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背景
- 发展历程
- 总体概况
- 战略定位
- 投资环境
- 城市规划
- 楼宇资源
- 服务部门
三大战略的重大叠加
2010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要求"进一步强化上海大都市的综合服务功能,要依托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构建面向长三角、服务全国的商务中心。
根据《规划》,到2020年, 长三角将形成以上海为核心的“一核九带”空间布局。
在中国新一轮发展聚焦长三角,长三角新一轮发展聚焦上海西部的时代大背景下,上海西虹桥商务区, 作为虹桥商务区主要功能的实现区和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战略地位日渐凸显。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提出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西虹桥商务区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两大国家战略,将成为青浦区服务上海、联动长三角、辐射亚太的重要平台。
上海城市布局调整战略
建设虹桥商务区是上海市委、市政府立足全局、着眼长远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目的是依托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带动上海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促进城市空间布局调整、助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
青浦区“一城两翼”发展战略
西虹桥商务区是青浦区“一城两翼”重大发展战略“东翼”的承载者,承东启西、东联西进,将成为青浦未来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新“引擎”,成为青浦区服务上海、联动长三角、辐射亚太的重要平台。
-
2022年3月4日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启动建设一年来,西虹桥商务区抢抓进档升级机遇和辐射带动效应,积极推动大虹桥、进博会、一体化等战略叠加,打造长三角数字干线首发站,跑出了“加速度”、答好了“开放题”。一年来,西虹桥商务区会展产业集聚企业160余家;北斗园区集聚企业292家,营收增长40.3%、税收增长41.9%;以中核建为代表的央企总部,以波司登、格创东智为代表的民企总部加快落户。
-
2021年9月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三个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启动仪式举行。总投资超302亿元的一批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290亿元的一批重大工程集中开工、一批重要功能性平台集中揭牌。下阶段,西虹桥将加快推进一批国际性会展项目和知名品牌展会落户,加快形成较为完善的会展产业链,加快形成多业态融合的发展新格局,加快修编升级会展专项政策,高质量推动会展产业园建设,打造带动全中国、影响全球会展圈的“西虹桥会展王牌”。
-
2021年6月
虹桥国际会展产业园揭牌启动仪式在西虹桥商务区举行。2021年2月,国务院批复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明确要构建国际会展之都的重要承载区。虹桥国际会展产业园的扬帆起航,是青浦肩负国家战略“举全区之力决战大虹桥”的重要举措,是青浦抢抓机遇驱动会展经济大发展的强力引擎,是青浦迈向门户城市、示范城市和国际城市的又一次攀登。
-
2021年5月
西虹桥公司亮相首届长三角应急展。本次展会的亮相,西虹桥商务区以视频和海报的形式,展示了其从传统园区到现代CBD,成立十年以来在开发建设、功能塑造、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全方位发展,构建生态、智慧、高品质现代化商务区取得的卓越成效。
-
2021年4月
长三角产业互联网总部基地启用仪式暨上海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入驻仪式及上海长三角产业互联网促进中心揭牌仪式在西虹桥商务区举行。西虹桥商务区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的“核中核”,是承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溢出效应的最前沿。基地将充分发挥西虹桥的区位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通过政策聚焦、服务聚焦、生态聚焦,引进产业互联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催生全产业、全场景、全技术的产业互联网应用领域,力争成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产业互联网总部聚集的新高地。中心则致力于促进产业互联网行业创新发展,服务社会、行业和企业,打造上海乃至长三角一体化的产业互联网孵化平台、技术平台、服务平台、交流平台、合作平台,助力长三角产业互联网总部基地建设。
-
2021年3月
青浦区加快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行动方案公布,根据“行动方案”,青浦区将全面对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方案,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为根本牵引,以实施新时代“一城两翼”战略布局为关键支撑,积极引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全力共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打造支撑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的开放枢纽、创新枢纽、交通枢纽、物流枢纽、贸易枢纽、金融枢纽、信息枢纽和文化枢纽等八大枢纽功能。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成为继两大国家战略之后,青浦迎来的又一次国家意志的布局落子。
-
2021年2月
国务院批复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明确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功能布局和主要任务,标志着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成为继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之后,上海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又一重要承载地。即着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一个关键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一个枢纽链接。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资源要素流动和汇聚中架起“彩虹桥”、建立“超链接”,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
2020年11月5日
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作为进博会永久举办地和展现青浦“上海之门”新形象的前沿阵地,西虹桥商务区充分发挥主场保障优势,同步开展“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溢出效应论坛”“第三届进博会首单活动”“第三届进博会首证颁发活动”“2020青浦区招商推介会”“RAIF2020国际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创新论坛”“2020首届中央企业、上海国企数字供应链创新论坛”等亮点纷呈、成效显著的进博会配套活动,努力成为进博溢出效应首站。
-
2020年7月
西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以及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纳入上海张江扩区范围,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
-
2020年1月13日
“服务国家战略 共绘梦想蓝图——2020年青浦区百强企业和创新创业人才表彰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区委书记赵惠琴发表讲话,并为百强第一名——上海中通吉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颁奖。赵惠琴指出,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人才是改革创新的源动力。过去一年,青浦的企业积极应对复杂的环境,加快创新发展,实现逆势飞扬。青浦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在各行各业发展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推动了创新经济的蓬勃发展。
-
2019年11月5日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题为《开放合作 命运与共》的主旨演讲。
-
2018年11月13日
进口博览会“6+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台——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正式成立。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小玫,市政协副主席赵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董事长孙成海,上海市商务委主任尚玉英,中共青浦区委书记赵惠琴,青浦区人民政府区长夏科家,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吴星宝,市国资委党委副书记肖文高,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长彭文皓,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以及澳洲、捷克等20多个国家驻沪总领事出席了开港仪式。
-
2018年11月5日
第一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提出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西虹桥商务区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两大国家战略,将成为青浦区服务上海、联动长三角、辐射亚太的重要平台。
-
2016年2月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发布,
虹桥商务区被列为六大发展区域之首。 -
2015年9月
《虹桥商务区发展“十三五”规划》基本形成“产城融合发展、环境生态文明”的世界一流商务区框架,逐步朝着“上海西部中心”和“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的高端商务中心” 的发展目标。
-
2014年8月14日
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赴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调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企业发展情况
-
2013年9月11日
赵惠琴书记为时任上海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徐逸波介绍北斗西虹桥基地情况。
-
2013年6月8日
区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前,时任西虹桥公司总经理颜贵志介绍西虹桥商务区情况
-
2012年3月11日
北斗卫星导航位置服务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框架协议签字仪式
-
2011年1月9日
上海市政府与商务部签订共享国家会展项目框架协议
-
2010年12月29日
时任钟山副部长考察会展选址
-
2010年5月
国务院正式批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实施,要求“进一步强化上海大都市的综合服务功能,要依托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构建面向长三角、服务全国的商务中心。”
-
2010年3月
在青浦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下,区属国有独资开发公司上海西虹桥商务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作为西虹桥商务区开发建设主体,承担西虹桥商务区范围内整体规划建设、土地收购储备以及招商引资等具体工作。拥有上海西虹桥创业服务有限公司、上海西虹桥企业服务有限公司、上海西虹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全资子公司,以应对不同业务的发展。
-
2010年1月
《上海市虹桥商务区管理办法》(2010年1月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25号公布)发布,上海虹桥商务区规划面积约86平方公里(包括27平方公里的主功能区和59平方公里的功能拓展区)。
-
2009年10月
虹桥商务区管委会正式成立,虹桥商务区正式启动建设
-
2008年5月
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依托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虹桥商务区的战略构想
-
虹桥商务区
上海虹桥商务区是上海市“十三五”重点发展六大区域之首,总体规划面积86平方公里,其定位是依托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建成上海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新平台,面向国内外企业总部和贸易机构的汇集地,服务长三角地区、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的高端商务中心。
虹桥商务区包括主功能区和功能拓展区两大部分,涉及四个行政区(青浦、闵行、嘉定和长宁),分为五片管理:主功能区(管委会管理)和西虹桥(青浦)、南虹桥(闵行)、北虹桥(嘉定)、东虹桥(长宁)等四个功能拓展片区。核心功能区规划面积约4.7平方公里,其中1平方公里位于西虹桥片区,3.7平方公里位于主功能区。
-
西虹桥商务区
西虹桥商务区规划面积19平方公里,是虹桥商务区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国家会展中心所在1平方公里区域纳入虹桥商务区核心区范畴。西虹桥商务区具有良好的区位、交通、产业、生态、历史人文资源等优势,将全力打造成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标志性区域之一,建成生态、智慧、高品质的商务功能区。
2010年3月,青浦区人民政府专门成立了青浦区属国有独资开发公司上海西虹桥商务开发有限公司作为西虹桥商务区的开发建设主体,主要承担了西虹桥商务区范围内的整体规划、市政建设、土地收储、产业发展等具体工作。
着眼于完善城市功能配套的需要,西虹桥商务区重视“产城融合”方面的发展战略,秉承“生态、智慧、高品质”的总体目标,通过清晰的产业定位,融合了会展、商业、办公、文化、休闲、生活等多种业态,形成了“一核三区”的产业布局结构。西虹桥商务区将将着力发展:会展服务业、总部经济产业、现代金融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将西虹桥商务区打造成为一座会展之城、科技之城、文化之城、产业之城和生态之城。
-
1以国家会展中心为引领
国家会展中心是国家商务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项目,总占地面积1290亩,建筑面积达147万平方米,其中展览面积约50万平方米、商业面积15万平方米、办公面积18万平方米、酒店面积6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会展单体建筑及会展综合体。2015年正式投入使用。
-
2打造会展产业之城
积极发展会展相关上下游产业,集聚传统会展服务、新型会展服务、会展中介服务、会展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等业态。以优质的服务、良好的投资环境、优惠的政策支持,吸引各大展览机构、展会公司落户西虹桥,打造联动运作的会展配套服务企业集群,推动形成会展服务体系,带动住宿、餐饮、广告、零售、交通、旅游、金融、咨询、法律、通关等会展关联服务业发展,打造西虹桥会展之城。
位于西虹桥商务区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是全球功能最全和规模最大的会展综合体之一,也是万众瞩目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永久会址。坐拥 150万平方米国家会展中心,集聚会展及会展周边企业超过100家,20万方洲际酒店、铂瑞酒店、铂骊酒店等高端酒店,3万方会务场地等会展配套服务资源,形成会展场馆方、主办方、配套服务企业全产业链。年展览面积达700万平方米,年参展观众达700万人次,2019年会展产业税收约 7850万元。
会展效益溢出
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为引领,西虹桥商务区积极发展会展相关上下游产业,目前已集聚会展产业企业近百家,包括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等会展促进机构;德汉展览、百展堂等会展服务企业;上海国际广告节承办单位道仑文化等会展组展企业等。同时,借势展会期间带来的巨大的客流和商机,推动商务区酒店业、餐饮业、休闲娱乐等产业发展,实现会展消费溢出;借助大型展会的举办,积极争取优质项目落户西虹桥。
云上会展平台
上海市贸促会联手阿里巴巴集团在西虹桥商务区打造“云上会展第一平台”,充分发挥西虹桥会展行业资源集聚优势、阿里巴巴在数字新基建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打造覆盖全行业的云上会展新业态,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线上线下融合的会展平台。
-
1以北斗位置服务为引领,发展科技产业
北斗西虹桥基地是中国卫星导航产业重要产业基地。
基地目前规划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着力发展以导航与位置服务为核心支撑的跨界融合应用产业,已经集聚华测导航、北伽导航、海积信息等70余家北斗相关企业,其中3家企业成功上市,2家企业即将上市或挂牌;上海位置服务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北斗协同研究院等专业机构已落户基地。同时基地搭建了专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了上海市院士专家服务中心,已经形成具有完整功能的北斗创新应用产业基地。
基地是上海市唯一的导航产业“四新”基地,同时也是上海市智能园区示范园、上海市文化创业产业园区、上海市服务贸易示范基地、 上海市科技企业孵化器。
-
2以科技为依托,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结合移动互联、云计算等领域的发展趋势,西虹桥公司从以下三方面着力推进智慧城市方面的建设:
智慧交通系统:着眼于会展交通问题的解决,实施了包含信号控制、信息采集与发布、停车诱导等方面功能的智能城市交通系统;
智慧基础设施:西虹桥商务区结合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建设,规划并实施了能源管网信息采集与预警系统,实现了区域能源供应的信息化管理,并保障区域能源供应的可靠性;
信息基础配套:信息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规划落地了一处服务于整个虹桥商务区的IDC机房,为今后大数据处理等信息产业方面的发展提供基础配套。
-
依托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以国家会展中心和生态文化为支撑,着力打造文化演艺、文化艺术品交易、文化体验、休闲旅游文化等文化产业。
依托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蟠龙古镇,积极探索适合蟠龙休闲区的开发模式,拟打造以历史文化、江南文化为主题的高品位文化休闲商业区。
加大引进剧院、演出的文化项目,建成剧院集群,吸引优秀的演出集聚,拟打造以经典歌舞剧表演为特色的商业综合体。
以青浦水乡朱家角为设计理念,拟打造以生态绿化、人工运河、亲水概念为特色的虹桥国际文化艺术城。
博万兰韵城市综合体项目,江西博能实业集团将打造集赣商企业总部、高端艺术品展销中心及创意作坊于一体的综合体。
西虹桥商务区依托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以水环和绿环串联起百老汇文化演艺综合体、上海前门院,江南新天地的蟠龙天地、国家会展中心虹馆演艺中心、博万兰韵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中核科创园核文化展示馆、世界你好美术馆、手工艺博览园等文化空间,形成“珠链”式文化空间布局,精心营造具有历史文脉传承、人文气息浓郁的城区环境。积极布局文化演艺、文化艺术品交易、文化体验、休闲旅游文化等多元文化产业,构建起“会商旅文体”联动融合发展的文化特色区域。
作为进口博览会的主要承载地,青浦区环国家会展中心都市旅游区,叠加了虹桥商务区独一无二的地理优势,着力于打造四大核心观光区:国家会展中心核心区、非遗展示区、文化演出区和购物休闲区
-
1着力打造金融产业
与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促进企业快速走入资本市场。规划金融企业总部、机构地块,带动西虹桥金融集聚区的发展。重点发展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新型金融产业,加强引进股权投资基金、私募基金等投资类企业。建设好青浦创业基金园区。
-
2扎实推进电商产业
中国(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网是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十大功能性平台之一,是商务部和上海市合作的重点项目之一。作为贸易中心网功能区载体之一,西虹桥功能区依托中欧国际商学院跨境电商研究中心和跨境电商孵化器,打造青浦区跨境电商重要载体功能区。功能区引入专业众创平台——飞马旅公司,携手打造十万平方米科创新载体——“上海全球青年创业中心——大虹桥飞马新立方”,聚合全球垂直领域龙头企业、创业服务资源,打造上海西部创新创业产业高地。
-
3重点集聚总部产业
依托国家会展中心资源、国家教育资源、国际社区资源,打造总部经济区。聚焦龙头民营企业,吸引其设立公司总部;聚焦央企,吸引其设立第二总部;聚焦世界500强,吸引其设立中国区总部。
-
1水绿结合生态双环
利用蟠龙港和东向阳河等区内所有水道打造景观水环,沿全部水系、主要道路,结合蟠龙古镇等重要绿化节点,打造生态绿环。两环串联了核心区重要的公园绿地、广场节点,依托两环打造集商业休闲、步行健身、景观休憩、水上游览为一体的特色城市空间和原生态自然体系。
-
2绿色节能综合交通
西虹桥商务区提倡低碳的出行方式,规划部署新能源巴士、有轨电车、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公共自行车等绿色交通工具;建议自行车、巴士换乘点结合轨道交通站点,沿徐民路等主要景观道路布置站点。
-
3低碳智慧绿色建筑
将低碳、智慧理念深入到绿色建筑设计每一个细节,组团绿地也设置太阳能板、智慧站点、透水铺装和雨水收集系统,真正做到可实现的、高品质的商务社区。
· 新建建筑达到国家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比例达到100%;
· 新建建筑达到国家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比例达到50%以上;
· 新建建筑达到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或国际同类标准比例达到35%以上。
-
2010年3月份起,在上海市规土局和虹桥商务区管委会的主持下,西虹桥商务区积极参与,委托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虹桥商务区规划》,并于2011年11月份获得上海市政府批复。
-
1会展配套区
重点发展以大型国家级国际综合性会展为主导,专业型会展为基础的会展服务业,并在周边发展酒店、宾馆、高端办公与商业等服务于会展以及虹桥商务区的商业商贸相关产业,努力打造成国内外最具规模、最具水平、最具竞争力的会展综合体和地区商业中心。
-
2金融及总部产业区
依托国家会展中心,集聚行业领先的贸易组织机构总部、贸易营运型企业总部以及综合企业总部,同时发展支付结算和投融资服务领域的金融服务企业,着力打造高端金融服务业总部集聚区。
-
3文创休闲区
以蟠龙古镇区为主题,构建蟠龙文化休闲商业区,为整个西虹桥商务区乃至整个虹桥商务区提供文化休闲支撑。重点发展以电子商务、互联网经济、商业设计等为主要内容的创意产业,形成独具特色的西虹桥创意产业园区。
-
4生态居住区
依托现有高档别墅区的优势资源,重点开发高品质的地标性楼盘,配套国际级主题会所、社区文化艺术中心、超星级酒店、社区综合商业、学校等,打造为集休闲、娱乐、旅游、购物于一体的上海西部地区标志性的低碳示范国际社区。
-
5北斗产业及科技总部区
北斗西虹桥基地是中国卫星导航产业重要产业基地。基地目前规划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已经集聚了70余家北斗相关企业和机构入驻。同时基地搭建了专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了上海市院士专家服务中心,已经形成具有完整功能的北斗创新应用产业基地。同时南部商务区也集聚了多家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型企业总部、科技企业总部。
-
1城市天际线
商务区建筑高度由西向东依次递减。城市主要入口和节点由较高的地标建筑予以标识。局部地块布局错落的点式高层,形成错落有致的富有节奏感的城市天际线。
-
2街道界面
城市干道诸光路、徐民路、盈港路作为建筑界面控制重点道路,强调界面的连续性,在统一的城市风貌导则控制下,形成丰富、清晰的城市界面。
-
3空中连廊
国家会展中心西侧配套区域道路沿线所有建筑均由空中连廊连接,并与国家会展中心衔接。空中连廊联系了轨道交通2号线、17号线站点、地下商业街、入口广场等重要节点。即能一定程度上引导中国博览会人流疏散、也能为轨道交通换乘人群提供便利,有利于城市形成延续的活力发展带和景观空间带。
-
4地下空间
地下空间开发本着适度、生态、可持续的开发理念。普通地块开发地下两层,局部重点地块开发地下三层。沿诸光路西侧地块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开发,设计地下南北向商业街。商业街呼应空中连廊的南北联系功能,并将2个地铁站点、节点广场、出入口等通过通道相连,商业街两侧设置商业休闲功能,形成完善的地下步行网络。
区域管线采用地下管廊形式,形成统一、高效的市政设施。
-
5绿色交通
西虹桥商务区提倡低碳的出行方式,规划部署新能源巴士、有轨电车、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公共自行车等绿色交通工具;自行车、巴士换乘点结合轨道交通站点,沿徐民路等主要景观道路布置站点。
-
6生态设计
作为低碳智慧社区,组团绿地设置太阳能板、智慧站点、透水铺装和雨水收集系统,绿色建筑设计等都将低碳、智慧理念深入到每一个细节,真正做到可实现的、高品质的商务社区。
蟠龙港和东向阳河形成环形景观河道。内部沿徐民路两侧地块形成水绿结合的环形生态绿环。两环串联了核心区重要的公园绿地、广场节点。沿东向阳河打造青浦特色城市空间,沿蟠龙港打造原生态自然水系特色,蜿蜒的亲水步道连接组团绿地。沿河两岸将打造成集商业休闲、步行健身、景观休憩、水上游览为一体的、具有青浦特色的活力景观水系。
服务内容
土地出让、产业发展、投资咨询、营销宣传、政策解读、课题研究
联系人:张洋
联系电话:59888211
邮箱:zhangyang@westhongqiao.com
服务内容
综合体项目管理服务,楼宇招商运营服务,企业一门式窗口受理,会展产业发展,区域政策衔接
联系人:胡燕峰
联系电话:59766982
邮箱:jiangjian@westhongqiao.com
服务内容
招商引资、企业服务、北斗及相关产业发展、北斗政策解读
联系人:唐晓文
联系电话:59880882
服务内容
项目引进、企业管理、企业登记代理、涉税事项代理、外资登记代理等。
联系人:江建
联系电话:59888176
邮箱:taoanjun@westhongq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