基层司法所为民办实事的力度、深度、广度。根据人民调解年度培训计划,结合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区司法局、区人民调解协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为期三个月的“送课下基层”人民调解业务培训活动,通过新模式、新形式、新内容的送课形式,激发基层调解内生动力,筑牢非诉解纷第一道防线根基。 (三)坚持普法和执法、司法相融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本区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制度的意见》,推动各单位、部门、街镇结合“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原则和工作职能,编制发布普法责任清单。区政务办持续优化调整各单位政务公开全领域标准化规范化目录,通过超链接方式实现公开内容的一键查阅,方便公众通过标准目录检索查看,公示对外服务热线及时解答群众遇到的法律问题。各执法单位注重加强对行政相对人、案件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社会公众的政策宣讲和法律法规讲解,在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中,注重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在行政复议的受理、审理和决定中注重加强对申请人的实时普法。 (四)加大以案普法工作力度。区法院编发《青法说案》《青法之窗》《青法审判》等刊物1.1万余册,形成定期向社会发布典型案例机制,加大推行以案说法、以案普法、以案学法,使社会热点案事件依法解决的过程成为全面普法的公开课。去年3月,区法院公开巡回审判了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刑事案件,旁听人数达到上百人,起到了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区检察院选取贴近百姓民生的典型案例,制作了“钻石大盗”“植入nfc芯片的假lv包”等40余条普法短视频,继续打造《青检小剧场》,将枯燥乏味的案例转化为轻松幽默的短视频,在多个互联网平台转发,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区司法局发动律师深入全区207家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参与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013件,拍摄民法典及防疫普法视频22个,通过“以案释法”形式为广大企业员工、群众、弱势群体进行普法。 三、充分发挥法学院校和法学会作用,传播优秀法律文化 (一)深化与法学院校的沟通合作。区司法局邀请上海政法大学专家教授为各村居“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上法治课。与法学院校合作开展村规民约调查研究,深入走访村(居)委会与村(居)民代表、党员代表、村(居)干部等,研究村规民约的制定现状及效果。在部分律师事务所设立法学教育实践基地,积极搭建常态化交流平台,促进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深度衔接。 (二)加强法学会建设,展现新担当。坚持需求与保障相结合,根据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现实需求,发挥法学会学术团体职能作用,围绕提供高效精准的法治保障、优化营商环境等中心工作,加强调研、开展学术研究、推进法治实践。区法学会组织成员深入圆通快递公司总部开展调研。区市场监管局、区法院、区检察院、上海政法学院等四家单位成立法学会研究小组,聚焦企业发展和社会治理,加强重点领域法治研究。 四、健全普法责任制,广泛运用社会力量开展普法 (一)加强普法联络员队伍建设。根据各相关单位人员变动的实际,适时调整充实了全区普法联络员队伍,确保每个单位至少有一名普法联络员,保证普法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开展区普法联络员工作培训,引导各委办局普法联络员站高望远、从大格局中推进普法治理,聚焦区委区府中心工作提供法治宣传服务保障。 (二)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普法中的作用。区总工会持续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职工法治宣传行动,通过线上答题,线下设摊、讲座等形式宣传,“送法”进企业、进商圈、进工地、进菜场。团区委组织青少年社工开展青少年自护系列专题活动,以身边的小故事开展零距离普法教育,鼓励青少年多角度学习法律、禁毒、网络安全等基础知识。区妇联实施“幸福家庭·法律护航”项目,推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反家庭暴力法、民法典等线下微法课9场,线上5部普法微视频。夏阳、盈浦法治文艺队创作戏曲合唱、沪剧、西洋镜、快板、朗诵等法治节目,广泛开展村居巡演活动,获得群众热烈欢迎。 接下来,青浦区司法局将按照“整体部署、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认真贯彻落实青浦区“八五”普法规划,从增强全民法治意识、健全社会大普法格局、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三个方面着力,深入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宣传,健全法治宣传教育网络,创新法治宣传教育载体,持续提高普法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主办单位:青浦区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