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青浦区政协第五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047号提案的答复
无
主动公开
无
无
2020.07.02
您在区政协第五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提出的第047号《推进苏四期水环境治理 做好青浦水文章》的提案收悉,由我局主办,提案中提出的五条建议,技术含量高,具有前瞻性。经内部多次研究讨论,并于5月8日与您进行了当面沟通,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立智慧河长平台
我区自2016年启动河长制试点以来,在制度设计和创新上始终走在全市前列,全面推行河长制也取得明显成效。顺应管理精细化、手段信息化等新要求,市级层面构建了统一的河长管理平台,并向全区各级河长普及“上海河长”APP,可实时查看自己管辖河道的“一河一档”“一河一策”及水质变化等情况,有利于及时发现涉河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此外,在区科委支持指导下,我们邀请华为公司正开展“智慧水务”建设总体方案编制,现已完成方案评审。主要围绕“防汛排涝、工程运行、供排水及河湖监管”三大体系,实现感知全天候、业务全覆盖、监控全过程,着力打造“工作人员好用、领导管用、百姓受用”的智慧平台,让水务“智慧大脑”服务各级河长。
二、关于发挥物联网水质传感器作用
水质在线监测作为地表水水质监测的重要辅助手段,在河道水质预警、固定水体水质演变分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8年苏州河四期水环境综合整治启动以来,为加强河道水质跟踪,市水文总站在我区范围内苏州河一级支流设置了6个水质在线监测岸边站,我们也先后设置了22个水质在线监测浮标站。目前,由于在线监测设备数据准确性不高,建设和维护费用大,还难以大范围普及。今年计划在拦路港泖淀和小莲湖闸新增2个在线监测站,年底前建成。
三、关于建立水质数据展示平台
根据部门职能分工,目前地表水水质数据由生态环境部门统一对公众发布。我们主要是根据河长制工作要求,按照需要开展水质监测和数据分析,为河湖治理保护、水资源调度等决策提供数据支撑。目前,在蓝色珠链水生态治理方案中,结合群众需求,参照公园噪音展示窗口,考虑了相关水质指标的实时展示平台,待方案完善后试点实施。
四、关于利用先进科技支撑高效治理
近年来,我们以河湖养护标准化管理为契机,引导第三方加大保洁设备和人员投入力度,并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配置(大江大河以自动化打捞船为主,中小河道以人工打捞船为主),全区现有保洁船只528条(其中自动化打捞船100条,含长臂保洁船)、一线养护人员1700余人,河道保洁硬件力量已成规模。同时,在管理水平提升上,积极探索河湖智能化管护全新模式,2018年建成“青浦区河湖智能化管理系统”,依托北斗资源优势,借助卫星遥感、无人机、北斗导航、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全区河道内水生植物、坝基问题实现三天内快速锁定;对市区管河道内违法排污、码头违章问题实现精确监控;对保洁船只和巡查、监理人员实现工作考勤、电子围栏、轨迹跟踪、尾迹查询、实时监控于一体的信息化监管;对涉河各类问题实现“发现-上报-移送-处置-确认”闭环流转和全过程信息化。全区河湖管护成效明显提升,有力遏制水生植物泛滥态势。目前,针对环城水系等景区,已于绿容局对接,计划进一步升级保洁船外观和动力系统。
五、关于加强生物治理
2019年,市水务局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本市乡村河湖治理与保护的指导意见》,强调要牢固树立“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注重生态护岸建设与生态修复治理。在“十四五”专项规划及示范区水生态治理方案编制过程中,我们都对生态岸线比例提出了明确要求,在今后实施阶段将严格执行。同时,考虑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大量投放食藻虫以及鱼类等措施,仍处于“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阶段,尽量避免过多人工干预,充分遵循自然规律。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水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