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访谈
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青浦的网友大家好!
您现在正在收看的是上海市青浦区政府门户网站网上视频访谈节目。今天我们将围绕着“卫生与健康之智慧医疗”的话题展开一系列的讨论和交流。
在中国新医改的大背景下,智慧医疗正在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在不久的将来,医疗行业将融入更多的人工智能传感技术等高科技,使医疗服务走向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推动医疗事业的繁荣和发展。青浦区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核心区域之一,会同吴江、嘉善两地,通过区域医疗行业治理以及服务模式的创新,借助创新数字化技术,对内赋能青浦数字健康城区智慧医疗建设,对外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区域优质医疗资源持续整合,积极打造示范区智慧互联网医疗服务共建共享的发展模式。
今天我们也非常诚意的邀请到了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人民医院、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姜玉龙院长来到演播间的现场,与大家一起聊一聊有关与卫生与健康之智慧医疗的相关话题。
姜院长您好,欢迎来到演播会,先跟我们现场的观众朋友们打个招呼和介绍一下自己。
【姜玉龙】:主持人好,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我叫姜玉龙,来自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人民医院。我们医院第二挂名是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青浦区政府合作共建,是长三角示范区第一家智慧互联网医院,它在2020年10月建成并投运。它依托了上海健康云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的“健康青浦”的统一入口,整合了上海市多家市级三甲医院建成覆盖全域、全病、全程的智慧互联网医疗共享体系。通过构建一站式全生命周期数字健康非诊疗服务新模式,打通长三角居民享受优质医疗资源的“最后一公里”,带来了更多的就医体验度和获得感,打造了数字转型赋能便捷就医长三角公共服务共享共建样板。
【主持人】:我们首先来讨论一下智慧医疗主要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姜玉龙】:我认为一个完整的智慧医疗系统应该有三部分组成,第一是智慧医院系统,第二是智慧区域卫生系统以及第三部分智能化的居家健康系统。在智慧医院系统里,医院的总体信息管理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医学影像信息的存储和传输系统以及医生工作站都必须能实现大量的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及数据交换,去实现远程的图像传输、远程会诊、智慧处方等等。单单我们一家实现这些智慧化,无法满足居民的就医需求,所以我们青浦区政府和青浦区卫健委牵头建立了数字健康城区,将区域卫生系统实现智慧化管理,将医院和社区医疗服务系统、公共卫生系统无缝对接,比如我们医院就和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青浦区中医医院、青浦区精神卫生中心以及青浦区内12家卫生服务中心、卫生站点形成紧密的连接。与此同时,我们医院还和吴江、嘉善、安徽霍邱、云南德宏等数百家医院开展了远程诊疗业务。社区和居家的智慧健康系统,包括针对行动不便,无法送往医院救治病患的远程视频诊疗,对慢性病及老幼病患远程的照护,对智障、残疾、传染病等特殊人群的健康监测,还包括自动提示用药时间、服用禁忌,剩余药量等智能系统。
【主持人】:智慧医疗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您觉得在当今国内外形势以及医疗改变背景下,发挥智慧医疗有哪些必要性呢?
【姜玉龙】:智慧医疗的初期投入大,但是高效、高质量的智慧医疗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医疗质量,减少误诊、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更可以有效阻止医疗费用的不断攀升。智慧医疗对大众来说,是简化就医流程,降低医疗费用,对医生来讲是能减少劳动时间,提高患者管理质量,提高诊治水平。对医院来讲,更直接的了解患者需求,提高服务满意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智慧医疗在不同的医疗机构间建起医疗信息整合平台,将医院之间的业务流程进行整合、医疗信息和资源共享交换和优化配置,跨医疗机构也可以进行在线预约和双向转诊,这使得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再回到社区的居民就医模式成为现实,从而大幅提升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化配置,也将助力于中国建设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在国家新医改方案的统一指导下,通过智慧医疗实现居民获得可及的优质的卫生服务,连续的健康信息和全程的健康管理。卫生服务机构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公共卫生专业机构有效的开展疾病管理、卫生管理、应急管理和健康教育等工作。卫生行政部门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强化绩效考核,以及加强监管能力。我们各个部门,比如医保、药监、计生、公安、民政等部门协同开展工作,在未来当智慧元素融入整个行业,医疗信息系统必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开始进化,并对我们整个医疗卫生行业,乃至全人类的健康会产生重大影响。
【主持人】:您能描绘一下在一所智慧化的医院有什么不同呢?
【姜玉龙】:我讲一个实例吧,前几天有一位来自于安徽省霍邱县的老人,他78岁,突发头晕、恶心、胸闷的症状。在霍邱县第一人民医院就诊回来认为应该转诊到省会大医院,但第一路途遥远,第二老人行动也不便。他就通过我们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的远程会诊平台,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发起了会诊申请。中山医院值班医生心内科的副主任医师徐磊主任接诊后,他听取了老人的主管医生的病历介绍,在线调阅相关病例和检查资料,通过视频向老人当面问诊,两家医院的医生也就相关病例开展了会诊讨论,讨论治疗方案,给出了老人治疗指导意见。这样的话,这个老人在安徽,就可以获得上海高级专家的治疗帮助。类似这样的病例还有很多,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的服务范围,除了辐射至长三角地区以外,还有青浦区对口支援的德宏州芒市,也有青海支援的元卿,包括上海对口支援的西藏、新疆等地区。
除了远程会诊,我们还实现了线上一体化的在线问诊、在线处方、药品配送等互联网诊疗的便民服务。在我们的平台上有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华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五官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市皮肤病医院以及上海市中医医院等市级三甲医院入驻,有1504名医师,129名药师注册,完成了128万人次的互联网多学科联合会诊、远程会诊、远程查房、线上复诊、一键续方、线上健康咨询等服务。在我们医院,通过这些三甲医院指导下,我们也与长三角皮肤病中心、长三角示范化中心以及上海儿童医院在青浦成立的儿童医学中心,都整合来自上海皮肤病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五官科医院、上海市儿童医院优质的医疗资源,通过线上诊疗和线下治疗相结合的方式,为青浦百姓提供最优质、最便捷的医疗服务,也使我们地处远郊的患者不必远赴市区,免去舟车劳顿,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上海市最优质的医疗资源。同时嘉善、吴江、昆山地区的居民也通过这几个门诊享受到上海市优质医疗服务。
【主持人】:听说我们医院智慧病房有一个像太空仓一样的,它跟普通的医院病房有什么不同吗?
【姜玉龙】:我们的智慧病房是中山医院设计跟推动的,每一位过来参观的领导,包括同行都很惊讶,这个病房就像一个未来世界的病房。这个病房里藏着四级的防治网络。第一个,病房内像风景画,横向推开,它背后会隐藏着各种医疗设备。病房比普通病房多了两块屏幕,也是来自于智慧医疗的,一块是电子摇臂,可以在床边就能获得健康科普,可以查看医疗费用的使用,同时也可以视频呼叫医务人员的功能。另外一块屏幕是一个移动查房机器人的辅助车,他可以进行远程交互查房系统,这个跟其他医院不同的是,三级医院的医生可以直接连入病房的系统,可以直接调阅这个患者在我们互联网医院里所有的医嘱、病历,包括检查结果。这样的话床边医生和远程会诊的医生进行交流的时候,就像面对面交流,可以获得全面的病人医疗资料。同时病区内放置了一个智能护理的机器人,它可以代替护士采集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护士也可以通过电子设备远程遥控机器人工作。
【主持人】:听您刚刚的介绍觉得这个医院真是科技感满满。最近ChatGPT非常火,它未来在医疗方面有哪些应用呢?
【姜玉龙】:这个问题确实是切入互联网医疗的核心。人工智能如何切入互联网医疗的核心区域。ChatGPT最近非常火,上线接近两个月,活跃用户突破了1个亿。谷歌也推出了医疗人工智能大模型,这些新事物在未来医疗领域都会带来巨大的变革,能提升医院信息的获取效率,提升医疗机构在线医疗服务效率。患者在诊前咨询时,向ChatGPT提出问题,ChatGPT根据大量的医学知识库为患者提供科学、准确的答案和建议,实现医院智能化在线问诊服务,并提供24小时在线。另外,ChatGPT还能支持多种语言,方便各国人员进行在线咨询,增加医院用户的群体。同时它可以通过患者提供的症状,对其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断,并将患者导向合适的专科医生和科室,也能提高预约和就诊的效率,甚至可以进行辅助诊断。在诊后ChatGPT可以通过患者的健康信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建议,促进患者健康生活。这一功能将大大减轻医护人员和咨询人员的工作负担,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实现智能导诊、辅助诊断和智能健康的管理。
比如举个例子,一个患者如果有肺部的疾病来就诊,就诊过程中可能他不知道挂什么科,是挂呼吸内科还是肿瘤科还是胸外科,通过ChatGPT可以筛选,如果这个病人需要胸外科治疗,需要呼吸科治疗,还是需要肿瘤科治疗,就能精确的智能分诊,这样的话,就让医生专心致志于某个疾病的发展,而不需要进行排他性诊断,比如这个病人,神经内科医生他过来看病,可能是因为他头晕看病,头晕有很多原因,可能低血压会引起,可能耳部的疾病也会引起,可能脑部的疾病也会引起,通过人工智能,它可以早期进行判断,给我们进行分诊服务。同时它也会在浩瀚的知识库里面调用非常多的医学文献,这些文献会超越我们每个医生这一生所获取的医学信息。所以说它在前期在影像、病理检验方面会带来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ChatGPT这些人工智能新工具,在新一代的医院CRM系统当中可以发挥多渠道的管理、在线服务、运营管理、智能导诊、辅助诊断和交换管理等多种应用,为医院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
【主持人】:听到您刚刚的描述,我相信观众们对畅想智慧医疗的新场景已经有了很强的画面感了。之前疫情期间,很多居民无法到医院就医,你觉得线上就医是否能满足智慧医疗的要求呢?
【姜玉龙】:这个问题非常好,因为智慧医疗在2022年4月到6月期间,我们作为本市互联网+医疗健康公共服务的统一入口,会同健康院平台,全面升级了“我要配药”服务专区,强化一键续方、复诊配药、在线咨询和小康快药四大功能。我们支持了“一老一少”代配药和医保支付。对于有六个月内线下就诊记录,而且有处方的就诊人,可以通过历史处方,使用“一键续方”功能直接续方配药,这个整个全市的医疗机构有就诊记录,就可以直接一键续方。
对六个月内线下就诊记录但无处方或者需要进行药品的调整,或者寻求医生用药指导的患者,可以使用“复诊配药”的功能,让患者去选择他想要复诊的医生,医生在线上接诊,并对开具的处方进行确认,并且在线支付等简单操作,即可在家等药物送上门服务。
此外针对患者身体异常,疾病咨询、用药咨询的需求,可以通过在线咨询的功能,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相应的科室和医生,和专业医生进行在线咨询。同时,市民可以通过“小康快药”板块,根据症状和特定药品名称自行选购,最快可以30分钟内送药到家。现在区内有四家药品供应企业直接供药,上线药品品种达到2500种,其中西药的种类超过了1400种,中药的种类超过1000种。疫情期间,我们共服务了300多万人次,为有效解决疫情期间上海市民配药难的重要民生问题作出一定的贡献。
【主持人】:您认为在未来实现智慧医疗方面,会遇到哪些挑战和困难呢?
【姜玉龙】:这个问题回答起来还是有点难度的,因为人工智能、区块链和大数据等新一代数字技术,被广泛认为具有为社会变革带来新可能的潜力,其不断发展标志着一些传统概念和思维方法迎来了技术革新的挑战和契机。在医疗领域也不例外,医疗智慧化转型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和未来变革的重要趋势。当然,智慧医疗也面临着很多挑战,除了前面谈到的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给医疗带来的挑战,还有技术本身和应用方面面临的问题。智慧医疗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但各类应用中的数据结构各异,需要建立统一标准的数据基座来实现数据共享。另外医务人员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也将影响到智慧医疗的最终效果。在诊断治疗过程中,目前的AI并没有智能到能完全取代医生的经验,虽然AI能提出诊断建议,并提示医生完善方案,但是在临床实践中,除了一张冷冰冰的报告,其实我们患者更多的需要医生面对面的交流。通过我们视触叩听,望闻问切来建立联系,获取信任,从细微之处来判断患者病情的起因、发展包括心理方面的因素,去排查不符合逻辑的事实。比如说在肥胖门诊中,很多病人会隐瞒自己真实的饭量,医生可以环环追问,从而推测出患者实际的饮食和运动情况,从而给予合理的治疗方案。如果把这些说谎的病人交给AI,它大概率会形成混乱,结果判断不够准确。
【主持人】:您认为在现阶段实现智慧医疗有哪些困难?您是如何去解决的?
【姜玉龙】:我们的困难确实很多,解决呢是大概的一个回答。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些技术标准缺乏,信息孤岛存在,医疗数据管理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以下解决方案:
第一,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智慧医疗建设需要统一技术标准,建立技术标准委员会,来制定智慧医院建设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第二,通过信息互享。智慧医院需要打破信息孤岛,促进各个医疗机构的信息共享,来提高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整体效益。
第三,加强数据管理。智慧医院需要建立健全的医疗数据管理制度,来确保医疗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同时,也要提供便捷的数据查询和分析功能。比如说信息共享,目前我们只能把一些患者大的数据进行共享,但医院跟医院之间是不能共享,只能说检查报告共享,但对他的用药,他临床病史的共享,关系到病人隐私和医院信息之间的鸿沟存在。所以在今后技术发展条件成熟以后,一个病人在一个国家之内,甚至以后在一个全球内,他的医疗档案进行共享,来自于信息不断发展和进步才能完成。
【主持人】:非常感谢姜院长,以上就是我们采访的全部内容,感谢大家一起分享智慧医疗的相关内容,也非常感谢姜院长来到直播间,希望您以后多多到来,与我们进行更多更广泛的交流。
今天的节目到这里结束了,我们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