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关于印发《青浦区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

QA130100020200063

主动公开

青府办发〔2020〕34号

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政府

2020.07.01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青浦区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2020年6月23日

青浦区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

(2020-2022年)

在线新经济是借助人工智能、5G、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智能交互技术,与现代生产制造、商务金融、文娱消费、教育健康和流通出行等深度融合,具有在线、智能、交互特征的新业态新模式。为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对产业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加快发展新经济形态,培育产业新动能,结合青浦实际,制订本行动方案。

一、明确指导思想和行动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部署,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对标上海建设全球城市和青浦打造“上海之门”总体定位要求,将加快在线新经济发展作为青浦有效推进疫情防控和疫后经济复苏的重要落脚点,作为满足生产生活升级需求和技术场景赋能产业转型的重要发力点,作为强化科创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的重要结合点,拉动消费新需求,培育经济新增长点,营造产业发展新生态。

(二)行动目标

立足全区优势资源,化危为机、顺势而为,着眼于经济发展能级和城市品质品位,全力推动在线新经济发展。力争到2022年末,培育10~15家创新型企业,打造6~8家品牌企业,孵化30家工业互联网企业,突破8~10项关键技术,将青浦打造成在线新经济重要承载地。

培育10~15家创新型企业。依托现有的人工智能、北斗导航、智慧物流等优势产业基础,聚焦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发展。

打造6~8家品牌企业。集中优势资源,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力争培育出一批在线新经济“独角兽”、行业隐性冠军等品牌企业以及上市企业。

孵化30家工业互联网企业。支持面向重点产业、重点环节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动企业从单项应用向综合集成跨越,扶持工业互联网企业创新发展。

突破8~10项关键技术。重点培育5G、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加强产学研联动发展,培育在线新经济领域的技术创新成果。

二、聚焦产业融合,培育经济新动能

1.打造智能化无人工厂。加强无人工厂、无人生产线、无人车间的建设与扶持,加快高端智能装备、民用航空、生物医药、北斗导航等行业智能化转型。鼓励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建设产品数据采集、智慧识别、定时定位、远程监控等智能服务平台。加快研制焊接、装配、喷涂、搬运、检测等智能制造单元和工业机器人。对获得市级“标杆性无人工厂”的项目,予以政策扶持。(责任部门:区经委、区科委、区发展改革委)

2.建设在线经济特色产业园。修订出台《青浦区特色产业园区认定及扶持管理办法》、制定出台《青浦区促进楼宇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结合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等创新载体创建工作,引导产业区块实现整体转型,对存量资源进行备案管理,通过工业厂房和商务楼宇等存量资源的改造提升,重点支持徐泾产业社区创建在线经济生态园、重固科创社区创建医疗器械科创园,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错位、相对集聚的在线新经济特色产业园区。(责任部门:区经委、区商务委、区规划资源局)

3.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聚焦重点工业领域,推动龙头企业搭建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构建面向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企业内部互联互通、高效协同的项目。鼓励企业利用震坤行等工业电商平台优化供应链采购、分销体系。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与软件设计厂商合作,培育集成服务供应商。培育30家区级工业互联网企业,3家市级工业互联网企业,跟进配套资金扶持。(责任部门:区经委、区科委)

4.拓展消费零售新业态。加快在青浦新城、赵巷、朱家角等地区的重点商圈推进“互联网+商业”智慧商圈模式,开展“云直播”“云逛街”“云送餐”“云游记”等云消费模式,促进消费会回补和潜力释放,将线上服务、线下体验、物流配送深度融合,打造新零售“智慧商圈”推广样板。围绕传统零售和渠道电商整合资源,推介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叮咚卖菜、盒马鲜生、美团买菜等电商平台的合作,推动青浦优质农产品线上销售。推进标准化菜场升级,提升结算便利化和食品源头可追溯化功能。(责任部门:区商务委、区农业农村委、区市场监管局、区科委)

5.加强品牌网络营销推广。依托青浦购物季等系列活动,通过美团、网易等线上平台,促进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推广,做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知名品牌。用好进博会上海交易团“6天+365天”交易服务平台等对外开放窗口平台,加大在线新经济龙头企业和产品全球推介力度。(责任部门: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局、区经委)

6.创新在线展览展示方式。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为抓手,以“云上会展”落户西虹桥为契机,推动各类专业化会展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放大进博会上海交易团“6天+365天”交易服务平台效应。推动各大展览展示企业和知名云服务企业共建云展服务实体,打造云会议、云展览、云走秀、云体验等系列活动。结合5G互动直播,加快VR/AR技术应用,拓展网上“云游”博物馆、美术馆、文创园区等,打造沉浸式全景在线产品。(责任部门: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局、区科委)

7.加速发展“无接触”配送。依托上海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打造物流供应链信息平台,构建全程在线交易、在线支付、信息发布、物流交易、产品展示、系统及设备终端应用为一体的服务网络。推动无人配送在零售、医疗、餐饮、酒店、制造等行业应用,鼓励小区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与快递企业建立市场化协作机制,加快社区、园区、楼宇等区域布局智能储物柜、末端配送服务站和配送自提点,保障“最后一公里”送达。(责任部门:区商务委、华新镇、区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

8.优化在线金融服务。鼓励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传统金融业务转型升级,推动银行线上申贷续贷还贷、线上投资理财理赔、线上便民缴费等金融服务,丰富智慧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线上渠道。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应用于授信融资、承保理赔、资产管理等领域。推进网络征信和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加强网络金融风险排查,守住不发生风险的红线底线。(责任部门:区发展改革委、区科委)

三、聚焦公共服务,持续保障改善民生

9.深化发展在线文娱。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发动漫、游戏、短视频、直播、互动娱乐等产品和服务,加快在线娱乐业发展。依托网易上海国际文创科技园,发展电子竞技、网游手游、动漫等互动娱乐产业发展,支持线上比赛、交易、直播、培训、健身。推进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机构上网运行,提供线上阅读、影视、音乐等内容丰富的网络文化产品。(责任部门:区文化旅游局、区体育局、区科委)

10.优化发展在线教育。支持互联网企业与在线教育机构密切合作,充分挖掘新兴教育需求,推动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良性互动、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有机衔接,普及“空中课堂”“腾讯课堂”“钉钉”等线上教育工具。丰富在线教育资源,建设适合网络传播和教学活动的在线开放课程,进一步健全“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管理服务工作模式,把本市遴选的线上培训平台纳入我区补贴培训政策,鼓励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加大线上培训课程开发力度,积极推行线上学习线下实训融合开展的培训方式,充分发挥“青能浦卓”等线上培训平台的作用,推动优质培训资源共享,引导各类企业职工和各类劳动者积极参与线上培训。(责任部门:区教育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科委)

11.提升发展在线医疗。支持互联网企业进入医疗健康领域,发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上海德达医院、上海冬雷脑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青浦分院等区内优质医疗资源的引领作用,依托实体医疗机构,建设长三角智慧医院,提供在线健康保健、在线诊断治疗服务。探索智慧医疗城市建设,打造远程医疗合作平台,逐步扩大平台联结服务的医疗机构和项目范围。依托麦迪瑞、辰光医疗等载体平台,加快发展智能医学影像设备、消杀机器人等智能医疗设备,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疾病诊断、药物研发、海量数据处理等领域应用。(责任部门:区卫生健康委、区医保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科委)

四、聚焦技术创新,提升科技引领功能

12.推进产学研技术攻关。做实做强上海北斗导航创新研究院,加快北斗导航产业创新功能型平台建设,打造集资讯、研发、产业化、投资于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和创新加速体系。建设产学研用结合的高水平开放式协同创新平台,支持企业、学校和各类研究所成立研发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共建行业技术平台建设。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关键技术攻关,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建设。(责任部门:区科委、区经委)

13.推广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北斗导航等先导产业,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营载体为支撑的专业化合作模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重大产品集成创新和示范应用。依托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西虹桥商务区、市西软件信息园等重点区域,探索设立在线新经济应用场景实践区,聚焦重点项目和场景落地,优化政策扶持方式,实现批量化生产及应用。(责任部门:区科委、区经委、区商务委)

14.培育创新型企业。支持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用户流量、商业模式的在线新经济领域创新型头部企业和领军企业。探索建立“不见面”招商模式,推广“云签约”方式,广泛应用视频洽谈、虚拟考察等形式开展网络招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精准推送对接,保持招商“不断线”,加大对在线新经济领域项目的招商力度。用好科创板平台,支持鼓励在线新经济领域的高成长性创新企业优先在科创板上市。(责任部门:区经委、区商务委)

五、聚焦基础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环境

15.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探索完善“城市大脑”建设,推进“雪亮工程”“智慧安防社区”的风险洞察、“一标六实”等系列智慧工程,推进跨部门跨领域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及全方位集成,提高社会治理效率。加强智慧医疗、智慧物流等职能系统的推广应用,推进北斗与智慧安防、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加强网络空间安全保障,完善公共数据和个人信息保护。(责任部门:区科委、公安青浦分局)

16.推进“一网通办”政务服务。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动政务服务“一次登录、全网通办”,推进青浦区政务服务移动端建设,将全区所有符合条件的政务服务移动端应用整合纳入“随申办”青浦市民云。提供在线预约、申请、咨询、进度查询等办事服务。推动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和互联互通,实现政务服务同一事项、同一标准、同一编码。加强长三角数据中心联动,形成具有协同效力,跨区域、跨系统的运行体系,支撑在线新经济发展,培育专业化供应商。(责任部门:区政务服务办、区市场监管局、区科委)

17.加强新型基础设施支撑。落实国家“新基建”建设要求,加强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及创新基础设施。加快建设5G引领的智能网络基础设施,重点支持5G、新型城域物联专网等信息基础设施的示范应用和模式创新。拓展智能感知、GIS空间分析、遥感动态监测、大数据分析、智能决策等技术在城市环境治理、建筑、水务、燃气、管廊等重点领域和城市安全与应急处理应用广度深度,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责任部门:区发展改革委、区科委、区生态环境局、区建设管理委、区水务局、区应急局、区经委、区商务委)

六、落实保障措施

18.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发挥青浦区招商引资领导小组、青浦区服务企业联席会议及青浦区产业园区和结构调整工作领导小组等的协调、组织机制作用,各相关部门加强沟通、通力合作,协调解决在线新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事项。

19.强化宣传推介。强化在线新经济,多主体、多方位、多形式地开展媒体宣传报道,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充分发挥电视、网络、互联网等媒体作用,总结推介成功经验与典型案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同时结合招商引资、重要活动等契机,拓展宣传推介范围。

20.加强人才建设。落实《关于推动人才高质量发展服务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人才政策,提供安居、落户、子女教育、健康医疗等政策支持,整合交通、金融等各条线各领域资源,打造优质的人才综合服务环境,引进和培育一批专业化人才。

公众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