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非遗•民间文学小刀会传说 2020-06-02
《小刀会》封面
小刀会传说,起源于1852年小刀会起义之后,在青浦民间至今尚存几十个故事。这些故事主要讲述了小刀会农民起义可歌可泣的事迹,经过几代人的口头演绎,塑造了以周立春、周秀英为主的农民英雄群像,表现了他们机智多谋、英勇善战、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小刀会传说是对史实的生动演绎,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小刀会传说为依据的各种艺术改编和创造,具有重要的文学艺术价值。作为一种民间文学形式,小刀会传说是口头文学在解放前后和新时期文学发生发展的缩影。
“小刀会传说”,描绘了十九世纪中期发生在青浦白鹤以及嘉定、宝山、南汇、川沙等地的小刀会运动。1852年白鹤塘湾农民周立春率众起义,开展了为期十八个月的抗粮斗争,奠定了上海革命历程上一段不可磨灭的农民运动史。2013年,《小刀会传说》被成功地列入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天,让我们一同回顾经典故事“我叫周立春”“周立春起反”。
我叫周立春
周立春攻下嘉定、宝山、青浦几个城头,声势已经不小。大家议事以后,决定去攻打太仓。但是清兵有洋鬼子给他们的洋枪洋炮,弟兄们没有,怎么办?于是大家想办法做了许多纸炮,装装样子,吓吓清兵。
义军开到太仓城下,看见城门开得老大,只有几个清兵在城头上放冷箭。周立春就指挥弟兄们进城,有一个弟兄对他说:“大哥,恐怕有诈,暂时不要进城好。”“怕啥?我们现在有这许多人,还有刘丽川大哥派来的马队,还怕个小小的太仓?冲进去!”
弟兄们顺利进了城,沿街冲过去,没想到埋伏在马路两边楼房上的清兵,忽然倒下许多用桐油拌过的黄豆。义军的人和马立不住,“叭拉搭,叭拉搭”,一个个倒了下去,埋伏着的清兵,一下子冲出来,杀了不少义军兄弟。周立春见势不妙,命令兄弟们赶快退,赶快退!才算退出城来。
太仓攻不进,义军元气伤了不少,清朝又调来大兵围攻,嘉定、青浦、宝山这些县城都失守了。周立春领着弟兄们退到上海,会合刘丽川,一起把守上海城。小刀会把守的上海城是铜墙铁壁,清兵再多也不要想攻进,洋枪洋炮再厉害也不要想占领。他们一守就是十多个月,直到城里粮尽弹绝,只好分几路杀出城去。周立春杀出重围,躲在一家人家的阁楼上,清兵到处搜查,都搜不到。清兵就把这一带的老老小小都赶到广场上,周立春也在里面。清兵扬着大刀,气势汹汹地说:“今天不交出周立春,全部杀光!”又大声高叫:“啥人叫周立春?出来!”“我叫周立春!’’一个年青人站了出来。“你?”
“嗯。”
“嚓”!一刀把他杀了。
“啥人叫周立春?出来!”
“我叫周立春!’’又一个年青人站了出来”
“你?”
“嗯。”
“嚓’’!一刀又把他杀死了。
“我叫周立春!”
“嚓”!
“我叫周立春!”
“嚓”!
周立春这个时候再也耐不住了,放开了喉咙叫了起来:“不要杀他们,我叫周立春,要杀杀我!”
正当清兵要上去杀他时候,几百几千个人象潮水一样涌上前去:“我叫周立春!”“我叫周立春!”
“周立春!”“周立春!”……吓得清兵只好息手。周立春呢?弟兄们把他送到别的地方去了。
周立春起反
前清咸丰二年,上海一带连着三年荒灾,百姓的苦啊,比药材店里的揩台布还苦。青浦杨林三十一保,比其地方还要苦。这一年总算天帮忙,有了点收成,知县官余龙光出个恶主意,要三年陈粮一年交。因为三年前的天灾,田里颗粒无收,朝廷要征粮,枯核桃里敲不出肉来,就免了当年的征粮。今年农民踮起脚,交了当年朝廷征收的钱粮,自己连吃饭都没有着落,哪里还交得起三年前的钱粮呢!知县逼保正,保正逼百姓,百姓交不出骂保正。(保正,就是知县指派地方上有威信的人,来帮助自己管理这一方百姓。)保正们说“自己现在是松板夹驼背,两头吃苦头”。
知县余龙光叫全县保正到县衙门去听训,呒办法,大家去了。知县官面孔铁青,说:“叫你们收三年陈粮,为啥勿交来,你们是吃皇粮了勿管事!”大家不敢响。
“为啥勿响,想违抗本县?”
杨林三十一保保正塘湾人周立春说了:“老爷,勿是我们勿去收,石子里逼勿出油,现在百姓真的要粮没粮,要钱没钱,实在是收勿着!”
“是啊!老爷,周大哥说得对,百姓实在交勿出啊!”各位保正马上附和上去。
余龙光台子一拍:“放屁!卖男卖女也要交!”
周立春气得满面通红,“霍”地站了起来:“老爷,只有借债把娘子讨,没听说卖男卖女把钱粮交!”
余龙光脑羞成怒:“住口!你算老几?来啊!替我把周立春关起来!”
周立春被公差关进了监牢。余龙光还是逼各保正回去收钱粮,说限三日内送到,如有违抗,就要派催粮船下来搜查。
三天为一限,一限过去,二限过去,三限过了,九天后仍然收不到钱粮,余龙光要杀鸡给活狲看,第一批催粮船就到了杨林三十一保。
催粮船一靠岸,公差就像一群恶鬼,家家搜查,瓶甏罐头都翻了身,百姓交勿出的话,就又踢又打。百姓实在耐不住了,聚拢起来拿公差“劈劈啪啪”一阵打,逃脱狗命的也被打得鼻青眼肿。愤怒的老百姓又把一只只催粮船拖上岸,一把火给烧了。
祸闯大了,怎么办?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在人堆里叫了起来:“乡亲们,官府不会对我们歇手的,一不做二不休,走!到县衙门跟狗官算账去!”说话的姑娘是周立春女儿周秀英。“好!出力打巴掌,走啊……”
“哗——”大家都涌进了城里,跑到衙门口,看门公差想挡,一看,只见人头勿见人身,农民来了交交关关,正在冲衙门,公差想想还是保牢自家性命要紧,就识相逃脱了。
百姓们冲进衙门,一面打开监牢救出周立春,一面到处寻余龙光。这辰光余龙光也晓得怕哉,躲在后堂索索发抖。有人一把抓住他,拖出西门外,西门外的老百姓也都围拢过来,有一个青年,拎了余龙光的耳朵问他:“你在衙门里听勿见老百姓的痛苦声,今朝叫你到城外来听听。生了耳朵勿听老百姓的声音,要它有啥用场?!”他一口就把余龙光的一只耳朵咬脱了。余龙光吓得跪在地下求饶。
这时候有人叫起来:“我们只有起反一条路了,苍蝇无头要乱撞,我们请周大哥做头脑可好?”
“好啊!好啊!”
周立春这辰光也勿推托,拿辫子朝头上一束,扎上一个红头巾,他大声说:“好,起反!这叫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他手一挥,领了大家回到家乡塘湾,准备对付官府的反扑。周边被逼得走投无路的农民,都投奔到塘湾周大哥这里,起反的队伍迅速扩大,当年时流传着一句话:“要吃咸菜饭,快到塘湾来。”
白鹤塘湾桥