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访谈
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上海青浦政府门户网站网上视频访谈节目。今天我们非常诚意的邀请到了青浦区水务局区河湖管理事务中心河湖管理科科长胡谨显,胡科长您好,欢迎来到演播室的现场,我们先跟观众朋友们打个招呼。
【胡谨显】:感谢各位市民朋友们来听我们这次的节目。我们今天主要是分享一下我们长三角示范区水生植物联防联控工作探索与展望的话题。
【主持人】:我们今天探讨的主题就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水生植物联防联控的工作展望。我们都知道青浦地处上海西部,太湖流域上游,黄浦江上游,不仅是全市最上游,而且是一个唯一与江浙两省都有交界的地区。可以说我们青浦区的水域环境保障作为第一道关口的,也可以说环境保障的保洁工作任务重、难度大、战线时间长。那么邀请胡科长来到演播间想首先帮我们讲解一下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水生植物联防联控工作是在何时和在什么样的背景情况下启动的?
【胡谨显】:各位观众朋友们是这样的,这一块的工作背景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我们青浦面临的水环境保障的压力是比较重的,其中省界河湖的保洁尤其突出,主要的难点在于水葫芦、绿萍等一系列有害的水生植物的打捞和防控。其中这些水生植物中又是以水葫芦问题最为突出、最为重要。水葫芦原名是凤眼蓝,属于浮水草本,原产地在巴西,属于外来物种。其自身的繁殖能力极强,而且生命周期很长,全年的生长周期为八个月,且生长期间往往可以做到每五天增长一倍,生长面积达到每天翻一倍的频率。水葫芦大面积繁殖之后会带来几个危害,其一会阻碍我们的航道,限制水体的流动。此外,在枯萎期它会向河湖中释放大量的磷和氮,破坏我们的水资源,对我们市民的生活和用水等方面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2017年以前每年进入秋季,上海一般就会进入水葫芦等季节性水生植物爆发的期间,据初步统计,当时我们青浦平均每年光打捞水葫芦就要达到10万吨左右,体量是非常大的,这一点是严重威胁到了我们全区的河湖的生态健康和环境面貌。尤其是2017年这一年,当年由于暖冬的气候和夏季持续高温天气等因素的叠加,导致水葫芦在上游江浙两省的交界所有的水域都出现了严重爆发的状况。我区作为全市的最上游,不仅界河多,分布广,其中还有九条主要的通航河道无法通过设置拦河的拦截设施来进行拦截打捞和有效阻隔,情况极其严峻。当年在我们区河长办、绿容、水务等各部门和街镇的通力配合下,通过启动各级应急队伍,先后投入了百余条保洁船只和上千名一线工作人员,大家加班加点从早到晚开展了不间歇的打捞整治,从夏季的7月一直工作到了冬季的12月,才有效地遏制了水葫芦向下游漫游的态势。那一年我们全年累计打捞的水葫芦超过了30万吨。在事后的总结,我们认为水葫芦的整治工作是一个系统性、全局性的工作,不是一城一区或者某个单个部门可以单打独斗得到有效防控的。往往上游地区一小片水葫芦水流漂下,到我们下游地区有可能会成为满江的态势。因此水葫芦的整治需要从根源出发,与上游地区的联动,联防联控势在必行。
【主持人】:那我们水生植物联防联控的工作是如何推进的?
【胡谨显】:我们在2018年起在全面推进长三角示范区联动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积极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国家战略,为了有效地缓解水葫芦的治理压力,保障示范区内省界水域的河湖环境面貌,我区积极谋划、主动出击,分别由区河长办、区水务局、各街镇水务管理所等多个层级的河湖管理部门主动赴上游,与吴江、嘉善、昆山等当地的水务部门进行对接,并主要从健全联动机制、加强联席磋商、优化联合打捞、完善联动模式等四个维度推进了与上游江浙地区的水生植物联防联控工作。下面我一一向各位进行介绍。
一是健全联动机制。为了保障第一届进博会的水生态安全,以水葫芦联动治理为突破口,2018年5月,由我们青浦与昆山、吴江、嘉善四地的河长办联合签署了《青昆吴嘉水域保洁一体化协作框架协议》,首次对省界河道的保洁工作建立了四地的联动机制,实现了交界水域的联合打捞处置工作模式,为有效清除水葫芦等季节性的水生植物危害奠定了机制保障。
协议中我们分别围绕预警监控、信息互通、关口拦截、联动打捞及后续保障等提出了一系列的相关要求,并为我们今后四方不断深化联防联控工作明确了方向和要求,迈出了示范区跨界水域联保共治的第一步。2019年我们青浦、吴江、嘉善三地作为示范区,共同聘任了73名联合河长,实现了示范区内省界河湖的管护责任全覆盖。到2020年,太湖、淀山湖湖长制协作机制,上海作为轮值年链,我区牵头制定了“五个联合”的工作机制,相继完成了《青浦区水域保洁联动打捞工作方案》《示范区水生植物联防联控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的文件方案,延伸拓展了联合保洁的工作内容,我们变保洁为管护,细化了工作目标、流程、保障措施,探索了工作新的规范。
二是加强联席磋商。2018年起,我们青浦区水务局前后四次组团前往了江浙地区进行了对接交流,力求打破区域壁垒,打通机制瓶颈。当年5月中旬我们分别赴昆山和嘉善就水葫芦联防联动工作进行了深入沟通和探讨,明确了联合打捞的可行性和方向。7月底我们组织相关街镇赴嘉善县水利局、昆山市淀山湖防洪工程管理处,就交界水域保洁工作进行了镇与镇、村与村的详细对接。通过加强联席沟通,所有的省界河道均落实了保洁主体,明确了保洁区域的责任划分,同时建立了工作微信群,进一步加强了互动沟通的渠道和机制,确保了我们交界水域内水葫芦等水生植物联防联控工作信息的快速共享,提高了打捞处置效率。
近几年来,我们四地不断完善了河长制和水务双平台的横向沟通机制,每年都是以季度为单位,不定期开展联席会议,在共同商讨水葫芦联防联控工作的同时,我们还不断地探讨水生植物打捞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共同应对省界河湖管护的新情况。同时,将河湖的规划、治理、监测、执法等各项内容能够均逐步纳入到了沟通协商对接的范畴内,不断拓展了我们联防联控的工作深度和广度。
三是优化联合打捞。经过多年的工作经验来看,针对水葫芦的打捞整治其实就是一场阻击战。要想打赢这场战争,既要情报畅通,更要先发制人。因此我们一方面加强预警监控,针对省界河湖,我区与昆山、吴江、嘉善均建立了微信群,相关界河联系人和负责人定期及时沟通上下游水葫芦信息,并相互共享上下游的河湖高清探头资源,确保水葫芦爆发和下泻情况能得到第一时间掌握,为我区的水葫芦打捞处置赢得有利的时机。另一方面,我们因河施策,完善了打捞体系,针对吴淞江、太浦河、红旗塘等主要的通航河道,我们实施重点的拦截,通过利用这些通航河道的天然凹荡,设置拦截库区,定点拦截大量的下泻水葫芦。同时配备调集和运输船等开展立体化的集中打捞处置。通过拦捞结合,成倍的提升了打捞能力,有效地减少了下泻的水葫芦体量,为我们黄浦江、苏州河等全市的核心水域筑牢第一道防线。
针对淀山湖、集水港等上游水生植物易爆发的河湖,我们采取关口前移,延伸打捞的模式,将我区境内的自动打捞船分别向上游延伸至上游境内的北淀山湖、陈墓木荡(谐音)、千灯浦、白蚬先湖、白莲湖一线,充分利用河道天然竖窄的有利位置,配合当地的保洁力量共同开展拦截打捞,实现上下游联动保洁,极大地减轻了我区水生植物防控的压力。
四是完善联动模式,在做好水生植物联合打捞工作的同时,我们不断完善联动的工作模式,做好了信息共享,末端处置,联合演练等全方位的联动。一是确保了信息共享,针对省界河湖的水环境状况,我们建立了养护单位、管理单位、河长制三级平台的信息共享通道,四方定期组织开展常态巡查监测,并互动巡查信息,若发现大量水生植物下泻的痕迹,可以做到2小时内电话告知并于当日及时报送,确保信息及时有效。二是规范了末端处置。在联动打捞的同时,我们通过在当地设置临时堆放点,做好水生植物垃圾的规范处置,既可以确保河湖内的有害水生植物现场快速打捞、就地快速处置,减少中间环节转运可能带来的二次污染风险,也可以有效减轻我区作为下游的水生植物末端的处置压力。三是联合开展演练,为共同保障长三角示范区内河湖的环境,针对淀山湖、太浦河等示范区内“一河三湖”重点水域,2018年以来,我区主动邀请了昆山、吴江、嘉善等水利部门,联合开展了水葫芦、蓝藻等水生植物的联动打捞演练共计14次,实现了兄弟区县的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和取长补短,共同强化了区域的协同作战水平。
【主持人】:我们长三角示范区水生植物联防联控的工作都取得了哪些成果?
【胡谨显】:省界河湖的治理需要搭配区域壁垒,推动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联动,通过多年来的协同努力,使得我区在跨界河湖治理方面成果频出。一方面我们以较低的成本从源头上有效地解决了水生植物捞不完的大难题,有力扭转了省界河湖治理成效低下的不利局面,有效保障了一周年、二周年长三角示范区现场会和第一至第四届的进博会等一系列的重大活动。
另一方面,通过长三角示范区省界河湖的水生植物联防联控的成功案例,真正实现了责任同当、规则同守、行动同步、资源共享,有力保障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我们相继形成了联合巡河、联合管护、联合监测、联合治理、联合执法等“五个联合”的工作模式,不断深化了水务行业联防联控的各项工作,并为其他各行各业建立联防联控联动工作提供了可借鉴和参考的工作模式。
【主持人】:我们水生植物联防联控工作实施后主要体现在哪里的变化呢?
【胡谨显】: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我们青浦的水环境面貌更好了。2017年以来,我区省界河湖环境面貌得到了极大地的改善,水葫芦的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了有效解决,淀山湖、元荡等长三角示范区内的重点河湖目前已经长期可以保持面清岸洁,水葫芦等有害水生植物大片聚集的情况已经基本消失殆尽。特别是淀山湖已经真正可以做到古人诗中所写的“烟波浩渺”“烟树数朦胧”的一种意境了,为周边生活的居民也提供了高品质的湖景配套。
同时在太浦河、拦路南陆港、红旗塘等黄浦江上游的主要干流已经看不到成片聚集下泻的水葫芦了,为航运、供水和黄浦江核心水域的环境景观面貌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二点,我们青浦的水生态质量更高了。2017年以来,我区河湖水资源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全区1900余条河道中有70%以上的河道水质至少提升了两个等级,简单而言,我区的水质基本上从五类水提升至了优三类水,这个提升幅度还是非常大的。四个国考口和十六个市考口断面的水质优良率从以前的36%提升至现在的75%。淀山湖的总氮、总磷这两个指标也分别改善了27.6%和24.6%。从上面一系列的数据可以看出,全区的水生态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第三点,市民反响普遍较好。长三角示范区水生植物联防联控实施以来,随着我们河湖环境面貌的持续好转,目前到我们青西溪地区旅游的游客明显增多,现在一到周末、节假日,到我区淀山湖彩虹桥、元荡示范段、青溪郊野公园参观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我们的人民群众用双脚给我们青浦的水环境这张名片进行了投票。
通过持续改善河湖生态环境,不断强化便民服务措施,我区的自然河湖景观赢得了市民群众的普遍好评。
【主持人】:在节目的最后,还想邀请胡科长对长三角示范区水生植物联防联控的工作未来讲一些设想和展望。
【胡谨显】: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国家战略持续推进的背景下,省界水域的关注度今后会越来越高,省界水域治理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省界河湖治理我们将由浅入深,由水里到岸上。省界河湖由于其历史原因,其实在岸线管控、生态环境、防洪标准等各方面均还有提升的空间,针对省界界河的污染治理、规范审批、行业管理和综合考好评等一系列工作也有待深入开展,亟待进一步深化联动机制,从水上到岸上真正做到联动管理,彻底地改变我们界河的环境面貌。
【主持人】:非常感谢胡科长今天为我们带来的分享,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