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区2021-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三年行动计划(草案解读)
无
主动公开
无
无
2021.09.29
为全面深入了解《青浦区2021-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即第八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出台背景、目标、主要任务及计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等,有关解读如下:
1、第八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编制的目的是什么?
青浦区通过七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滚动实施,持续深化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在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区域环境质量与示范区一体化绿色建设和发展价值高地的目标尚有很大差距。同时,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制约着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根据区委、区政府部署,结合本区实际,制订了《青浦区2021-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第八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总体思路是什么?编制过程中考虑了哪些原则?
总体思路上,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着力解决大气、水、土壤、固废和生态建设等重点领域攻坚难题,加快形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生态环境的稳步改善。
编制原则上,一是坚持绿色发展,强化源头防控。促进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调整优化,促进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充分发挥已有试点项目的示范作用,逐步从点到面推广,推动形成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方式。二是坚持质量核心,推进系统治污。系统采用多种手段,落实重大环保项目,切实解决区内水、气、土、固废、生态等领域的瓶颈问题,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三是坚持统筹谋划,突出区域协同。强化各生态环境要素的综合协同,统筹城镇与农村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同步提升,完善示范区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探索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共守的新路径。四是坚持治理创新,健全多元体系。强化环境治理模式创新,提高治理体系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注重运用好市场、社会、行政、法律等手段,形成政府、企业、社会三大机制协同共治的生态环境治理新格局。
3、第八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哪些目标指标?有哪些任务举措保障这些目标指标的实现?
《计划》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到2023年,本区生态空间质量和功能稳步提升,基本形成青东联动、青中融合、青西协同的绿色发展格局。区域内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具体指标包括:环境质量方面,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III类的比例提升到70%以上,淀山湖的水质类别要达到IV类(总氮V类),太浦河的水质类别稳定达到III类,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35微克/立方米以下,AQI优良率保持在85%左右,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以上;绿色发展方面,重点推进清洁生产、生态园区、绿色产品和绿色消费,最终形成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完整链条,加大对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力度;污染治理方面,全区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7%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污水厂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回收率达到43%,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化肥施用量和农药使用量分别降低5%,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得到全面安全处置;生态建设保护方面,森林覆盖率达到18.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湿地保护率维持50%。
为保障第八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目标指标的实现,《计划》共安排了水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保护、土壤(地下水)环境保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业污染防治和绿色转型发展、农业与农村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循环经济与绿色生活、生态文明改革与保障机制等10个专项,共计85个项目。
4、如何保障《计划》实施?
《计划》提出加快完善环境保护机制体制建设,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全面保障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一是健全环保体制机制。健全生态文明建设领导机制、督察整改机制,全面深化河长制、湖长制,完善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污染防治管理体系,创新社会治理机制等。二是提升生态环境监测与智慧监管能力。优化环境空气质量网络布点,建立综合立体交通环境监测网络,构建大气环境监测评估体系;完善地表水重点敏感区特征因子监测能力,做好国控、市控监测站点建设的前期协调及建设运行保障,加强国考断面水质预警监控和评估精细化管理,构建黄浦江上游骨干河道地表水水生态监测网络;整合优化国控、市控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三是推进全社会共建共享。持续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保障公众知情权;引导公众积极践行环境保护责任,让公众参与环境治理决策、执行、监督等各环节的内容;发挥基层组织在环境保护领域的作用,开展街镇(园区)基层环境治理试点示范;加快科普基地建设,积极开展各类环保科普、宣教活动;鼓励群团和社会团体参与环境治理,构建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体系。四是加强科研合作机制。配合示范区建设集中打造示范区生态环境科研创新技术合作平台,借助平台建设加大对区域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对策、水生态环境监测监控及生态功能恢复技术、区域污染防治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和投入,加快解决青浦区生态环境重点问题,推出先进有效的绿色发展政策。
5、与以往计划相比,本轮计划有哪些特点?
与前几轮相比,本轮计划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突出绿色发展,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坚持生态优先、强化源头防控,夯实绿色发展基础,推动形成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方式;二是突出区域协同,依托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着眼于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完善示范区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探索区域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共享新路径;三是突出治理创新,强化生态环境制度政策、治理模式、治理格局的创新,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全方位推动形成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