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清洁美丽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2021年度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发布 2022.05.30

本次发布的示范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由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和示范区执委会共同开展评价,范围涵盖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全域,是全国首次跨行政区域开展的生态环境质量年度评价。本次评价基于统一尺度、统一标准,系统评估了示范区2021年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并对近三年来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为构建示范区统一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提供了实践案例。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发布以来,示范区按照“生态优势转化新标杆、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一体化制度创新实验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的战略定位,在生态环境领域开展了生态环境管理“三统一”(统一生态环境标准、统一环境监测监控体系、统一环境监管执法)、水体联保共治等诸多制度探索和实践。两年多来,示范区持续推进生态环境管理“三统一”制度建设,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进一步完善,两区一县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共享共用逐步实现,为实现示范区生态环境状况的“一张网”科学评估奠定了基础。

本次评价系统分析了2019~2021年三年的监测数据,认为示范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呈现稳中有升趋势。2021年,示范区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为87.4%,各项评价指标均达标,总体呈改善趋势;地表水环境质量优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84.6%,持续改善;区域声环境评价等级为较好,各类声功能区昼、夜间均值达标,总体保持稳定。

Ø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AQI优良率稳中有升

2021年,示范区AQI优良率为87.4%,其中优级天数为107天,占29.3%;良级天数为212天,占58.1%;轻度污染天数为45天,占12.3%;中度污染天数为1天,占0.3%;无重度及以上污染日。

示范区AQI各级别天数比例年际变化

2019~2021年AQI优良率总体有所上升,2021年较2019年上升9.0个百分点,较2020年下降3.0个百分点;其中,三年间均无重度及以上污染日,中度污染天数逐年下降。

各项评价指标均达标,总体有所改善

2021年,示范区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年均浓度分别为28、50、6和34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CO)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数平均浓度为1.0毫克/立方米,臭氧(O3)日最大8小时平均值第90百分位数浓度为159微克/立方米。其中,PM2.5、PM10、NO2和臭氧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SO2和CO浓度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示范区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变化

PM2.5、SO2、CO、臭氧评价指标逐年改善,2021年PM2.5、SO2、CO、臭氧年均浓度较2020年分别下降9.7%、14.3%、9.1%、4.8%,较2019年分别下降26.3%、25.0%、9.1%、11.2%。2021年PM10、NO2年均浓度与2020年持平,较2019年分别下降15.3%、2.9%。

Ø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地表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示范区地表水水质类别年际变化

2021年,示范区优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84.6%,无劣Ⅴ类断面。氨氮、总磷平均浓度和高锰酸盐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35、0.119和4.1毫克/升。

示范区地表水主要水质指标年均浓度变化

优Ⅲ类水质断面比例逐年上升,2021年示范区优Ⅲ类水质断面比例较2020年上升5.8个百分点,较2019年上升9.6个百分点;2021年氨氮和总磷平均浓度较2020年分别下降18.6%和6.3%,较2019年分别下降35.2%和14.4%;2019~2021年高锰酸盐指数的平均浓度基本持平。

主要河湖水质基本持平

2021年,太浦河水质为Ⅱ~Ⅲ类,总体水质较好。其中,平望大桥断面水质状况为良好(Ⅲ类),其余6个断面水质状况均为优(Ⅱ类)。2019~2021年,太浦河总体水质基本持平,各断面水质类别稳定达到Ⅱ~Ⅲ类。

2021年,淀山湖各功能区水质均达到Ⅴ类(按湖泊标准评价),水质差别较小,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和总氮。与2019年和2020年相比,2021年淀山湖进水口水质由劣V类提升至V类,其余功能区水质类别均保持在V类。2021淀山湖的总磷和总氮浓度较2020年分别下降20.0%和0.5%,较2019年分别下降23.7%和9.0%。

Ø声环境质量状况

区域声环境评价等级为较好

2021年昼间时段,示范区区域声环境质量监测均值在52.7~53.3分贝之间,均值为53.0分贝,评价等级均为较好。2019~2021年昼间时段示范区区域声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年度监测均值在52.5~54.0分贝之间,平均值为53.2分贝。

各类声功能区昼、夜间均值达标

2021年,示范区各类声环境功能区监测均值均达到相应的声环境质量标准。2019~2021年示范区各类声环境功能区监测均值总体基本持平。

示范区声功能区环境质量年际变化

两年多时间里,沪苏浙两省一市持续推动生态环境领域的一体化制度创新,强化联保共治,不断夯实示范区的生态绿色基底,环境质量的改善示范区内的居民都亲身可感,淀山湖等重点水体水质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下一步,两省一市三级八方生态环境等部门将进一步加强示范区生态环境质量统一监测和评价工作,积极探索生态环境统一监测制度;针对重点环境问题,开展联合攻关,加快协同改善局部区域和水体环境质量,开展淀山湖等跨界重点水体的岸线生态修复和功能提升工程,持续提升滨水生态环境,增加生态韧性;持续加强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深化生态系统网络建设,整体提高生态环境实时感知和跟踪监测水平;深入开展跨界联合执法检查和联合监测,一体协同加大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力度,在持续提升示范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共同探索更多、更实的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制度创新成果。

44.示范区开始试点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异地房屋租赁费

https://mp.weixin.qq.com/s/Swp9NrXpyUcA5hn4ZdQYig

为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进一步提升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服务示范区内人才流动、产业发展,支持职工租房需求,近期执委会联合上海、苏州、嘉兴三地住房公积金管委会联合印发《关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试点异地租赁提取住房公积金的通知》,创新试点在示范区内支持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异地房屋租赁费用。

Ø试点区域

《通知》明确,试点区域为示范区全域,即: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

Ø申请条件

职工及配偶(以下统称申请人)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申请提取申请人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金额,用于支付异地房屋租赁费用:

1.申请人符合住房公积金缴存城市租赁提取条件;

2.申请人任意一方在一体化示范区内缴存住房公积金;

3.申请人在房屋租赁城市无自有住房,且在示范区内跨区域租赁住房。

示范区异地租赁提取方式和额度参照缴存城市提取方式和额度执行。

Ø办理流程

申请人向缴存地公积金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缴存地公积金管理机构受理后,依托住房公积金“跨省通办”工作机制向租赁地公积金管理机构核实申请人家庭(含单身家庭)房屋状况、房屋租赁登记备案情况等信息。

租赁地公积金管理机构核实情况后将信息反馈给缴存地公积金管理机构,审核通过的,提取资金按规定转账到申请人本人账户。

上海、苏州、嘉兴三地住房公积金中心根据《通知》制定具体操作办法或者业务指南,推进跨区域、跨部门信息协查,为职工提供方便服务。

具体业务办理可查询三地住房公积金官网,或拨打当地住房公积金热线咨询(上海、苏州咨询电话:12329,嘉兴咨询电话:12345)。

45.华为青浦研发中心首栋楼封顶

https://mp.weixin.qq.com/s/sqZ8cb6dVcuhG2RRRZeEUQ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重点工程项目,华为上海青浦研发中心项目计划打造华为全球最大创新基地,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建设水陆宜居“新空间”。随着最后一立方米混凝土浇筑完毕,历经十个月施工,华为青浦研发中心(F组团)首座研发办公楼实现封顶。

施工现场,整栋楼已初见雏形。工地上不时传来机械作业的声音,工人干得热火朝天,在确保疫情防控和生产安全的前提下,抓紧工期赶进度。

自去年9月正式开工以来,项目施工方面对工期紧、高标准以及疫情影响,制定了以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以及工人网格化的管理为核心的管理目标,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以效率为先,积极转变思路,提出项目底板按照“分块规划、隔块施工、分层浇筑、整体成型”的原则,采用“跳仓法”施工,利用最少的资源和人员配置进行现场施工作业,仅82天完成项目约10万平地下室(底板+结构)施工,工期时间相较于传统做法工期缩短一倍。

复工后,F组团首栋封顶的建筑作为华为的办公楼、研发、实验室使用,通过曲折丰富的景观路网,打造成以中央临水广场和核心放射型“广场小镇”组团,华为研发中心整体建成后周边餐厅、会议中心、小火车、冷却塔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我们整个项目预计在2024年1月中旬交付,争取做到提前两个月交付条件完成。

——中建三局华为上海青浦研发中心项目(F组团)项目经理杨威

华为上海青浦研发中心项目位于示范区先行启动区的青浦区金泽镇,占地面积约16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是示范区西岑科创中心的重要项目。F组团位于整个华为研发项目西北侧,总用地面积达2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23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1.5万平方米,包括研发用房及数据中心,配套普通实验室及员工服务设施。

华为上海青浦研发中心项目建成后,将作为示范区科技创新重点项目,预计导入3-4万名华为尖端研发人才,将在更大范围内对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的构建起到引领作用,为华为践行精品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