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访谈
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上海市青浦区政府门户网站网上视频访谈节目。
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一衣带水,人文相近,地缘相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持续推动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保护,取得了良好成效,生态绿色成为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底色。青浦、吴江、嘉善作为两省一市的跨界比邻地区,共跨有河湖47条,一直以来受限于行政体制,青浦、吴江、嘉善在诸多领域有着相对独立的管理体系,跨界水体功能定位和管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导致在区域的发展与保护、上游与下游协同管控上存在比较多的问题,也与示范区打造的生态友好一体化发展样本的建设主旨格格不入。那么围绕着示范区跨界河湖联保共治,青浦、吴江、嘉善三地以河长制为抓手,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不破坏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聚焦一体化制度创新,逐步探索建立联合湖长制,握指成拳,划出最大同心圆,助力河湖长制。青浦河长办牵头建设了示范区联合湖长制工作平台。
那么我们今天也会围绕着示范区联合湖长制工作展开一系列的讨论和交流。我们今天也非常高兴的邀请到了青浦区水务局水资源科李祥老师来到我们直播间的现场,李老师您好,先跟我们现场的观众朋友们打个招呼和介绍一下自己。
【李祥】:主持人好,大家好!我是青浦区水务局水资源科的李祥。
我们长期从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工作,参与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公报的编制,负责推行全区的河长制、湖长制以及联合河湖长制信息化平台工作的建设。
【主持人】:李老师,首先给我们介绍一下示范区联合湖长制建立的背景和历程是怎么样的。
【李祥】:示范区是一体化制度创新的试验田,示范区联合河湖长制,就是在这片试验田里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建立起来一项工作机制。2018年保障进博会水生态安全,以水葫芦联动治理为突破口,青浦、昆山、吴江和嘉善四地共同签署了水域保洁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将水域宝洁作业区域向上游延伸,迈出了延保工作的第一步。同时,2019年,随着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落地,我们共聘了73名交界河湖长,初步探索了以联合巡河、联合管护、联合监测、联合治理、联合执法等五个工作机制。
在2020年太湖、淀山湖湖长机制建立,在上海轮值年期间制定了五个联合的工作制度,联合举行了协同治水启动再深化主题活动,全面固化联合河湖长制,同时推动样板河湖的建设。
在2021年,贯彻落实进一步深化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河湖长制,加快建设《幸福河湖的指导意见》,三地共梳理了55项任务清单,同时发力,打造更高质量的标杆。
在2022年,制定实施了示范区“幸福河湖评价办法”,为示范区幸福河湖的建设提供精准的指导。
在2023年,青浦、吴江、嘉善联合编制了《示范区联合河湖长制工作规范》,青昆吴嘉四地联合签订了联合管护工作协议,青浦与吴江联合签订了《元荡跨界幸福河湖暨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联合创建协议》。青浦与嘉善联合签订了跨界水体宝洁范围界定工作协议。同时我们金泽镇与吴江的黎里镇联合签订了《跨界河湖一体化联保共治战略协议》。可以看到,我们的联合河湖长制以边界河湖的水葫芦打捞为突破口,从无到有慢慢的深化这样一个慢慢完善深化的过程。
【主持人】: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示范区联合河湖长制工作平台建设的背景是怎么样的呢?
【李祥】: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青浦、吴江和嘉善不断探索完善联合河湖长制,针对示范区水资源信息共享智能化不足、业务系统多维作业、河湖分段管理等弊端问题,我们通过构建示范区一张水系图,建立一个河长工作网,集成了三地的河湖基础信息,构建了五个联合的易用模块,支撑起了青、吴、嘉三地的河湖长信息化工作。为实现示范区跨接河湖的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管护以及示范区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涉水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实时更新。我在这里举个例子,比如太浦河金泽水库为我们上海西南五区670万人口提供了清洁的饮用水。在这个取水口周边设置了水源保护地,水质能够达到二类。但像上游吴江段那里的水质怎么样呢,我们需要通过这个平台了解掌握。同时像汛期的时候,太湖高水位的时候洪水要下泄,他们也要了解太浦河的下游水位是怎么样的。这些基础信息都需要通过这个平台进行信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来达到联动治水的目的。
【主持人】:刚刚您也提到了五个联合应用模块,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吗?
【李祥】:我们示范区联合河湖长制平台,通过构建一张水系图,一个联合河长的网,搭建起了五个联合应用的模块,为整个示范区联合河湖长工作提供数字化支撑。这五个联合运用模块分别为:联合巡河、联合管护、联合治理、联合监测以及联合执法。其中,联合巡河主要为两区一县47条跨界水体的河湖长提供联合巡河,以及发现问题上报、处置的工作平台。之前可能同一条河道因为分属两个不同的区域,上下游或者是左右岸河长是不一样的,因为属于不同的区域,他们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现在通过我们这个信息化平台,大家通过这个平台一起巡河,一起发现问题,一起解决问题,达到联合巡河的目的。
第二个是联合管护,通过人工巡查、AR摄像头和微型遥感的方式,可以及时发现边界区域的水生植物,这样的话,三地就可以相互调配船只、人员以及拦截设施进行集中打捞,集中处理。我们在跟水葫芦打交道的时候发现它有一个特点,在早期水葫芦爆发的速度非常快,2天的时间整个面积可能翻番,所以尽早打捞、及时打捞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我们只要在上游某个区域发现了水葫芦以后,我们三地可以共同调配力量到一个点进行围歼打捞,把整个水葫芦尽早尽快的打捞出来,避免它到下游以后大规模的爆发。
第三个是联合管护模块,示范区涉水建设项目从前期的规划到建设标准以及建设过程中的进展情况,再到后期的运管都可以通过我们的平台进行管理。比如我们现在成为网红打卡点的元荡生态岸线贯通工程,就是我们和吴江两家人家一起规划,一起建设,包括两地建设的风格都是一样的,所以游客来到元荡桥发现不了到底哪一段是江苏的,哪一段是上海的,因为大家建设标准和建筑风格都是一致的。
第四个,联合监测的模块。这里联合监测不只是三地的监测部门到实地河道进行采样监测,更多的还是我们三地青浦、吴江、嘉善河湖水资源信息要素的共享,包括重要水体的水质以及生态水位这些信息情况的共享。这样就为河湖治理管护提供了一张活的水系图。
第五个是联合执法模块,目前我们借助河长+监长+检查长的工作机制,对跨界水体的非法涉水岸线进行联合执法处置,形成依法治水更大更强有力的震慑力,来共同维系边界河湖的生态环境。
【主持人】:还想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示范区联合湖长制工作平台主要建设内容有哪些?
【李祥】:围绕我们整个联合治理、联合管护、联合监测以及联合执法这五个应用模块,我们这个平台提供了集监测、管理、展示与考核为一体的监管平台。我们利用微型高空遥感,无人机低空遥感等高新技术手段,构建起了河湖遥感监测体系,对示范区流域内的水环境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监测。同时,我们建设联防联控智能移动客户端,为各类现场人员提供接触APP来实现联合巡河、问题上报以及联合治理、联合管护、联合执法等这些记录的上传上报。这样通过采集并接入联防联控管理数据,为整个河湖治理辅助决策提供了闭环管理的数据支撑。目前,示范区重点水域的水面漂浮物、水生植物蓝藻、堤防损害坝基等都可以进行周期性的卫星监测以及人和船的常态化,以及无人机应急监测的监测体系构建起来了。这样我们利用信息化手段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重塑,实现了河湖问题分级分类管理,形成了从问题发现、上报、审核、处置再到复核的闭环流程,为重点跨界水体的联保共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支撑。
【主持人】:能为我们具体讲一讲示范区联合河湖长制工作平台正在解决哪些问题吗?
【李祥】:我们示范区联合河湖长制工作平台,是集成了示范区两区县原有的河长制的工作平台,相当于把三家人家原有的信息进行总结了,进行了归纳。通过构建一张示范区水系图,打破了原有的行政壁垒,集成了青浦、吴江、嘉善三地河湖长的基本信息,确定了联合河湖长制目标任务,共同来解决整个跨界河湖的重大问题以及问题的推进和落实,实现了示范区河湖的统一规划、统一治理,来解决跨区域河湖的问题处置机制问题。同时也集中展示了示范区河湖长制五个联合的工作成果,同时也提升了我们三地的河长办日常工作交流的效率,这样实现了一个平台来统管我们三地河湖长制工作的目的。
【主持人】:就目前来说,示范区联合河湖长制工作平台建设的进展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李祥】:目前,我们平台已经完成了整个综合展示,联合河长、联合治理、联合管护、联合监测和联合执法这六个应用模块框架的搭建。网页端已经完成了登录页联防联控指挥作战模块,其中就包括基础信息、联合行动以及问题与报警,整个模块已经完成了。以及业务模块,包括联合治理、联合执法、联合监测、问题管理和报警也已经完成了,后续我们还要加快开发建设以及优化,力争在示范区四周年的时候现场会上平台正式的上线运行。
【主持人】:非常感谢李老师为我们带来的讲解,相信大家对示范区联合河湖长制以及联合河湖长制工作平台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我们今天的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