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访谈

  • 访谈主题:
  • 访谈时间: 2020年8月28日 14:00
  • 到场嘉宾:胡炜 上海华测导航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
  • 访谈摘要:

2020年5月27日11时,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从北坡成功登顶。登山队员在峰顶竖起测量觇标,连接的正是上海华测导航的北斗高精度定位设备,精度可以达到毫米级。这是国产全球...

访谈实录

【主持人】:有一部电影攀登者,讲述的了中国登山队肩负时代使命征服世界之巅的传奇故事,而这批登顶的队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测量珠峰的高程数据为我们的科学考察提供资料。在这之后的很多年,有很多的科考队,探险家为了更好的了解地球没有停止对珠峰的探索和挑战,我们今天邀请到的嘉宾也与探索珠峰有着不解之缘,虽然没有自己亲自登顶,但是把自己的心血送上了珠峰之巅。接下来我们让他带领大家一起聊聊他和珠峰之间的故事,欢迎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胡炜,胡先生您好。

【胡炜】:大家好,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一听爬珠峰是很了得的事情,爬山很危险爬珠峰就更加危险了,我们为什么还要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去进行一次次珠峰的测量呢?

【胡炜】:珠峰的测量是人类对自然的一种征服,或者是一种攀登,有人说为什么山在那里一定要爬,这仅仅是攀登,从测量的角度也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科技实力的体现,整个珠峰测量的历史也是我们整个测绘科技发展的历史,也是整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的体现。

这次有几个很特别的意义,一方面珠峰测量大家看到的攀登者里面,1975年我们国家第一次正式的珠峰测量,采用传统的光学仪器,相对来说设备比较落后,那次测量数据就是8848.13。随着科技的进步,到了2005年我们进行了第二次珠峰高程测量,这时候有了GPS系统,当时只有美国的GPS,我们中国的北斗还不成熟,所以当时采用美国的GPS系统加上进口的一些测量仪器测的。到了今天,15年以后,2020年以后我们用中国自己的设备,2005年我们测的高度是8844.43,因为测了一个水深的厚度,感觉有3.5米的差距。

从珠峰测量来讲,一方面是科研的需要,我们研究整个板块的构造,研究西藏板块的构架,包括对生态的影响也好,冰雪融化对生态的影响,这是一方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因为它有一部分在中国境内,所以我们国家有责任有义务去获取能够得到世界公证的珠峰的高度,珠峰的高度各个国家都在测,尼泊尔在测,其他国家也在测,是不是能够获取让全世界都认可的高度,也是我们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从技术上,从政治意义上都是很重要,同时也是我们国家科技重视的一个体现。

【主持人】:对于珠峰的高程测量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重要是怎么样得出的这个数据具有可行度。

【胡炜】:是的。

【主持人】:我们这次是第几次测量呢?

【胡炜】:在我们国家是第三次,这次测量有一个很重要的是跟前面两次不一样,75年和05年珠峰高程测量主要的任务是登顶,在攀登珠峰的过程中顺便测一下珠峰的高度,而这次是为了测量而去登山的,过去是登上去了顺便把测量做了,为什么这样一个任务,因为习总书记在访问尼泊尔的时候,我们当时达成一个友好协议,就是要联合公告珠峰的高度,后面两国要共同去公告这个高度的,所以这也是一个政治任务必须去做的。

【主持人】:珠峰测量之前通过我们的登山队员亲自来到山顶进行光学仪器的测量,我们现在的条件不一样了,因为我们现在有先进的技术,但是这个也就引起了大家的疑问,因为到了那个高度以后,对于人来讲是非常大的生理上的挑战,为什么珠峰测量一定要让人上去呢?我们这次是上了人吗?

【胡炜】:上的。

【主持人】:上了多少呢?

【胡炜】:这次还是挺挫折的,因为气候的影响,连续三次,第一次冲顶是5月6日,第二次是16日,第三次是22日,前面两次都是因为气候的影响,考虑到安全第一,所以连续三次。第三次公布的名单里面最开始12位,里面有10位是登山队员,2位是测量队员,到了最后因为考虑到一定要确保任务要完成,第二个要考虑到人员的安全,所以最后挑选了8位,我们测量队员经验不丰富,不是专业的登山队员,从安全考虑最后2个测量队员没有上。我们登山挑选的队员里面至少都是上去过三四次的,有一些是上去七八次的,所以最后8位登山队员上到峰顶,我们2位测量队员只到了7790,他们两位最后还要安排两位护送他们两位下来,最后上去了8位,还是非常艰难的,我们当时电视直播里面看到最后40米的时候花了一个小时,通过天文望远镜可以看到的。

【主持人】:当时您在哪里呢?

【胡炜】:我在办公室,我们那天很兴奋,因为是我们提供的设备,从我们老总来讲他一开始没有特别明显说这个事情怎么样,可是那天突然说我们这些人几十年以后没有人知道我们的,都会被遗忘掉的,可是我们的设备登上珠峰峰顶的这个事情可以写进我们测量的历史,写进珠峰测量的历史的。当时预告是晚上2点出发,9点大概能够登上去,所以我们全公司人把工作停下来一起看直播,老总通过前台通过消防广播系统边看边跟大家讲。

【主持人】:跟登顶的队员同呼吸共命运的感觉。我们刚刚提到,这次登山队员带着我们仪器上去的,为什么一起要让上去呢?

【胡炜】:因为峰顶的测量包括三大块,一块是卫生接收机,一定要设备上到那个位置才可以测到坐标和高度。第二还有一个探雪雷达是测雪的深度,我们要把冰雪的厚度测下来,所以设备不上去是测不到的。还有要测一个重力测量,也要把重力仪拿到峰顶。到峰顶的方式有几种选择,比如说直升飞机上去可以不可以,直升飞机可以飞到这个高度,但是珠峰峰顶的面积很小当时用雪深雷达测雪深的时候刚刚开始没有信号,后来反映过来因为有8个人站在那里围着设备,把信号挡住了,可以想像上面的面积是很小的,所以直升飞机是不可能停在那里的。如果把设备放下来的话,直升机的螺旋桨旋转会引起雪崩。还有一个是无人机,无人机我们用于测量的无人机是相对比较轻小的,抗风能力比较差,所以无人机是做不到的。还有就是用机器人上去,目前的机器人做不到,我们希望十年,二十年的时候我们再去珠峰就不需要人上去了,希望未来可以达到,目前还达不到这个技术。

【主持人】:还是需要把我们的设备通过我们队员带到珠峰峰顶,但是这个对我们的设备也产生了极大的考验,因为条件非常恶劣,具体有哪些困难呢?

【胡炜】:我们在珠峰的峰顶,或者是正常环境里面有几个非常大的不一样,对人是一个挑战,对设备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比说温度,在珠峰峰顶的极限低温可以到零下45度,但是我们这次还好,在零下20度。第二个是低压,在正常环境里面是101KP,但是珠峰峰顶只有30KP,这个时候我们笔记本电脑的面板可能会鼓起来,我们设备上也是有面板的,所以也会鼓起来。还有就是我们的设备都是放在背包里面,不是放在一个机器箱里面,这样可能会产生碰撞,所以要加上相应的保护措施,还有到了珠峰峰顶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上面空气非常稀薄,一个正常的人到了珠峰峰顶它的智商只相当于一个6岁的小孩子,所以到了上面一定要做到一个按键可以解决很复杂的事情,还有我们在上面都戴着很厚的手套,所以要方便使用。还有就是我们在上面一定要确保一次性成果,不可能有第二次的测量,所以对我们的设备有很大的考验。

【主持人】:在技术上来讲应该也造成了很大的难点,我们整个研发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胡炜】:我们这次提供的设备对我们来讲是第三代,华测从03年开始到现在17年,17年以来我们一致围绕北斗高精度应用做这样的设备,这本身是第三代的机器,而且我们这个机器原来是做地基增强系统,就是北斗的地基增强,在太空是星基增强,地面是地基增强。有一点类似于电信移动联通的基站,这个设备我们在全球有5000台,已经经过了考验。还有我们给军方也提供这个产品,2016年开始就反复在各种环境中测试,包括在青藏高原,在六七千米,在海南最热的地方,各种环境的测试,基于这样的基础我们在去年10月份接到这个国家任务以后,又成立了36个人的项目小组,其中核心小组11个人,我们就开始不断的调整,从器械设备,我们要模拟珠峰的环境,低压,低温的环境确保能够实现。

【主持人】:之前也有一些类似的开发经验,但是六七千米和八千米还是有不一样,这个当中有没有遇到一些问题呢?

【胡炜】:当时还好,首先我们要确保这是一个国家任务,我们要必须完成,这个是很明确的。当然我们后来珠峰成功登顶以后,我们内部也举办了一个隆重的庆功宴,在庆功宴上董事长问到我们这些工程师说你们是什么感觉,他们觉得很自豪,而且当时压力非常大,压力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我们这个设备可以不可以上去,如果不能上到峰顶他们的压力也是很大的。第二个上去以后压力更大,假如上了上面出了问题也很麻烦。我们登顶成功只是说明登顶成功,测量的数据有没有获取到,获取的有没有问题还不能知道,最后我们把设备带到了大本营,在账篷里面处理这个数据,5月28日晚上11点我们才知道数据没有问题,我们登顶是5月27日中午11点,所以还是很煎熬的。

【主持人】:但是当然这次我们的设备能够在世界之颠正常工作还是让我们很兴奋的,不断登顶珠峰的挑战对我们华测来讲有什么意义呢?

【胡炜】:对华测来讲,首先我们董事长有一句话豪言壮语,说珠峰都登上去我们还怕什么,还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这个是我们很骄傲的事情。但是我们也有很清晰的认识,登上珠峰不是一个终点,是一个起点,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珠峰,那个珠峰是全世界全人类的,比如说怎么样考上一个好的学校,找到一个心仪的女朋友,你怎么样克服这种困难,你只要克服了这种困难就是登上珠峰,这个是对华测和对于个人来讲。其实这个事情对我们国家对于我们的中国制造更加有意义。在外面都认为中国制造的产品是虽然价格很便宜,但是质量不好,但是现在虽着华为这样的企业慢慢的扭转但是还不够,大家认为中国的产品虽然价格便宜但是质量不够好,通过这个事情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中国制造的测量设备一样可以达到一流的水平,这个对中国制造,对“一带一路”都有很大的作用,对整个中国测量的设备,中国制造都有很大的意义。

【主持人】:对我们的行业也是意义深远,其实确实是这样的,应该说这次的登顶给了我们给多的信心,接下来我们还是可以更加的期待华测,不知道接下来我们目前来讲,这个珠峰我们爬完了,还没有下一个珠峰呢?

【胡炜】:还会有的,实际上大家知道整个今年新冠疫情影响很严重,在6月30日人民日报有一个海报,海报的底图上的画面一个是抗击新冠疫情还有两个画面,一个是珠峰登顶的画面,一个是北斗3号最后一颗星发射成功,其实这两个事情都是跟我们有关的,而且7月31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了北斗3号系统的开通仪式,这个对我们都是非常大的鼓励,而且美国有GPS,未来中国的北斗怎么样真正进入到国际市场和GPS去抗衡对我们所有人是更大的挑战,珠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我们还要面对更多的挑战,就是珠峰的登上去了,我们还怕什么,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所以我们公司挂了一个很大的条幅,叫发扬登顶精神,做强北斗产业。这个月李强书记刚刚到我们那里,也是国家现在推动北斗在各行各业的应用,紧接着贵州省委书记省长带着贵州的党政代表团到上海考察学习,我们市委副书记带着他们也到了我们那里,所以我觉得要发扬北斗精神,把我们后面的事业做更得好更强。

【主持人】:像北斗这样的产品我们更期望他能够在市场上获得一个成功,我们也很期待什么时候真正能够让北斗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

【胡炜】:其实已经在我们生活中了,只是大家不知道而已,北斗跟我们生活究竟有什么关系呢?比如说大家用的手机70%,80%都是有北斗系统了,只是大家不知道而已。未来我们的自动驾驶,5G+北斗,第一需要5G的网络快速进行数据处理,第二需要精准的位置,地图要有高精度的地图,还有就是车辆需要高精度定位,所以未来北斗的应用只是我们想象的局限,我们人的活动,过去80%和时间空间有关系,实际上是100%,比如说我们今天去领一本房产证,在什么位置领,在什么时间领,我们未来的智慧社会,智能时代,只要有智能一定跟时间和空间有关系,那么一定跟北斗有关系,所以北斗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应该说当有一天我们已经感受不到北斗了,其实我们已经在享受北斗了。

【主持人】:我们也期待更多的像华测这样的企业能够站出来,像北斗这样好的产品能够给我们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强大的服务,给我们整个的建设提供一个支撑。我们今天聊得是攀登珠峰,我相信不管是北斗还是这次的行动也好,都是探索精神和境无止尽的体现,我们希望未来有更多的科技成果,像这次攀登珠峰一样继续登顶去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属于我们自己的位置。

【胡炜】:是的,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

【主持人】:在这里感谢胡总来到我们的演播室,谢谢您,本期节目就这样,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