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长三角(青浦)数字人力资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风险评估报告

主动公开

2022.11.09

《长三角(青浦)数字人力资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风险评估报告

根据《青浦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2年度青浦区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的通知》文件要求,对《长三角(青浦)数字人力资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讨论稿)(以下简称“本意见”)进行风险评估,并形成本报告。

一、风险点及风险源

(一)风险点甄别

1.政策制定依据的充分性:风险点包括以下两点:是否符合国家、上海市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是否符合本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本区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人才队伍建设需求。

2.政策目标的合理性:风险点包括以下两点:政策导向是否与本区现状实际相适应;是否合理确定目标值。

3.资金投入的安全性:风险点包括以下两点:投入是否在财政可承受的范围;是否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安全。

4.政策的社会公平性:风险点包括以下两点:政策的公平性如何;是否有诱发社会不稳定风险因素存在。

5.政策的效益性:主要考察分析政策是否存在对经济、社会、环境等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等风险。

6.政策与市场经济的适应性:主要考察分析政策是否会带来市场动荡、无序恶意竞争等不利局面。

7.政策执行过程风险可控性:主要分析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对存在的风险点是否能及时有效控制。

(二)风险点识别及风险源分析

1.政策制定依据的充分性:根据《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管理办法(试行)》(人社部发〔2019〕86号)、《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五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本市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沪人社力〔2022〕19号)、《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管理办法》(沪人社力〔2022〕115号)等文件精神,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上海市相关政策,符合本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求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与本区人才队伍建设需求相适应。

2.政策目标的合理性:本区现有各类人力资源机构280多家,2021年营业总收入45亿左右。其中具有星级机构[1]数量50家左右,约占机构总数18%。现有服务群体总量约7万人,占全区企业就业总人数(约68万人)的近10%,其中星级机构服务群体量达5.8万人,占服务群体总量的83%。据此分析,发展壮大优质人力资源机构是有效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主要方向,与本区现状实际相吻合。目前,服务群体数量达到5000人以上或年营业收入达500万以上的优质人力资源机构约25家,与本意见制定的“十四五期间完成产业园布点建设,注册企业不少于40家规模型企业,年营业收入不低20亿元(符合国家级产业园要求),并实现服务长三角企业2万家,服务群体达10-20万人的体量。”存在较大差距,如果目标数值只是考虑今后增量部分,存在目标实现难度较大风险。

3.资金投入的安全性:本意见具有产业导向性政策特点,资金投入主要考虑是否在本区财政可承受的范围内。本意见的资金扶持款项共计16项,其中,政策单独覆盖人力资源园区的款项6项、覆盖青浦区全域人力资源机构的款项10项。根据目前现有具有规模型的优质人力资源机构25家及今后入驻园区规模型机构目标40家,至十四五末总体政策覆盖人力资源机构为66家,按平均每家同时享受3项扶持政策,约全年扶持项目200个左右,参照近二年科技创新(众创空间)每项目扶持奖励约为17.5万元的平均值测算,年度扶持资金总量约为3500万元。同时,根据行业增值税平均税率(5%左右)及区级财力实得比例(按21.75%)换算,人力资源年营业额达到32亿左右为本区财政收支平衡点,按照十四五末的人力资源园区目标设定及现有存量的自然增长情况,基本判断总的扶持资金支出在财政可承受范围,无财政压力风险。在保障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方面,最大的风险点在于财政扶持资金的撬动经济、行业发展的杠杆作用发挥不够、乃至无效,造成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低下、乃至浪费。同时,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对个别虚假申报、骗取扶持奖励的违法行为的控制,也是提高资金使用安全的主要风险防范点。

4.政策的社会公平性:从政策的社会公平性方面,本意见覆盖面广,除对园区增量部分有特定扶持奖励外,较好考虑了全区域的政策统一,较好体现了社会公平性。在引起社会不稳定风险方面,不存在明显的诱发因素,可能会出现少部分微小人力资源机构,由于对政策解读的片面性而诱发不满意情绪。

5.政策的效益性:通过政策引导,加快本区人力资源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完善,对本区未来的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及营商环境改善等均带来正向的推动作用,且对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改善等具有潜在的有利影响,无明显的直接风险。

6.政策与市场经济的适应性:本意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原则,并通过政策引导,积极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助推健全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与市场经济规律相适应。同时,政策覆盖扶持属于正向激励,对现有的市场格局影响属于渐变式,不是突发性根本改变,不会引起市场动荡,但需防范控制区域间无序扩张、机构与机构间的恶意竞争等不利局面风险。

7.政策执行过程风险可控性:分析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园区建设方面:在合理的设点布局基础上,关键在于对入驻机构的总体质量把控,防范及减少无效扶持现象出现。

(2)资金使用安全方面:一是防范违规操作或操作失误现象发生。二是防范虚假申报、骗取资金等违法行为。

(3)政策适用性方面:主要防范随着形势发展和时间推移,现有政策难以继续适用风险。

从以上三方面的主要风险点分析看,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总体可控。

二、风险等级

(一)风险等级的划分方法

通过对上述风险点甄别及风险源分析,依据社会工作风险评估的的基本原理,对上述风险点从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规模、风险控制的无效性等三个维度进行衡量,并分别按极小、较小、中等、较大、极大五个等级分别赋值为1、2、3、4、5,形成各风险点的得分,通过对得分在总分值中的占比,得出各风险点的风险系数,再对每个风险点的风险系数进行算术平均,对应得出本意见的综合风险系数及对应的等级。具体综合风险系数及对应的等级情况如下表所示。

综合风险系数与风险等级对应表

风险系数

≤0.25

0.26-0.55

0.56-0.75

0.76-0.9

≥0.9

对应等级

极小

较小

中等

较大

极大

(二)风险等级确认过程

1.风险点等级赋分

根据风险点分析,对本意见共罗列出6个具体风险点,具体列表及分析后赋分情况如下:

各风险点及等级赋分情况表

风险点名称

发生的可能性

发生的规模性

控制的无效性

风险系数

目标实现难度较大

4

1

1

0.40

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低下、乃至浪费

3

1

1

0.33

对政策解读的片面性而诱发不满意

2

1

1

0.27

区域间无序扩张、机构与机构间的恶意竞争等不利局面

4

1

1

0.40

虚假申报、骗取资金等违法行为

3

1

1

0.33

政策难以继续适用

1

1

1

0.20

综合风险系数




0.32

2.综合风险等级确认

根据以上各风险点分析和风险系数统计结果,对应综合风险等级确认为“较小”。

三、风险防范措施及建议

(一)在着眼机构增量增长的同时,同步关注发挥现有存量机构的资源优势,确保未来发展目标的实现。政策的主旨在于撬动增长,现有存量是现行工作的根本和基础,鉴于目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已有一定规模的数量和服务体量、经济贡献,其中不乏一些具有一定实力和资源的优质机构,建议充分发挥他们在人力资源产业、人力资源服务等优势,确保未来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合理规划人力资源园区设点布局,避免区域内的无序竞争。建议先行开展人力资源园区建设规划,坚持“产业引导、总量控制”原则进行合理的设点布局,避免区域内的无序竞争局面出现。

(三)强化行业监管,有效控制入驻园区机构质量。在着力推进人力资源园区建设同时强化行业监管,通过设置一定门槛把住入口,建立质量评估退出机制理顺劣质机构的出口,控制园区入驻机构的质量,有效降低无效扶持奖励风险。

(四)拟定政策实施配套办法,规范具体操作,防范资金使用风险。建议在拟定具体配套实施办法、细则,具体明确扶持资金来源,以便对使用资金监督。同时细化具体业务操作规范、操作流程,尤其强化对资金使用的审核、审批流程等控制性措施,切实防范资金使用安全风险。

(五)加强后续跟踪评估,确保政策作用的持续发挥。针对可能形成的对扶持资金监管乏力、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等风险,建议加强对政策的后续跟踪及评估等工作,及时发现及调整相关内容问题,保障政策的适用性和扶持资金使用效益的持续发挥。

(六)加强政策宣传,积极引导形成社会面共识。建议根据实际开展针对面政策宣传和社会面的认识引导,努力消除相关人群由于对政策的误读和片面性理解所带来的不良情绪,尽早形成广泛的社会面共识,确保政策文件的落地实施和社会广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