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多重身份 切换自如 ——下沉华浦居委会志愿服务日记 2022-04-27

朱颖,区统计局社会调查科科长,自4月11日开始下沉盈浦街道华浦居委会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下沉之前,她早已是社区的一名志愿者,下沉之后她又多了一个身份—配药员。

每天上午她会在群里统一收集信息,然后在中山医院、盈浦卫生院和中医院的药单里事先查找是否有药,如果没有的,告知居民自行在互联网医院购买。确认有药的,请居民列好清单、数量,留下电话号码和楼号。下午她就一家家上门收取医保卡和药品清单,然后送往居委会,和购药志愿者交接。因为她擅长表格处理,经常留在居委会帮理药师整理购买清单,帮助打印收款二维码,裁剪并标价,然后把配回来的药一一分类。等全部清点完毕后,她就背着一大袋的药开始一家家的送,确认大家所配的药品正确并当面归还医保卡。

除了配药员之外,她还是核酸检测时的机动人员,主要负责现场引导。每次穿上大白,就有一股神圣感和使命感。连续核酸的那几天非常炎热,有一天她中暑了,感觉晕眩和难受。为了不增加现场的负担,她只能被迫“下岗”。脱下大白的那一瞬间,她觉得非常愧疚,因为那阶段防疫物资特别紧缺,她觉得才穿了两个小时的大白就这样被浪费了。在调整好状态之后,后面几次的核酸检测,她又充满活力,坚持完成了每一次的志愿服务。

她的第三个身份是“卸货员”。跑上跑下的活她做,搬运的活她也做。很多次物资送到,小区召集男性志愿者帮忙搬货卸货,她都踊跃报名,不仅跟在后面接龙卸货,还在现场帮他们清点数量,然后等楼组长一一认领,签字确认。细活她能干,粗活她一样可以。

她的第四个身份是“小区团长”。她始终坚守“非必要不团”的底线,首先要求保供单位提供“三证”,对符合条件的,及时向居委会书记报备,在得到允许后,尽快帮居民朋友团购大米、牛肉、油盐酱醋等生活必需品。尤其是大米,保供单位在晚上10点左右送到,她连夜和保安小哥一起,将20斤装的大米一袋袋地搬运到居民楼下,保证他们第一时间拿到生活物资,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第五个就是她的本质身份。封控期间,市统计局召开了多次视频会议,她都积极参加,认真领会会议精神。单位也有常规报表要处理,偶尔还有一些临时的紧急任务,但她依然平衡好工作和志愿服务,做到“两不误,两尽善”。这次封控正好遇到季度报表,她带领的社会调查科毫不马虎,在兼顾好报表质量的基础上,高质量的完成若干篇季度分析,将经济运行的真实情况在第一时间向领导汇报和反映,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最后一个身份就是“母亲”。这次疫情,她的爱人也在抗疫一线,从3月底开始没有回过家,只剩下她和14岁的儿子。平时除了居家办公和志愿服务外,她还要照顾孩子的起居,做饭、家务一样不能少。虽然很忙碌,偶尔会感到很疲惫,但是一路从封控区走到防范区,看到胜利越来越近,她还是坚持了下来。身兼多种身份的她,切换自如,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女子本弱,遇‘疫’则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