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关于印发《2022年青浦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工作要点》的通知

QA130100020220071

主动公开

青府办发〔2022〕33号

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政府

2022.06.28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2022年青浦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6月28日

2022年青浦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工作要点

2022年,我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着力推进我区“一网统管”建设向纵深发展,形成横向贯通、纵向级联、技术驱动、法律赋能的复合平台架构,以治理数字化推动治理现代化,努力探索具有青浦特色的城市管理新路子。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

1.坚持科技之智与规则之治、人民之力相结合。深化数字化转型“青浦方案”,以数字赋能助力精准研判,以城市运行数字体征“防未然”,让市民群众更广泛参与“一网统管”建设,推动治理理念、治理手段、治理模式不断创新,以数字化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

2.坚持“价值判断”优先。聚焦市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主动跨前、积极作为,站在市民群众立场推动“一网统管”各项工作,紧紧依靠市民群众实现协同治理,彰显人本价值,体现数字治理的速度、精度和温度。

3.坚持平台化运作。坚决破除“数据孤岛”“技术壁垒”“经验主义”等惯性思维,聚焦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城市治理顽疾,加快传统管理数字化转型,推动业务流程重塑,不断探索平台化资源共享协同模式,继续推动线上线下高效协同处置各类事务。

(二)工作目标

坚持“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进一步完善城市运行管理体系和城市生命体征系统,实现城市运行数字化呈现、智能化管理、智慧化预防。继续以“一网统管”为牵引,以夯实信息基础设施、构建城市数字体征、推进应用场景建设、优化管理体系、加强市民参与、强化保障支撑为抓手,推进治理模式创新、治理方式重塑和治理体系重构,聚焦高效处置一件事,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研判、早处置,在最低层级、最早时间,以相对最小成本,解决最突出问题,取得最佳综合效应,全面提升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安全、有序、稳定的城市运行环境,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二、重点任务

(一)完善城市运行治理体系,提升数字治理能力

1.完善城市运行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区城市运行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建设,加快建立区级城运应急机制。推动区、街镇两级城运中心实体化建设,配齐配强工作力量,探索进驻派驻机制,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王”字型两级城运工作架构。推进区城运中心继续加强上下联通和资源整合,深度融合值班值守、应急联动、市民热线、网格管理等功能,提升区域城市运行管理和应急联动协调能力。研究制定街镇城运中心建设指导性意见,明确街镇城运中心的基本定位和管理范畴,优化固化街镇“一网统管”主要业务流程和内部操作规则。(牵头单位:区城运中心、区应急局,配合部门:区相关部门、各街镇,完成时间:2022年12月)夯实联勤联动工作站建设。打造19个示范联勤联动工作站,确保联勤联动工作站运行顺畅、处置高效,实现联勤联动事项结案率达到85%以上。通过完善指挥体系、夯实基础工作、突出联勤联动、完善城运平台、凸显工作成效等措施,实现“一网统管”建设覆盖率达到76%以上。(牵头单位:区城运中心,配合部门:公安青浦分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城管执法局、各街镇,完成时间:2022年11月)

2.提升平台化运作能力。推进区城运平台二期建设,做实平台汇集、对接、贯通、集成、中转及模块化等功能,实现专业问题与协同解决问题有机结合。推进“一网统管”业务智能协同平台建设,聚焦平台资源整合和线上线下处置协同,支撑并赋能“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探索“一线管战、平台管援”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闻声(讯)而动的实施响应机制,做优条块衔接、区域联动的快速应急体系,探索形成一批高质量串并联统筹处置规范,引导各方主动跨前,有机配合。(牵头单位:区科委、区城运中心,配合单位:区政务服务办、区相关部门、各街镇,完成时间:持续推进)

3.提升传统管理数字化转型能力。在全区政务云环境下,进一步完善并推动数字底座建设,推动地名地址标准化,加快“数字孪生三维精模空间地理底图”一期建设。(牵头单位:区政务服务办、公安青浦分局,配合单位:区城运中心,完成时间:2022年12月)建设青浦新城统一、实时更新、共建共享的“三维地下城市管线”数据库,推动新城率先实现地下三维一体可视化“一张底图”的总体建设。(牵头单位:区规划资源局,配合单位:区建设管理委,完成时间:持续推进)依托市“一网统管”轻应用及赋能中心作用,推进各街镇等单位探索开发实战管用的小程序或轻应用,提升赋能基层治理能力。(牵头单位:区城运中心,配合单位:区相关部门、各街镇,完成时间:持续推进)

4.提升数据治理能力。依托区大数据资源平台和部门等系统,吸纳更多市场主体的城市运行数据,探索行业非公共数据采购,更好用于支撑应用。(牵头单位:区政务服务办,配合单位:区城运中心、区相关部门、各街镇,完成时间:2022年12月)

5.提升城运中台和云支撑能力。依托城市数据体征服务管理、体征数据运营等规范化技术路径,高效形成标准化实时接口交互使用,赋能各部门和街镇基层应用,助力构建更加立体、广泛的感知城市,提升城运平台早发现、早预警、早研判、早处置能力。(牵头单位:区政务服务办,完成时间:2022年12月)建设满足区、街镇(含联勤联动工作站)、村居工作站两级平台、三级应用的信息基础设施,构建标准统一、架构先进、安全可靠、支撑有力的电子政务外网及政务云体系。(牵头单位:区科委,完成时间:2022年8月)

6.提升安全保障能力。贯彻落实城运建设网络安全二十条,严格执行数据分类分级保护、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健全安全风险评估、安全责任落实、安全应急处置等相关机制。筑牢安全管理防线,完善安全运营管理机制,明确各街镇、各部门安全管理责任边界,根据三级等级保护的要求规范,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强安全事件的协同处置,强化对参与信息化建设和运营企业的集中规范管理。(牵头单位:区委网信办、区科委,配合单位:公安青浦分局、区政务服务办、区城运中心、各街镇,完成时间:持续推进)

(二)推动城市运行数字体征系统迭代升级,不断强化实战实用

1.深入推动数字体征迭代升级。深刻把握“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理念,坚持“应用为王”,守牢“风险防控”安全阀,从城市安全、交通、稳定、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等多个维度,细化管理颗粒,不断优化完善我区城市数字体征指标体系,把握核心指标,精准发现、解决问题,形成科学、规范、有序的管理范式。(牵头单位:区城运中心,配合单位:区政务服务办、区相关部门,完成时间:2022年10月)深化11个街镇城运平台数字体征建设,赋能基层城市治理。(牵头单位:区城运中心、各街镇,配合单位:区政务服务办,完成时间:2022年11月)

2.大力提升神经元感知体系建设。一是推进物联感知中台建设。提供终端快速接入、终端管理、数据汇聚、数据转发、统一接口等服务,为前端设备的数据调取、流转、应用、分析提供基础服务,实现物联设备与数据统筹运用、统一管理以及与事件中心的联动。(牵头单位:区科委、区城运中心,配合单位:区相关部门、各街镇;完成时间:持续推进)二是提升视频共享平台功能。围绕“街镇、委办局的扩容及委办局接入、区级视频共享平台扩容、区级视频视觉中枢、密码应用安全增强”等方面,推进完成区级视频图像信息共享平台二期建设,实现视频并发能力的扩容。(牵头单位:区科委,完成时间:持续推进)

3.创新丰富“一网统管”应用场景建设。围绕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服务保障进博会、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新城建设等重大战略任务,以“长三角数字干线”为牵引,推进各类应用场景建设。城市安全方面,建设“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平台”、“智慧工地”、“智慧消防大数据综合信息平台”等项目。城市运行方面,建设“区总值班室视频点名系统延伸应用”、“环境自动监测信息化服务平台”、“上海市青浦区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等项目。创新引领方面,建设“长三角数字干线治理数字化板块”、“示范区联合河湖长制工作平台”等项目。(牵头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生态环境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水务局、区建设管理委、区消防救援支队、新城办、青东办等,完成时间:持续推进)持续推进街镇智能化应用场景建设,每个街镇至少开发1-2个实战管用的智能化应用场景。(牵头单位:区城运中心、各街镇,配合单位:区相关部门,完成时间:2022年11月)

4.加快最小管理单元数字化精细精准治理。探索市域社会治理楼宇精细化服务、深化进博会核心区一体化保洁管理、智慧街区等最小管理单元建设,推进管理末梢责任落实和精准管理。(牵头单位:区委政法委、青东办、区绿化市容局、徐泾镇、华新镇、赵巷镇、重固镇等,配合单位:区相关部门,完成时间:2022年12月)

(三)推动多方参与的治理新机制,更好彰显“四早五最”青浦实践

1.丰富需求发现手段。依托城市运行数字体征,实时感知城市体征。依托网络端、感知端、市民端,及时发现城市运行中的问题。通过建设或租用无人机中台,供各部门、各街镇共享。拓展5G巡屏车使用区域,提升新城区域内城市治理方面智能发现水平。加强街镇对视频智能应用平台的应用,围绕街面秩序的14类智能场景,强化有效发现、闭环管理,实现准确发现问题的点位覆盖率达80%,及时结案率达90%以上。(牵头单位:区城运中心,配合单位:区委网信办、区科委、各街镇,完成时间:2022年11月)

2.拓宽多元参与渠道。拓宽治理成效评价体系,健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反馈促进机制。(牵头单位:区城运中心,配合单位:区相关单位,完成时间:持续推进)通过“一网统管”市民端,健全市民参与机制,构建基层政府与市民扁平化连接机制,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牵头单位:区城运中心、区民政局,配合单位:各街镇,完成时间:持续推进)

3.赋能经济和生活数字化转型。围绕“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的城市数字化转型要求,与数字生活、数字经济有机衔接。坚持人本导向、应用牵引、数据赋能、关键支撑,着力推进教育、文旅等领域数字治理应用,注重“两张网”融合推进,让市民群众切实感受城市数字化转型成效。(牵头单位:区教育局、区文化旅游局;配合单位:区相关部门;完成时间:持续推进)

(四)保障机制

1.强化法制保障。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促进和保障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的决定》的要求,对照我区职责,做好“一网统管”建设工作。(牵头单位:区城运中心,配合单位:各街镇、区相关部门,完成时间:持续推进)

2.强化制度先行。制定视频智能化平台管理办法、智能应用场景建设的指导意见、联勤联动工作站示范站验收考评等制度,逐步形成“一网统管”制度体系。同时研究我区“一网统管”标准化工作。(牵头单位:区城运中心,配合单位:各街镇、区相关部门,完成时间:持续推进)

3.强化“一网统管”绩效考核评价。加强对街镇和有关部门“一网统管”建设工作成效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年度绩效考核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牵头单位:区绩效考核办,区城运中心,配合单位:各街镇、区相关部门,完成时间:2022年12月)

4.加强“一网统管”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开展“一网统管”专题培训,提升城运队伍专业化水平。完善区、街镇城运中心业务骨干挂职锻炼机制,加快培养和使用人才,提升业务骨干的工作能力。继续开展“一网统管”立功竞赛,提升一线工作人员的获得感、归属感和荣誉感。(牵头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区城运中心,配合单位:各街镇、区相关部门,完成时间:持续推进)

5.加大宣传力度。推进“一网统管”宣传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积极对外宣传,不断拓展青浦“一网统管”品牌影响力,提升市民对“一网统管”治理城市的感受度,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良好氛围。(牵头单位:区委宣传部、区融媒体中心、区城运中心,配合单位:区相关部门、各街镇,完成时间:持续推进)

附表:2022年青浦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工作重点任务分工表

附表

2022年青浦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工作重点任务分工表

重点任务

任务名称

任务内容

牵头单位

配合单位

时间节点

一、完善城市运行治理体系,提升数字治理能力

(一)

完善城市运行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1

推进区城市运行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建设,加快建立区级城运应急机制。推动区、街镇两级实体化建设,配齐配强工作力量,探索进驻派驻机制,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字型城运工作架构。推进区城运中心继续加强上下联通和资源整合,深度融合值班值守、应急联动、市民热线、网格管理等功能,提升区域城市运行管理和应急联动协调能力。研究制定街镇城运中心建设指导性意见,明确街镇城运中心的基本定位和管理范畴,优化固化街镇一网统管主要业务流程和内部操作规则。

区城运中心、区应急局

区相关部门、各街镇

202212

2

夯实联勤联动工作站建设。打造19个示范联勤联动工作站,确保联勤联动工作站运行顺畅、处置高效,实现联勤联动事项结案率达到85%以上。通过完善指挥体系、夯实基础工作、突出联勤联动、完善城运平台、凸显工作成效等措施,实现一网统管建设覆盖率达到76%以上。

区城运中心

公安青浦分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城管执法局、各街镇

202211

(二)

提升平台化运作能力

3

推进区城运平台二期建设,做实平台汇集、对接、贯通、集成、中转及模块化等功能,实现专业问题与协同解决问题有机结合。一网统管业务智能协同平台建设,聚焦平台资源整合和线上线下处置协同,支撑并赋能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探索一线管战、平台管援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闻声(讯)而动的实施响应机制,做优条块衔接、区域联动的快速应急体系,探索形成一批高质量串并联统筹处置规范,引导各方主动跨前,有机配合。

区科委、区城运中心

区政务服务办、区相关部门、各街镇

持续推进

(三)

提升传统管理数字化转型能力

4

在全区政务云环境下,进一步完善并推动数字底座建设,推动地名地址标准化,加快数字孪生三维精模空间地理底图一期建设。

区政务服务办、公安青浦分局

区城运中心

202212

5

建设青浦新城统一、实时更新、共建共享的三维地下城市管线数据库,推动新城率先实现地下三维一体可视化一张底图的总体建设。

区规划资源局

区建设管理委

持续推进

6

依托市一网统管轻应用及赋能中心作用,探索开发实战管用的小程序或轻应用,提升赋能基层能力。

区城运中心

区相关部门、各街镇

持续推进

(四)

提升数据治理能力

7

依托区大数据资源平台和部门等系统,吸纳更多市场主体的城市运行数据,探索行业非公共数据采购,更好用于支撑应用。

区政务服务办

区城运中心、区相关部门、各街镇

202212

(五)

提升城运中台和云支撑能力

8

依托城市数据体征服务管理、体征数据运营等规范化技术路径,高效形成标准化实时接口交互使用,赋能各部门和街镇基层应用,助力构建更加立体、广泛的感知城市,提升城运平台早发现、早预警、早研判、早处置能力。

区政务服务办

/

202212

9

建设满足区、街镇(含联勤联动工作站)、村居工作站三级平台相配套的信息基础设施,构建标准统一、架构先进、安全可靠、支撑有力的电子政务外网及政务云体系。

区科委

/

20228

(六)

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10

贯彻落实城运建设网络安全二十条,严格执行数据分类分级保护、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健全安全风险评估、安全责任落实、安全应急处置等相关机制。筑牢安全管理防线,完善安全运营管理机制,明确各街镇、各部门安全管理责任边界,根据三级等级保护的要求规范,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强安全事件的协同处置,强化对参与信息化建设和运营企业的集中规范管理。

区委网信办、区科委

公安青浦分局、区政务服务办、区城运中心、各街镇

持续推进

二、推动城市运行数字体征系统迭代升级,不断强化实战管用

(七)

深入推动数字体征迭代升级

11

深刻把握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理念,坚持应用为王,守牢风险防控安全阀,从城市安全、交通、稳定、疫情常态化防控等多个维度,细化管理颗粒,不断优化完善我区城市数字体征指标体系,把握核心指标,精准发现、解决问题,形成科学、规范、有序的管理范式。

区城运中心

区政务服务办、区相关部门

202210

12

深化11个街镇城运平台数字体征建设,赋能基层管理。

区城运中心、各街镇

区政务服务办

202211

(八)

大力提升神经元感知体系建设

13

推进物联感知中台建设。提供终端快速接入、终端管理、数据汇聚、数据转发、统一接口等服务,为前端设备的数据调取、流转、应用、分析提供基础服务,实现物联设备与数据统筹运用、统一管理以及与事件中心的联动。

区科委、区城运中心

区相关部门、各街镇

持续推进

14

围绕街镇、委办局的扩容及委办局接入、区级视频共享平台扩容、区级视频视觉中枢、密码应用安全增强等方面,推进完成区级视频图像信息共享平台二期建设,实现视频并发能力的扩容。

区科委

/

持续推进

(九)

创新丰富一网统管应用场景建设

15

围绕长三角数字干线、服务保障进博会、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新城建设等重大战略任务,推进各类应用场景建设。城市安全方面,建设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平台智慧工地智慧消防大数据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等项目。城市运行方面,建设区总值班室视频点名系统延伸应用项目环境自动监测信息化服务平台上海市青浦区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等项目。创新引领方面,建设长三角数字干线治理数字化板块示范区联合河湖长制工作平台等项目。

区发展改革委、区生态环境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水务局、区建设管理委、区消防救援支队、新城办、青东办

/

持续推进

16

持续推进街镇智能化应用场景建设,每个街镇至少开发1-2个实战管用的智能化应用场景或轻应用。

区城运中心、各街镇

区相关部门

202211

(十)

加快最小管理单元数字化精细精准治理

17

探索市域社会治理楼宇精细化服务、深化进博会核心区一体化保洁管理、智慧街区等最小管理单元建设,推进管理末梢责任落实和精准管理。

区委政法委、青东办、区绿化市容局、徐泾镇、华新镇、赵巷镇、重固镇等

区相关部门

202212

三、推动多方参与的治理新机制,更好彰显四早五最青浦经验

(十一)

丰富需求发现手段

18

依托城市运行数字体征,实时感知城市体征。依托网络端、感知端、市民端,及时发现城市运行中的问题。通过建设无人机中台,供各部门、各街镇共享。拓展5G巡屏车使用区域,提升新城区域城市治理智能发现水平。加强街镇对视频智能应用平台的应用,围绕街面秩序的14类智能场景,强化有效发现、闭环管理,实现准确发现问题的点位覆盖率达80%,及时结案率达90%以上。

区城运中心

区委网信办、区科委、各街镇

202211

(十二)

拓宽多元参与渠道

19

拓宽治理成效评价体系,健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反馈促进机制。

区城运中心

区相关单位

持续推进

20

通过一网统管市民端,健全市民参与机制,构建基层政府与市民扁平化连接机制,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区城运中心、区民政局

各街镇

持续推进

(十三)

赋能经济和生活数字化转型

21

围绕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的城市数字化转型要求,与数字生活、数字经济有机衔接。坚持人本导向、应用牵引、数据赋能、关键支撑,着力推进教育、文旅等领域数字治理应用,注重两张网融合推进,让市民群众切实感受城市数字化转型成效。

区教育局、区文化旅游局

区相关部门

持续推进

四、保障机制

(十四)

强化法制保障

22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和保障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的决定(暂定名)》(以下简称《决定》)的要求,对照我区职责,做好一网统管建设工作。

区城运中心

各街镇、区相关部门

持续推进

(十五)

强化制度先行

23

制定视频智能化平台管理办法、智能应用场景建设的指导意见、联勤联动工作站示范站验收考评等制度,初步形成一网统管制度体系。同时研究我区一网统管标准化工作。

区城运中心

各街镇、区相关部门

持续推进

(十六)

强化一网统管绩效考核评价

24

加强对街镇和有关部门一网统管建设工作成效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年度绩效考核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区绩效考核办、区城运中心

各街镇、区相关部门

202212

(十七)

加强一网统管人才队伍建设

25

组织开展一网统管专题培训,提升城运队伍专业化水平。完善区、街镇城运中心骨干挂职锻炼机制,加快培养和使用干部、人才,提升干部、骨干的工作能力。继续开展一网统管立功竞赛,提升一线工作人员的获得感、归属感和荣誉感。

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区城运中心

各街镇、区相关部门

持续推进

(十八)

加大宣传力度

26

推进一网统管宣传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积极对外宣传,不断拓展青浦一网统管品牌影响力,提升市民对一网统管治理城市的感受度,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良好氛围。

区委宣传部、区融媒体中心、区城运中心

区相关部门、各街镇

持续推进

公众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